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征文 >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5篇

发布时间:2022-04-20 08:40:08 | 浏览次数: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5篇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篇1

(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

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任附近的菩堤树下,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遂以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佛祖,终使其得道成佛,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月初八,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栗先生随后评价说:腊八节因佛而起的说法只是佛教徒的一种附会而已。”这一评价十分中肯。

首先,在时间上,十二月称“腊”,始于我国秦代。而释迎牟尼成道是在公元前550余年的春秋之时其时十二月并未称“腊”。古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夏历。印度历的释迎牟尼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不可能将释迎牟尼的成道日固定在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日。

其次,在行为上,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腊月初八日寺院僧众可以用腊八粥供佛,但不等于说腊八粥起源于腊月初八日的释迎牟尼成道。换句话说,是先有腊八粥后有以粥供佛的行为。

第三,在广泛性上腊八节喝腊八粥几乎是全民一致的行为。佛祖的“成道日”只可能在寺庙僧侣和善男信女之中传扬,不可能成为全国百姓统一的祭祀日。

(三)腊八节起源于朱元璋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年少时家中十分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一年冬天的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放牛娃朱元璋挖到了一个老鼠洞,从里面竟然挖出一些大米、红豆、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一锅粥美餐一顿。

谁知这粥奇香无比,令他终生难忘。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上皇帝,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在每年腊月初八都让御膳房进献此粥,成为宫中定制。后来这一宫中节俗逐渐演化为民间节俗。

学界认为,这也是附会之说。因为皇家、官家的认可和支持只能促使喝腊八粥这一节俗发扬光大,但用皇权强制将其推行到民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者,有史书记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就已有,并非起源于明代的朱元璋。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佛名曰腊八粥。”

从起源上看,腊八节被披上了迷信外衣,赋予了宗教色彩,施加了皇权影响,其社会文化意义没有得到真正的彰显。腊八节的文化意义之根就在于农耕文化。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篇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花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篇3

《腊节》

(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大腊》

(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蜡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为魏伯亮诗》

(元)虞集

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赏佳品达妙门,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篇4

(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

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任附近的菩堤树下,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遂以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佛祖,终使其得道成佛,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月初八,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栗先生随后评价说:腊八节因佛而起的说法只是佛教徒的一种附会而已。”这一评价十分中肯。

首先,在时间上,十二月称“腊”,始于我国秦代。而释迎牟尼成道是在公元前550余年的春秋之时其时十二月并未称“腊”。古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夏历。印度历的释迎牟尼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不可能将释迎牟尼的成道日固定在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日。

其次,在行为上,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腊月初八日寺院僧众可以用腊八粥供佛,但不等于说腊八粥起源于腊月初八日的释迎牟尼成道。换句话说,是先有腊八粥后有以粥供佛的行为。

第三,在广泛性上腊八节喝腊八粥几乎是全民一致的行为。佛祖的“成道日”只可能在寺庙僧侣和善男信女之中传扬,不可能成为全国百姓统一的祭祀日。

(三)腊八节起源于朱元璋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年少时家中十分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一年冬天的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放牛娃朱元璋挖到了一个老鼠洞,从里面竟然挖出一些大米、红豆、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一锅粥美餐一顿。

谁知这粥奇香无比,令他终生难忘。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上皇帝,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在每年腊月初八都让御膳房进献此粥,成为宫中定制。后来这一宫中节俗逐渐演化为民间节俗。

学界认为,这也是附会之说。因为皇家、官家的认可和支持只能促使喝腊八粥这一节俗发扬光大,但用皇权强制将其推行到民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者,有史书记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就已有,并非起源于明代的朱元璋。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佛名曰腊八粥。”

从起源上看,腊八节被披上了迷信外衣,赋予了宗教色彩,施加了皇权影响,其社会文化意义没有得到真正的彰显。腊八节的文化意义之根就在于农耕文化。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篇5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在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推荐访问: 象征 腊八粥 腊八粥的象征 腊八粥表达了什么 腊八粥象征着什么意义 关于腊八粥的含义 腊八吃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结合全文说说腊八粥有哪些含义 腊八粥什么含义 腊八粥什么寓意 腊八粥有什么含义 腊八粥是什么寓意
本文标题:腊八粥象征着什么5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zhengwen/2022/0420/4610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腊八粥象征着什么5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