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9 08:05:02 | 浏览次数:

摘要: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就学校、企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完善策略: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着力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政府主导人才联合培养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01-03

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各职业院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大,给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探讨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优势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的思路及创新措施。

一、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通,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市场化办学环境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学生学习与工作结合的途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改变传统的学校向企业的单向输送,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参与、互利共赢,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和优势:(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学生学习与顶岗工作的有效结合。这样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了人才的培养过程,充分发挥了两种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使学校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掌握三者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和相互促进中得到很大提高,提高了学生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学校在与企业互动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校教育教學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适合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1)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民办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投资主体的多样化,改变了国家单一投资办教育的局面。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多是以追求利润为动机的。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案。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生的市场职业竞争力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对民办高职院校至关重要。其次,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其民办性质,具有更灵活的办学自主权,使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特点就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而这正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优势。(2)民办高职院校选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其必要性,又是其优势所在,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市场和企业是检验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产品是否符合需要的最终决定者。走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类型。如,从内容上来看,有订单培养模式、项目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等;从方式上看,有前校后厂模式、冠名合作模式、建立实训基地模式等等,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可以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概括。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近年来,学生就业难是困扰高校发展的一个普遍难题,职业院校的情况更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选择,首先搭建了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平台,使学生能及早进入社会,感知市场变化,把基础理论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市场职业的竞争能力。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就业率高了,招生率就自然会提高,生源充足了,经济效益就好了,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其次,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导向,引领办学观念的转变和整个办学模式的改革,解决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难”的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过去的局面,打通了学校和企业、学生和市场之间的隔离,使学校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渗透并贯穿了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因素、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民办高职院校选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其必要性,也是其优势所在。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的大环境下,能大大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问题剖析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学校、企业和政府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观念上还没有彻底转变。多数民办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还不深入和彻底,存在着一些误区。其次,缺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组织保证。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机构比较精简,很少专门设立指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对口协调性机构,相关工作还处于混乱状态。如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计划由教务处负责,学生就业和实训基地建设由学生处负责,条块分割、职责分离,难以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应有的效果。再次,民办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还都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层面,真正能够胜任课堂教学与企业一线操作的师资很少。此外,由于办学经费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使老师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师资,既不能满足指导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最后,学生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是十分理解和配合。由于有些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学生顶岗实习时从事的工作层次比较低,又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在急功近利思想支配下,有些学生不重视和珍惜在企业学习的机会,给学校和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

2.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应该是“双赢”的模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称、地位不平等,企业在双方合作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企业或公司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组织,只对学校、学生有利,而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事情,企业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首先,企业或公司愿与高校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助学校科研创新的能力,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条件。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有限,师资的科研水平也不高,很难满足企业或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需要。这样,双方合作的层次不高,企业的积极性也不高。其次,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面临着两难处境。一方面,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很难留在本企业或公司工作,只给别人作嫁衣裳,企业不愿干。于是,形成了“只摘桃不种树”“只挑人不育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去,只是阶段性的学习,报酬如何给?如何管理?都给企业提出不少问题。所以,有些企业对实习的学生从技术指导、工作安排等方面就缺乏长远的规划,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再次,校企合作存在着不稳定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的供给和企业的需求不均衡,供给大于需求。一个企业在一年中,往往接待一波又一波不同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增加了学校之间竞争的难度。一些企业借此向学校提出更苛刻的续签合作协议的条件,给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难度。

推荐访问: 工学 策略 实施 校企 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标题: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29/4982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