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饮食篇 食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01 17:10:02 | 浏览次数:

2007年4季度,全国食品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截至2007年11月,与上年同期相比,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8.84%,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9.37%,利润总额增加了78.29亿元,累计税金总额增长了27.34%。

2007年食品价格继续大幅上升,全球食品涨价范围广、幅度大。中国食品的涨价狂潮中食用油和猪肉领涨主力。为了保障市场供给,我国政府开始启动了粮食、食用油、猪肉等方面的全面储备制度,政府从发展生产、物资运输调配、市场管理、增加物资供给和保障低收入群众等五个方面,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同时,对猪肉等食品价格进行专项检查和加强市场管理,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2008年初,国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12家生产方便面、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和乳品的企业,国家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2008年,总体价格维持高位可能性非常大,这既有长期因素,亦有短期因素:首先,从现在价格趋势和供求关系看,价格上涨的趋势难以扭转。第二,世界粮食短缺的局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改观;第三,能源危机对食品价格的曲折影响,使得食品和粮食价格上涨不易逆转;最后,我国的雪灾对食品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我国2007年4季度食品行业发展概况

(一)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

1.产销情况。2007年4季度,全国食品制造业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07年11月,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5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4%;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12.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3%,食品制造业的产销比率为97.44%。

2.食品制造业的盈亏情况。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利润额也在增加。截至2007年11月,食品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462个,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4.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8.29亿元;其中亏损企业单位数为1087个,亏损面为16.82%;企业亏损总额累计31.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8.37%。

3.主要财务指标。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销售额和实现的利税保持增长。截至2007年11月,食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以及产品销售费用有较大增长,分别为5229.63亿元、4187.11亿元和422.79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4.09%、29.37%和17.49%,利润总额314.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78.29亿元,累计税金总额205.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34%。

4.主要经营效率指标。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的经营效率良好。截至2007年11月,多项经营指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如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从2.64次提高到2.88次,资金利润率从8.13%提高到9.22%,销售利润率从5.8%提高到6.01%。

5.出口情况。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出口继续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下降。截至2007年11月,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从上年同期的425.28亿元上升到509.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61%。

6.前十名企业的经营情况。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还是较低,仍处于成长阶段。截至2007年11月食品制造业前10名的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4.59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82亿元,累计资产432.31亿元,从业人员平均数为96270人,产品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和从业人员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10.22%、10.77%、10.44%和7.19%,市场集中度低。

(二)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各子行业运行状况比较

1.产销及利税比较。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各子行业格局中,总体上其他食品制造业继续领先。截至2007年11月,食品制造业的各个子行业中,在累计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上,其他食品制造业均排在各个子行业的首位,其工业总产值占22.64%,工业销售产值占到22.6%,利润总额占25.68%,税金总额占22.99%。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和方便食品制造业分别处于第二、第三位。从产品销售收入看,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以占比22.73%位居首位,其他食品制造业和方便食品制造业分别以22.33%和15.95%的比重列第二、第三位。

2.增长情况对比。2007年4季度,食品制造业各子行业发展出现较大差异。截至2007年11月,不同子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差异较大,在24.55%到36.05%之间,其中罐头制造业的增长率最高,为36.05%,其次是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业,其他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是32.23%和31.34%。整个食品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上升18.37%,除了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和焙烤食品制造业两个子行业外,其他各子行业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同比变化为正,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的亏损总额,同比增长率达到93.52%,焙烤食品制造业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同比降幅最大,下降28.42%。在食品制造业的所有子行业中,其他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长最大,利润总额增加了23.31亿元,焙烤食品制造业的税金增长最快,同比增速高达33.23%。

二、2007年食品制造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一)2007年食品制造业发展特点

1.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实施价格调控

一是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肉类是涨价潮的领军。自去年9月以来,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幅不断盘高,尤其是9月份以来,更是急剧上涨。截至11月,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1.9%,CPI上涨4.6%。据监测,价格上涨的有24种,主要是成品粮、食用植物油、猪肉和鲜奶等食品价格,其中食用植物油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受国际乳制品价格上涨,及饲养、运输成本上升、部分乳品企业上调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鲜奶价格涨幅明显,比上月上涨7.1%。截至11月肉禽及其制品累计上涨30.9%,肉禽及其制品30%价格上升对食品价格上升贡献最大,而且食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引发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二是食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食品行业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食品行业外的总体世界经济环境。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11月的统计显示,全球食品涨价范围广、幅度大。粮农组织刊物《粮食展望报告》称,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07年9月达到172点,比上年增长37%。造成去年全球食品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供不应求。由于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增长过快,即使粮食连年增长也难以实现供给平衡。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使得整个世界处在物价上涨的大趋势之中,也加重了食品的运输成本,与2006年相比全球的粮食运输费用上涨幅度超过80%,推高食品价格。

三是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当前我国的CPI是由8类商品构成,包括服务类、商品类,分别为食品、烟酒及日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其中,食品类价格所占的权重约为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食品价格上涨一个百分点,将引起CPI上涨0.33个百分点。因此,截至去年11月,我国食品价格11.9%的涨幅将对CPI指数贡献4%个百分点的涨幅。

四是价格控制。为了控制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运用了期货、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手段,力图缓和食品价格上涨对百姓生活的强烈冲击。并且在短期中采用了一些价格管制的手段,避免价格迅猛上涨。

