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征文 >

2023年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发布时间:2022-11-19 14:05:07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供大家参考。

2023年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 第 0 20 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 案 学习目标 1. 唯物史观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就是妄图用落后的制度取代相对进步的制度,必然被历史所掩埋;经济决定政治。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历史解释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补课”,主要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3. 时空观念 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农民阶级的抗争:①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③反帝爱国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③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3)地主阶级的探索:①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②19 世纪 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

  (4)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过程,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史实;认识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理解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难点: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难点背景和评价。

  探学新知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复辟帝制的进程 (1)修改宪法 ①1913 年 11 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②1914 年 5 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接受“二十一条”:1915 年 1 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 年 5 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复辟帝制:1915 年 10 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当上了皇帝,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

  2.护国战争 (1)爆发:1915 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2)结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袁世凯于 1916 年 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政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出现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

  2.北洋军阀三大派系 派系 人物 区域 直系军阀 冯国璋 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军阀 张作霖 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3.府院之争:1917 年 5 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4.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最终失败。

  5.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 年 8 月,南下的 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1918 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

  6.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宣战:1917 年 8 月 14 日,中国向德、臭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

  (3)外交成就: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①民国的政策: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一战的时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

  ③爱国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 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代表企业: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和张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辩、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2)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开始:新文化运动是从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开始的,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编辑部成员,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主张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4.意义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深化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地点 地点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 1921 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 20 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 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答案:

  (1)不同点: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①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 19 世纪 60、70 年代;

  ②在 19 世纪 90 年代和 20 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3)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②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③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⑤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20 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

   随堂训练 1.1912 年 2 月,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不久,孙中山也发表辞职咨文,并将南北谈判中未能达成的两条愿望掺杂在辞职咨文中:临时政府所在地必须设立在南京,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宜誓就职。这反映出革命派( ) A.不愿承认革命的失败 B.对袁世凯集团缺乏警惕 C.致力于维护共和制度 D.希望尽快完成权力交接 2.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 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 A.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 B.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 D.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 3.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段祺瑞除了以北洋系的实力为后盾外,还为前进步党人的研究系政客所拥戴。而黎元洪则主要依托国会中的前国民党议员的支持。“部分国民党议员,语结黎倾段。而黎顿觉局面迥非昔比。双方左右媒孽乘机挑拨,府院之间冲突愈形尖锐。”这说明府院之争( ) A.契合民主政治的精神 B.是张勋复辟帝制的余音 C.与派系斗争互为因果 D.为军阀割据埋下了祸根 4.有学者曾对民国时期军阀间相互攻击的 300 份通电、公告等进行统计,其中呼吁道德规范的 30 份、拥护民主共和的 37 份、要求实施宪政的 19 份、反对专制独裁的 26 份、主张联省自治的 11 份、呼吁文官政治的 10 份、反对“黩武主义”的 32 份、要求废督裁军的 27 份、呼吁国家统一的 38 份、主张建立法律秩序的 37 份、主张实践民权的 9 份。这可以佐证( ) A.民主政治观念的社会影响 B.军人干政的现象得以改变 C.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建立 D.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 5.民国初年,在推广男女同校、开办女子高等小学、女子师范学校等方而,广州都走在全国前列。岭南大学于 1918 年开始招收女生,是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由此可知,当时广州( ) A.成为全国性民主革命中心 B.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命运 C.已实现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D.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较快 6.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 A.尚奢成为主流价值 B.等级观念趋于淡化 C.服饰西化现象严重 D.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7.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撰文写道:“三年以来,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胡适解释新文化运动时,特别喜欢以“中国的文艺复兴”来形容。他之所以喜欢使用“文艺复兴”这个词,其意在说明中国人文传统通过自我革新,完全拥有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力。胡适的这一思想( ) A.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最大限度革新中国文化 D.极力推进民主与科学普及 9.1920 年代初在湖南最畅销的新文化杂志是《劳动界》,销量第二的《新生活》亦是小型通俗刊物,排在第三位的才是《新青年》。刊物的销售情况,反映了( ) A.《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B.《新青年》宣传新思想遭到人们抵制 C.新文化运动有从精英转向平民的趋势 D.新文化运动脱离普通大众的严重缺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和谈后,孙中山坚持以个人名义要求袁世凯远离北洋军阀盘踞地区,到革命派势力较强的南京出任总统,体现了革命派对袁世凯专制的警惕和捍卫革命成果和共和政体的愿望,C 项正确,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排除 A 项;孙中山将南北和谈中的一些争议旧调重弹,不利于权力的快速交接,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系的“两段”之所以改名意在借改名之机否定国民党、否定武昌起义,进而强化专制统治,这反映出民初民主共和转型任重道远,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北洋军阀干涉政治的问题,排除 C 项;D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 B 项。

  3.答案:C 解析:府院之争中,黎元洪和段祺瑞各有政党派系支持者,由此可知,府院之争是政党派系斗争的结果,而府院之争使得政党派系斗争更加尖锐,由此可知,府院之争与派系斗争互为因果,C 项正确;府院之争与民主不符,排除 A 项;府院之争不等于实行专制复辟,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在民国时期军阀间相互攻击的通电、公告中,涉及了很多反对专制独裁、主张民主政治的内容,所以这些可以说明民主政治观念对社会的影响,A 项正确;当时军阀混战,军人干政的现象并没有得以改变,排除 B 项;根据这些通电和公告并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建立,也无法体现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女子高等小学、女子师范学校等方而,广州都走在全国前列。岭南大学于 1918 年开始招收女生,是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可得出广州的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女子教育,说明当时广州的社会较为开放,社会转型更快,D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育,而不是革命,排除 A 项;女性的命运 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排除 B 项;男女并没有平等,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体现的是民国九年前后,上海衣服宴饮等方面在阶级关系上差别不大,B 项正确;尚奢成为主流价值、服饰西化现象严重及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7.答案:B 解析:陈独秀认为没有思想上的觉悟,立宪政治并不能真正实现,由此可知,陈独秀强调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B 项正确;A 项彻底否定了共和体制,排除 A 项;材料没有...

推荐访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标签 北洋军阀 上册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