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移动媒体渐成主流趋势下的科技传播

发布时间:2022-05-02 15:10: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动力和支撑,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近科学、了解科学、热爱科学,进而学会运用科学,就成了科技传播的主要任务。科技的传播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的提出,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引导作用。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让移动媒体渐渐成为公众获取新闻资讯、扩大社交沟通、进行娱乐消费、开展网络金融、实现自我价值等生活形态的主渠道,这为科技传播带来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科技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39-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较2014年底增长6 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预见,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诞生,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强,信息传播的途径也将由原来的报刊、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扩展到由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移动视听设备等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新媒体中。科技传播如何利用好这个新媒介,成了每个科技媒体人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移动媒体带来科技传播形式的变化、科技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科技传播中出现的问题4个方面,与读者探讨在移动媒体渐成主流趋势下,科技传播人应该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全民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

1 移动媒体带来科技传播形式的变化

一直以来,科技传播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科学知识在不同的受众之间进行传播,实现科学知识从发现者到接受者的传递,是公众了解科学、参与科学的重要途径。而新兴媒体的出现与科技传播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为科技传播带来了多种选择与创新。

1)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在互联网进入我国短短的十几年中,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科技传播的形式带来了变革。以往,科技传播主要依靠报刊、广播、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开始建立专门的科技类网站来传播科技。现如今,多种移动媒体的出现让科技传播的载体更加多元化。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这些设备的诞生让阅读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己关注的内容;新闻客户端、视频客户端、微博、微信等App的出现,给科技传播开辟了多个渠道。我们可以在新闻客户端上开设专门的科技频道,可以在微信申请公众号来进行科技传播,可以建立数字图书馆和电子书来进行科普宣传……移动媒体的出现,使科技传播不再局限于一种形态,而是呈现多元发展。

2)内容输出的多元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内容的输出形式大部分为图片、影像、音频、文字等,其中占主要部分的还是文字。但是,单纯的文字输出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受众需要的是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打个比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就做的比较成功,设计者将文字内容做成视频,加入动画和歌曲的渲染,在公共汽车多媒体平台、移动媒体等平台上播出,这样更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更好地达到宣传普及的效果。

“喜马拉雅听书”等网络音频电台的兴起,“微视”“美拍”等短视频的流行……这些新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想要表达的事物多元化,给受众一个不一样的体验。

2 移动媒体为科技传播带来新的机遇

1)科普网站的建立,拓宽了科技传播的领域。互联网的发展,让一些致力于科技传播的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该领域。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科普网站”,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科普网站,果壳网、微科普、中国科普网等等,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大都是提供负责任、有趣、权威的科普知识,让学科学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果壳网为例,该网站经常刊登一些科普小知识,并对一些网络上的不实消息进行辟谣,还原科学的本真,好多其他网站都会援引他们刊登的信息。我国现在有多少家科普网站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统计,据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包括门户、频道以及栏目在内的科普网站大概有四五百家。

以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为例,作为一家专业的科技新闻宣传媒体,我们也在不断更新完善自己,在依托传统纸媒的前提下,开辟了“农科110”“农村科普e站”“健康365”和手机报等多个科普宣传阵地,拓宽科技传播领域,加快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发展,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学习科普知识。

2)数字图书馆、电子书阅读的出现,填补了受众的“碎片时间”。大街上、公交车上、饭店里,“低头族”随处可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信息浏览与阅读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相较于纸质图书,电子书籍具有携带方便、信息量大、易于操作等优势,只要拥有移动设备,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而且,現在人们对于养生类、科普类文章的关注度较高,发行电子类科普书籍将会有很大一部分阅读群体。

3)跨媒体融合,为科技传播带来新市场。和传统媒体相比,移动媒体的优势在于实现了跨媒体融合,这决定了科学知识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比如,网络与电视节目的组合,就可以将科学传播变成有声音、有画面的视频节目。例如央视一套播出的《加油!向未来》栏目,就是一款普及科学知识的节目,观众可以在电视上观看,也可以在央视客户端在线直播观看。这样的融合方式,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便捷的观看体验,而且是不受次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走进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还有手机报、电子邮件订阅等方式的出现,也为科技传播带来新的市场,使科技传播的渠道更加广阔。

3 移动媒体为科技传播带来的挑战

1)网络编辑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量移动新媒体的涌现,诞生了诸多网络编辑。据统计,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但由于一些新媒体缺乏对编辑专业素质的培养,致使编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出现错别字、词语使用不当、语言表述有误、对所编辑内容的真实性欠缺辨识度等问题,这对于科技传播的发展不利的。

2)科普文章同质化严重。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现在这句话也应用到了移动媒体中。经常浏览网页会发现,好多科普网站的信息都是“原版再现”传统纸媒刊登的新闻,并没有发挥网络本身的优势去挖掘一些新奇的、前沿的科学资讯,致使科普网站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3)虚假科学现象严重。科技传播应该是正确的、能给人们生产生活以指导的科学知识,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泛滥,监管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伪科学同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近几年兴起的微博、微信等App因其互动性、个体性以及新闻日常化,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微博除了在疫情、地震信息等方面發布及时、传递信息透明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外,其在科技传播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的促进科学界与民众平等交流的作用。比如在涉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等有争议性的科学信息时,还有在包括疫苗接种、流感疫情防控等本来没有科学争议的议题上,反对科学主流观点和无视科学证据的声音,甚至伪科学传言和谣言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微信“朋友圈”最近流传一则消息:汕头市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名孕妇感染SB250病毒死亡,年龄31岁,双胞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孕妇是在市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虽然后来权威人士进行了辟谣,但类似的消息仍然层出不穷。

4 如何应对移动媒体为科技传播带来的不利影响

1)加强移动媒体的建设。一个媒体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移动媒体更是如此。我们要提高政府对科技传播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指导,在行动中予以扶持,强化新媒体阵地的建设,加快构建先进强大的现代传播体系,提升移动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力,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

2)加强对移动媒体的监管。相较于传统媒体,移动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大量的媒体客户端、网站、公众账号等新媒体充斥着网络,对舆论的影响力日渐加强。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健全新媒体背景下科技传播的法律制度,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让移动媒体成为化解负效应、传播正能量的工具,成为人们了解科学、获取新知识的助手。

3)培养高素质科技传播人才。编辑作为新闻传递给受众的最后一道关卡,直接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准确性、价值走向等多个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网络编辑,面对大量真假难辨的消息,如何去伪存真,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多数取决于编辑的专业素养。所以,培养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编辑队伍,对于科技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高素质的科技传播人才可以提高科学知识传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高素质的科技传播人才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编辑,我们要勤学习、爱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修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新闻人的底线,杜绝假新闻、伪科学的出现。

4)提高全民科学意识。近些年来,我们一直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等各种活动来提高全民科普意识,让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普文化成为一种常态。《是真的吗?》《奇妙实验室》《一探究竟》……各种科普类电视节目、广播的数量和播出时长也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我们会发现,在人们有了一定的科学积累后,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就会加强,让科学成为常识,就可以让很多谣言不攻自破。在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时,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做到不传谣、不信谣。

5 结论

移动媒体是把“双刃剑”,它为科技传播打开新局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发挥移动媒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等优势,加快科普资源建设,让大众了解科学,热爱科学,让学科学成为一种常态,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2]黄健.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传播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杨静.新媒体传播特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推荐访问: 渐成 主流 趋势 传播 媒体
本文标题:移动媒体渐成主流趋势下的科技传播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2/5136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移动媒体渐成主流趋势下的科技传播》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