2.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去年10月农业部的调查分析,国外采购商的采购热情,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的评价等信息表明,中国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和让人放心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和让人放心的。根据农业部去年例行监测结果,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超过94%;36个城市生猪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8.9%。我国农产品质量发展态势稳定,蔬菜合格率稳步上升。从农产品出口情况看,去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为99.1%,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的合格率是99.8%。

3.我国食品工业水平提高

去年11月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规模以上企业6462个。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5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4%;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12.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3%。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800余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经过专项整顿,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日常大量消费的重点行业食品质量提高显著。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上年的77.9%上升到去年上半年的85.1%。对我国消费量最大的前10类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抽样调查表明,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8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97.6%。

(二)2008年食品制造业发展趋势

1.受雪灾等因素影响,价格会继续上涨。2008年总体价格维持高位可能性非常大,这既有长期因素,亦有短期因素,主要因素包括下面几方面:

首先,从现在价格趋势看和供求关系看,由于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涨幅和速度都超出之前的预料,价格上涨趋势无法得到扭转。去年4季度,国内期货市场从豆油到大豆、从豆粕到白糖,无论供求是否真的存在问题,这些粮食品种都已经或正在上涨通道中,玉米市场则保持稳定。但在CPI 连创新高,市场资金流动性出现泛滥趋势的情况下,玉米的现货市场并未完全具备成熟的条件支撑市场上涨,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平稳,山东、河北等主产区玉米价格平稳,南方销区价格平稳走弱,南方港口玉米价格稳中趋强,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上呈现平稳格局。

第二,世界粮食短缺的局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的改观。去年是粮食连年歉收后首次大丰收,但是由于多年的累计效应,供应紧张的局面不易短期中得到逆转。

第三,能源危机对食品价格的曲折影响。此轮食品价格上涨中,美国扮演着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急先锋的角色。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美国等国家实施生物燃料战略,用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能源。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玉米不仅是口粮,更是最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虽然在全球粮食和食品短缺和大幅涨价的压力下,我国已经叫停了新的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而一波又一波的石油涨价高潮,暗示这种曲折影响的存在阴影。最后,受我国雪灾的影响,我国2008年前半年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将维持高位。

2.对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不断深入、管理不断完善。一是欧盟和美国的食品安全部门分别宣布,食用克隆食品是安全的。2008年初该机构又发布报告,再次重申其有关克隆食品对人体无害的论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则在2008 年1月初公布报告说,经过克隆的牛、猪和山羊以及它们的后代均可以安全食用,克隆牛产的奶也可安全食用,相关食品上市时无须贴专门标签。该管理局同时宣布,对于克隆绵羊等其他克隆动物,科学家尚没有掌握足够证据证明来自这些动物的产品可以安全食用。欧美相继对克隆动物的肉和奶制品开绿灯,背后可能隐藏着利益因素。欧美一些生物技术企业克隆技术的成本很高,期待获得丰厚回报。不过,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仍有很多人对食用克隆动物的肉和奶制品充满疑虑,一些反对克隆动物的人士和消费者组织,则对这类产品表示坚决抵制。由于消费者需要时间逐渐适应克隆动物产品,相关厂商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对最优良动物品种的克隆,来自克隆动物的产品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大规模投放市场。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欧盟及世界其他地区针对克隆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也愈演愈烈。一般观点认为,与转基因食品相比,克隆动物食品只是对母体的复制而不对基因进行改造,克隆动物食品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小。世界各国面临克隆食品的发展趋势中探讨应对方法,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克隆食品的安全性。

二是去年4季度全球面对转基因食品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争论。法国政府宣布要在2008 年暂停种植该国唯一的转基因作物保鲜延熟型西红柿,这一举措意味着法国暂时关上了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门。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态度是宽容的。目前美国人的日常餐饮中包括面粉、谷物、沙拉酱等在内70%的食物含有转基因或生物技术成分。欧洲人则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诸多顾虑,依然称其为“科学怪食”,认为应该把这种人造的非常规食物,从食品店中清除出去。部分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之所以被欧洲国家抵制,主要是由于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事件的冲击下,欧洲人对食品安全十分谨慎。经济利益的矛盾也使得转基因食品在欧洲迈不开脚步。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共1.02亿公顷,美国占一半以上,欧洲却只有几十万公顷,在世界转基因作物贸易中,美国占主要份额,而欧洲国家无优势地位。世贸组织日前已经要求欧盟在2008年1月11日之前,解除对9种转基因产品的进口限制。随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欧盟市场饲料供应趋紧,欧盟其他一些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主张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待转基因产品。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仍在继续,为保障公民的转基因知情权,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等10多个国家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已纷纷贴上了“转基因”标识。

3.休闲食品产业增长潜力大,朝健康食品方向发展。国内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量偏低,并且伴随传统节日的来临,休闲食品市场的销售收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的休闲食品已经有上千个品种,但休闲食品营养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微生物指标超标、铝残留量超标等问题比较严重。生产企业应该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强化营养功能,同时从原料、储运、销售各个环节,加大质量控制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推荐访问: 态势 经济运行 食品行业 饮食 分析
本文标题:饮食篇 食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1/5100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饮食篇 食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