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征文 >

课内文言文阅读4篇

发布时间:2023-10-16 18:35:08 | 浏览次数: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内文言文阅读4篇,供大家参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4篇

课内文言文阅读篇1

(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二)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附答案】

(一)1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2.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3.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4.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二) 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 2.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5.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6. 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j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

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 用散句描写。

课内文言文阅读篇2

;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比较阅读:

【原文】

(节选自《曹刿论战》)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

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商朝后代,商亡于周。②泓:泓水。③济: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⑤陈:同“阵”,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既克(  ) (2)一鼓作气(  )

(3)公伤股(  ) (4)国人皆咎公(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阻隘也 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c.既济而未成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述战胜的原因,充分表明了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b.曹刿认为最佳追击时机是对方“辙乱旗靡”之时,而子鱼认为是“及其未既济”。

c.曹刿作为平民在战争中两次建议均被鲁庄公采纳,而子鱼却被宋襄公驳回。

d.宋襄公恪守古人作战规则虽败犹荣,说明他是一个有道德仁义的明君。

5.下列句子中最能體现【甲】【乙】两文正确军事思想的一组是

①公将驰之。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③既陈而后击之④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⑤彼竭我盈,故克之。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⑦既济而未成列。

a.②③⑦b.②④⑦c.③⑤⑥d.①④⑥

6.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写法上的相同点。

【参考译文】

【参考答案】

1.(1)战胜(2)振作(3)大腿(4)指责、怪罪

2.a

3.(1)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也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4.d

5.b

6.①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过程,突出主旨;②对比手法。【甲】文写鲁庄公“鄙”意在衬托曹刿“远谋”,而【乙】文写子鱼灵活机智在于衬托宋襄公愚昧、固执。

《送东阳马生序》《李德辉传》比较阅读:

【原文】: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卒。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嗜读书,束于贫,无以①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②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③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④此耶!仕不足以匡⑤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注释】

①无以:没有办法。②监酒:做监酒官。③录:抄写。④安:满足现状。⑤匡:匡扶。⑥恶可:怎么可以。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2)或遇其叱咄(  )

(3)已乃厌糟曲(  ) (4)志士顾安此耶(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余虽愚 虽千里弗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b.则又请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c.炊藜苋而食之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d.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何以战《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4.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人公遇师训斥时“色恭”“礼至”,不敢争辩,足见求学之“诚”。

b.【乙】文主人公把所得的俸禄全部用来购买书籍,以便每晚背诵。

c.【乙】文主人公少年时因家庭无力提供费用,不得不停止学业。

d.【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因家境贫困有着抄书的经历及对读书的渴望。

【乙文】参考译文: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五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母亲舂蓬草籽野稗籽做饭、炒藜芦苋菜来填肚子。德辉天性孝顺,对兄弟姐妹很友爱,特别喜爱读书,但被贫困所限制,没有钱继续学习,于是就停止学业。十六岁时,做丰州的监酒官,钱财食物充足,好吃的还吃不完,就去买纸笔来抄书,夜间诵读不停。不久就厌倦酒糟,叹息说:“雄心壮志者竟然满足这样的现状!做官不能辅助君王造福百姓,退隐回乡不能让父母开心,完善自身才德,天地长存,人生才多久,怎么可以这样默默无闻,同草木般腐烂!”于是和那些游玩的断绝来往,寻求有学识的长者向之请教学问,来完成他的学业。

【参考答案】

1.(1)请教(2)有时(3)不久(4)反而、竟然

2.b

4.b

5.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

6.爱读书,想方设法去读书;专心勤奋,有吃苦精神;有坚定的意志;向学问高的人请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宋昭公出亡》比较阅读

【原文】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①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

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奉君王的人,此指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恒过(  ) (2)而后作(  )

(3)至于鄙(  ) (4)被服以立(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征于色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b.而后喻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吾知所以亡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d.谄谀者众也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4.下列对两则短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甲】文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c.【乙】文宋昭公勤政廉洁,常被宫内和朝廷中的人所赞美。

d.【乙】文宋昭公意识到之所以出逃,在于没有人指出他的过错。

5.【乙】文宋昭公认为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话来说是________。

6.从【甲】【乙】两文段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译文】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穿好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人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参考答案】

1.(1)犯错误(2)有所作为(3)边境(4)通“披”,穿着

2.c

3.(1)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2)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4.c

5.谄谀者众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6.(1)人经常犯错误,要勤于反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别人的话要善于鉴别;(3)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

课内文言文阅读篇3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⒈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则或千或百( )

⒉翻译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

⒊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从小善于_________周围_________的事物,并且富于_________而体味到的________________。

⒋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

⒌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一)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这三则主要从 方面来谈儒家的做人标准。

2、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解释加点的词:

日( )省( )忠( )信( )

传( )贤( )齐( )内( )

4、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 ,_________ 。

5、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为准绳。

6、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7、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词: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不成人之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处( )美( )是( )虽(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

4、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为准绳。

5、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成人之美?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为政》)

子曰: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①说:yuè 通悦 ②愠:yùn恼恨 ③罔:wng迷惑

④殆dài疑惑 ⑤识:zhì记

1、解释加点的词:厌( ) 诲( )

2、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表示学习态度的有:

表示学习方法的有 。

4、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寒雪日内集( ) 公欣然曰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世隶耕 ( ) ○2未尝识书具( )

○3或以钱币乞之 ( ) ○4收族为意 ( )

○5宾客其父( ) ○6令作诗 ( )

2、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5、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译句: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短 文 两 篇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二)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 ) 尻( )尾

2、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目似瞑 ( ) (2)意暇甚 ( )

(3)屠自后断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

(5)缀行甚远( ) (6)两狼之并驱如故( )

(7)一狼乃从( ) (8)屠大窘 ( )

3、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下列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课内文言文阅读篇4

(一)(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推荐访问: 文言文 课内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九上 课内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八上 课内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分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内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
本文标题:课内文言文阅读4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zhengwen/2023/1016/7753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课内文言文阅读4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