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05-05 12:35:02 | 浏览次数: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以下简称《要籍》)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基础课,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介绍与典型文章的选讲和阅读,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文献,并能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文言文史料和分析鉴别史料。《要籍》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与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古代汉语等学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与学难度都比较大。因此,如何把握教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对该课的教学,执课教师各有其法,难趋统一,当属见仁见智。本人执教《要籍》课将近二十年,兹就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及对未来教学的一些想法作一简介,以求教于同行。

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讲授内容应尽量和《中国古代史》保持一致。

《要籍》和《中国古代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古今姊妹篇,尽量保持两课讲授内容的一致,有利于学生记忆史料和史实。比如选文《安史之乱》,详述了安禄山发动叛乱前的精心准备和叛乱发生后唐朝君臣的腐败无能。这些材料散见于《通鉴》各卷,在《通鉴本末》里被袁枢集于一目,化零为整,是研究“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最直接简便的史料。由于“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的转折点,所以也是《中国古代史》唐朝部分的讲授重点。学生把教师的讲述和《要籍》中的史料结合起来去了解,两相参照,互相印证,又集直观性、启发性、生动性于一体,不但加深了记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两课教师对此事件的讲授时间相距过远,学生对史料和史实的记忆是分散的,效果就可能会差一些。所以,保持两课讲授内容的相对一致,是很有必要的。正因为如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时常有意识地和《中国古代史》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两课的进度情况,以便把这种思想贯穿于教学。

(二)穿插讲授一些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专题。

《要籍》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诸如文献的用字、文献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职官、古人的姓名字号、帝王的称谓与各种名号、避讳方面的知识等)以及工具书的使用等。这些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即讲,随堂解决,固然可以,但学生因此而得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很难系统地掌握和记忆,亦难以了解其规律性。而且由于受到课时限制,教师选讲的文章很有限,只能在所规定的课时内,统筹安排,择其要而讲解,教材中的不少选文要靠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时再碰到上述问题时,学生自己就不易解决了。如果把这些知识分成几个专题进行讲述,则可避免上述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专题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教师来说,也省却了一些无谓的重负。比如,研读文献,首先直接碰到的大障碍就是文字,古代文献的用字现象十分复杂,诸如通假字、古今字、正字、讹字、俗字、异体字、繁简字等等,不一而足。这个问题是《要籍》课教学中时时碰到的问题,也是《要籍》课的入门课题。因此,把“文献中的用字”作为一个专题来讲授,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要籍》课时,消除不少“拦路虎”,也有助于他们对史料的理解与掌握。避讳方面的知识,也属于文献的用字范围之内。避讳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纯粹的中国特产。避讳源于西周,以后逐渐严格并制度化,直到辛亥革命,避讳之制才被废除。因此,避讳方面的知识也是古文献的常识问题。避讳因时代而异,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历史上的许多姓氏、人名、地名、书名、官名、年号、族名、物种等都可能因避讳而被改来改去,极难掌握。这样就给后人研读文献增加了许多障。所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特别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要籍》课时,更有必要掌握。

二、对未来教学的两点建议

第一,增置专题课。如前所述,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插讲授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专题,这样固然也不失为一法,但总要受到该课程学时数的限制,因此,我建议在课程之外另置一门专题课。当然,这门专题课不独为《要籍》课所特设,专业课的每个教师都可以享有这个时间。每个教师在自己的课题教学中都会有一些心得体会,通过专题课的形式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敦促教师对自己原来一些没有形成文字的想法进行整理、笔之于文。所以,学生和教师两收益。这门专题课之所以不固定于某一位专业课教师,是因为授完这门课需要准备很多内容,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教师去讲好多专题,这样就很难保证每个专题的质量或深度。而且随着学界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专题的内容也需要顺应时潮不断更新。

我认为,为配合《要籍》课教学,应开设这样几个专题:(1)文献的用字及避讳;(2)中国人的姓名字号(含中国古代帝王的各种名号);(3)研读文献的常用工具书;(4)古代天文历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要籍》课教学,一定要体现“要籍”中的“要”字。《要籍》课可供选择教材有很多种,比如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高振铎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宋衍申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张玉彬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张金龙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等。

上述不论那一种教材,内容含量都相当丰富,教师不可能在规定的课时内讲完全部内容,执课教师必须亲自遴选一些“典籍”和“选文”,作为自己的主讲内容。这里首先涉及的就是要对传统教材进行更新,克服过去教材内容庞杂繁冗的弊病,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做到少而精,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专长,达到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基本统一。而在新教材未出现的情况下,对传统教材的使用,我认为,对中国古代要籍的介绍,一定要选择典型而具有代表性,对中国史学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史籍。柴德赓先生在他的著作《史籍举要· 前言》中指出,要籍介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汗牛充栋的史籍中,“了解中国历史方面有哪些是重要史籍,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参考,哪些仅备检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要籍介绍主要的内容包括:该书的作者简介和成书经过;该书的编纂体例与内容;该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该书的版本和主要参考书籍等。突出其“要”字,那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史书的成就、特点的讲述上,以便让学生掌握史籍中所蕴含的各种史学观点及其史学价值。

至于“选文”,在力求重其史料性的基础上,要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篇章,精选那些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即史文并茂的名篇,以更好地贯彻“读史明鉴”和“教书育人”的宗旨。比如,选文《三国志·诸葛亮传》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写出了他的性格与风度。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其中的《隆中对》、《出师表》又是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在文学上具有一定地位。这样的文章,教师是一定要选讲的。唐代大学者韩愈曾说过“文以载道”的话,那么,在文章选读中,“道”的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思想性丰富的选文,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两晋时期的祖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那种“闻鸡起舞”的备发精神和 “中流击楫”的献身精神,在《晋书·祖逖传》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选讲这样的文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当然,教材内容和讲授方法的革新,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这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

小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前进。怎样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贯彻好“教书育人”的方针,是每个大学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慎重对待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师范院校的教师,担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再塑造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自豪感、荣誉感,更要有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好地实现教材教法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性和应用性、灵活性和广博性、前沿性和渗透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作者简介:朱凤祥(1966一),男,河南柘城人,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推荐访问: 刍议 选读 中国历史 课教学 介绍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教学刍议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5/5256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教学刍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