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张协状元》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5-10 15:00:05 | 浏览次数:

《张协状元》是一本婚变戏。通过张协与王贫女的婚姻纠葛,歌颂了王贫女的善良品质和坚强意志,揭发了张协的丑恶面目,同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对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横遭摧残和迫害,提出了控诉和反抗。综观近些年来对《张协状元》的研究论文,热点集中于剧本改编主题变化及角色演变分析;《张协状元》编剧时代考证;从艺术特色和结构特色方面研究;从传播学和表演学的角度研究;从语言学和曲率学角度研究;从宏观上研究。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剧本改编主题变化及角色演变:

1、改编为昆曲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对旧本的一系列改编使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改编后的昆剧不单走高台教化之路,而是寓教于乐;同时,具有独特的时空观,以及喜剧的艺术风格。总结归纳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古老的故事,现代的意识。改编本把原作的矛盾和张协在安危的紧要关头对“性命与名节”所掌握的抉择标准相联系,使之前的矛盾不再那么明显,同时也得到观众认可。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改颂扬为讽刺的所谓“大团圆结局”,将原始形态的喜闹剧提升为荒诞喜闹风格的讽刺喜剧。讽刺张协的虚伪可恶,讽刺王德用借婚姻笼络脚手、拉帮结派的卑鄙用心,同时也再现了贫女的悲惨命运。第二,删繁就简,凸显主线。剧情冗长,人物众多,枝蔓丛生,错综复杂,穿插了大量游离于情节之外的插科打诨和吹奏“断送”等,不时淹没主线,导致结构松散,喧宾夺主的弊端,删编者采用李渔提出的“立主脑,减头绪”的手法,取得完满成功。第三,保留原汁,力求创新。如原著中用人做道具的滑稽表演,保留的同时,编者还做了创造性的发展与改进。

2角色的发展演变:

主要集中与研究丑角的演变,庙判庙鬼的作用以及旦色的发展三方面。第一,分析丑角的民间性尺度,即其外在言语动作表演全方位的贬低与丑化,揭示丑角是中国戏曲传统整体性民间喜剧精神的弱化,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文人士大夫审美标准作用于成熟戏曲文本的产物。第二,昆剧《张协状元》中起用的庙判庙鬼形象,在戏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全剧中,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他们的爱憎,是非,善恶。他们是鬼,却富有人情人性,无疑成为观众最易沟通和喜爱的角色。第三,旦在南戏中由科诨小戏向抒情大戏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定型,并进一步分化出贴,老旦,小旦等。旦色的发展实际上标志着南戏的发展与文人参与下传奇的确立。

3剧本主题的走向:

主要研究的是中国戏曲文学中负心男子形象,南戏文本形态的特征及其演变,南戏婚变戏的主题走向三个方面。成果主要是引用《张协状元》探讨了南戏的发展及演变,在此不做赘述。

二、《张协状元》的编剧时代考证;

主要有两大类观点:元代说和宋代说。

刘怀堂,梁会锡 ,杨栋,徐振贵为代表的赞成元代说。他们一致认为从曲文的曲词念白等方面均可看出有元代北曲的影响,引用了元代曲词,确定其为元代作品。

而以胡明伟,胡雪冈,冯其庸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是宋代作品,只是他们之间又有区别,即南宋前期,南宋后期,北宋末年说。他们的研究切入点也是曲词和念白以及剧中的艺术形式,如诸宫调等的使用。

本人赞同冯其庸的观点,认为该作品时南宋前期的,理由如下:第一,在这个剧本的开头保留了说唱诸宫调的形式,南诸宫调是诸宫调传入南宋后的产物。第二,保留了大量科诨,甚至剧中宰相用丑扮,这种做法,明显是宋杂剧的遗响。第三,剧中所使用的诗词,截止苏轼为止,都是北宋或北宋以前人的作品,而未发现南宋人的诗词;剧中还有北宋初年柳永丑扮出场,即可说明剧本的写作一定离柳永的时代还不太远,剧中还让柳永同时代的宋仁宗时的宰相王德用,充当了剧中被批判性的角色,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南宋时有可能出现。第四,剧中所写的故事背景是在北宋末年,剧中称汴京为京都。因此认为是南宋前期的产物是有一定根据的。

三、从传播学和表演学角度的研究成果:

主要从传播学和表演学两个维度进行研究,针对的有改编本,还有原本的流传。

从传播学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本的流传以及改编后剧本的当代性,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还有通过剧本看宋代的俗文学的。

昆剧《张协状元》,在戏剧结构和舞台样式上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框架,而充分的时空自由,虚拟化的表演,确立了中国戏曲美学的基本精神,同时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戏剧舞台艺术发展史;以古鉴今,以古推今是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因。还在于一出戏救活了昆剧家族中的一支脉系;昆剧向来以优雅文气舒缓婉约为正宗,而永嘉昆剧则不然,它生长在民间,保持着戏曲原生态的古朴与野性。昆剧《张协状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好评。主要得力于前期认真准备,中外艺术家的通力合作,演出场地和演出形式的完美结合。

宋代是文学由雅到俗的转型期,俗文学由地下暗流终于浮出水面,最终大破了雅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代表为话本和南戏。并且指出俗文学有效传播的原因,以《张协状元》为例:第一,语言通俗平易;第二,前进多样的叙述风格;第三,直面现实,干预生活。

从表演学角度的研究,也是对昆剧《张协状元》的研究。主要从导演构想,角色分析,编剧随想等方面切入。

研究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第一,对戏曲创造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第二,准确把握人物基调,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

另外,研究早期南戏表演艺术形式,认为宋元南戏早期作品中,带有明显的由说唱文学蜕变而来的印痕。《张协状元》开场诸宫调的念白,更多的吸纳了说话的艺术专长。宋元南戏唱法多样,比北杂剧灵活,这与其生存环境有关。早期南戏中常用曲调,很可能来自民间山歌野调。

此外,从编剧这个角度进行的研究也很多,主要的观点是:戏曲是综合艺术,其之所以能成功,是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的结果。编剧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认识原著;第二,删减与丰满;第三,寻找古典和现代的结合点。第四,寻找个性,刻意创新。一个好戏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内涵,有一定的思想;第二要有较高的艺术品位;第三,要有个性,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综观以上文章论著,深叹诸位论文学者学力之厚,思想之锐之余,也颇得启发。戏剧是案头文学与舞台表演术的结合,这就决定了戏剧具有二重属性。我们在研究剧本的同时,是应该要考虑到它的舞台艺术性质的,这是一个不应该回避的研究点。对于一个戏的研究应该把握好各个角度.

参考文献:

1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中华书局,1979年。

2王国维.古剧角色考[A].王国维遗书:第十六册[C].上海:上海古籍书店。

3参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第14章“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刘睿竹: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推荐访问: 状元 综述 研究
本文标题:《张协状元》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0/5476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张协状元》研究综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