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谈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10 11:20:03 | 浏览次数:

[摘要] 为加强和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和管理,泸州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合泸州实际的管理体系。将急救体系的管理分为以下几部分:独立设置指挥机构;建设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城市联动机制;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培训计划。运行一年,成效显著。

[关键词]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42-02

完善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功能强大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是应对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实施医疗救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和管理,提高紧急救援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迫切任务。目前,我国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存在多种建设和管理模式,虽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特征都是以医学专业化建设为特征,因此,在急救医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现将泸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1 泸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组织架构

1.1 泸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

1.1.1 概况

泸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成立于2005年6月,是隶属于泸州市卫生局直接领导的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指挥调度平台实施全市120呼救集中受理,按照就急、就近原则统一调度指挥。指挥调度系统配备有线通讯、无线通讯、计算机应用技术、GIS技术、车载信息终端GPS等。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沪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已完成了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建立了17个急救站,有急救车52辆,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2 243平方公里,480.696万人口,城市区内实现6公里急救半径,15分钟以内响应。

1.1.2 泸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职责

在市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市社会急救医疗的组织、协调、调度和指挥,检查、督促各急救站及网络单位执行《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

设立“120”医疗呼救指挥平台,24小时接受呼救(通过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多途径通讯实现)并进行分诊;收集、处理和贮存社会急救信息。对社会急救医疗网络进行管理、维护,定期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急救医学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建立、健全社会急救医疗网络的管理、统计报告等制度,保证其正常运作。负责把拒绝接受调度或参与抢救的急救站或医院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向市政府或市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在社会急救医疗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并提出表彰建议。

1.2 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院急救站

1.2.1 概况

紧急医疗救援网络是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实施紧急救援的基础,也是实现紧急救援“快速”的前提,应根据市区人口情况,合理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制定急救半径与急救反应时间的新标准,建立三级网络管理体制。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网络由政府举办的市级、(区)县级二级以上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驻泸的省级单位医院(包括泸医两所附院)组成,现已评定了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共4家为一级急救站,(区)县级二级以上医院12家为二级急救站。

急救站以各医院急诊科为基础,组成医学专业院前急救队,配备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配备先进的通讯工具和计算机终端,形成指挥平台、急救站、急救车辆相互间的通讯网络,有线、无线计算机网络,整合医院内急诊相关科室,形成院前、院内紧密配合的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快捷、高效、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急救医疗服务。

1.2.2 急救站职责

急救站应服从泸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承担社会急救医疗任务,接受急诊病(伤)员及转诊转运急诊病(伤)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服务,开展急救常识的宣传,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急救医学的科研和学术交流,负责急救信息的收集、报告、传递,参与维护急救“绿色通道”。

1.3 泸州市紧急救援储备医疗机构

为应对特重大型突发事件,将所有未加入120急救网络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作为储备,纳入紧急救援体系管理。储备医疗机构职责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接受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承担伤病员的现场急救和转运;接受急诊病(伤)员及转诊转运急诊病(伤)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具备急救条件的医院转送。

2 泸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管理模式

2.1 概况

泸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为市卫生局直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为单纯指挥调度型管理模式,以制度管理网络的方式运作,网络管理实行准入制、责任制、考核奖惩制。与全国其他城市的管理模式相比,此模式科学地整合了卫生资源,减少了区县急救中心的重复建设, 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强化了医疗急救专业化队伍建设,缩小了出诊半径,缩短了反应时间。不足之处是此模式由于各入网单位的人事权、财权互不约束,因此存在网络管理难题,120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的权威性缺乏保证;各接诊医院把病人送往本院为主,各医院间存在协调沟通不畅的问题,易出现不按患者病情送往有救治条件医院的矛盾等。

2.2 泸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管理架构

2.3泸州市120急救医疗网络运行架构

3 泸州市紧急救援城市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恐怖事件等均涉及人的安全问题,包括受害人员、施救人员的安全保障以及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保障问题。泸州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按照政府应急预案要求建立与 110 、119、122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日常状态下以各业务分散接警、分散指挥,应急状态下实现联动处理、集中管理、快速反应,构建全面的城市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大大提高了城市对突发、应急、特殊和灾难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4 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紧急医疗救援专业队伍和提高紧急救援中心救援质量的关键。根据本市急救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人员素质、资源条件,按照现代急救管理理论和方法制定了一套急救网络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已出台了《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体系建设规划》《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体系120急救网络入网标准》《泸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标准》《院前急救若干规定》等,以制度来管理网络,规范了院前急救医疗行为,明确了各个岗位、各类各级人员的职责, 对泸州市紧急救援网络的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泸州市医疗紧急救援工作规范、快捷、高效与优质的服务宗旨。

5 制订人员培训计划

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承担着对调度人员、急救工作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的培训任务。急救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院前急救的质量。

5.1 中心调度接警人员培训

接受岗位专业训练,掌握接警技巧。车辆调度、现场急救处理指导、大型事件病人分流,熟悉全市地理概貌、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等相关知识,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5.2急救医护人员培训

院前急救人员经培训须重点掌握检伤分类、心肺复苏、骨折固定、止血包扎、气管插管、清创缝合、防毒和隔离消毒等基本技能,医师应具有医师执业资格,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实行持证上岗。

5.3 驾驶员、担架员培训

重点掌握急救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外伤抢救四大技术 ( 止血、包扎、 固定和搬运),并实行持证上岗。

6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建设,120指挥中心已形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的紧急救援医疗服务体系, 在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时可紧急调动全市医疗资源,实现了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并取得了以下成效:整合全市医疗资源,降低急救的运行成本,减轻了政府财政再建投资和运营成本负担;急救站布局合理,有效缩短急救半径使市民得到了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紧急救援医学专业化队伍;实现了泸州市急救医学服务人性化、结构网络化、反应快速化、指挥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经受了大型突发事件、旱灾、洪灾、火灾、乙脑疫情等事件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收稿日期:2007-03-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救援 紧急 体系 医疗 建设
本文标题:谈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0/5463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谈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