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8 18:00:03 | 浏览次数:

摘要:电子商务是当前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本文尝试探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伴随着京东、淘宝各大电商平台进军农村市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我们在看到农村电子商务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因此,本文关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策略,对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内涵

农村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具体农村化延伸,它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与农村相关的资源进行对接进一步的拓展农村资源的市场,增加农业收入。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以农业电子商务网站为主体,通过政府网络运营商的共同合作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主要覆盖以下几个领域:首先,网上农贸市场。通过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将特色农产品借助农产品物流来进行网上销售。现在比较著名的网上粮店就是一种农村电商平台的运用体现。其次,农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旅游业所带来的市场价值以及收益正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通过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价值来提高本地区旅游知名度,进行旅游特色农产品的介绍和推广,从而提升综合农村旅游发展效益。最后,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充分挖掘本地农业产业优势。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就已经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来进行特色产业的全面化发展。同时借助网络进一步的助推农业资金融资以及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业务。

二、我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传统农业正在积极借助电子商务向现代农业转型与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就已超过三千亿元。2017年,全年有望突破六千亿元。在商务部、农业部等诸多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在线销售特色农产品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也成为我国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很多农民已经逐步的从传统的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角色转变[1]。在我国东部地区很多商业公司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与大型农业种植基地的对接,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了发展的双赢。目前,大力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快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也为我国农,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如何更好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是当前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和电子商务发展领域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在上文中,简要地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梳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方面、人才建设方面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短板,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具体如下:

首先,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众所周知,在电子商务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网络的通畅性是电子商务运营的基础。从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网络建设以及覆盖面的不断扩展,农村在网络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较而言,整体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后期的维护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科学开展[2]。需要强调的是,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面、网速运营较低以及信号差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再加上,由于缺乏较为健全的仓储物流体系,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在电子商,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物流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相应的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当中,还应该进一步的夯实电子商务基础。其次,人才缺乏。无论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借助电子商务,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助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大多是老弱妇孺,整体的劳动力质量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农村人口在文化层次方面普遍较低,在进行电子商务运营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选择,这就对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信息素养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3]。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对于网络诚信要求较高,由于缺乏必要的诚信教育,农村商务在运营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一定的违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层面上,彰显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在数量以及综合素养层面的不足。所以,在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当中,还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最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有待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还需要根据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化来灵活地调整产品的供求以及发展的方向。从目前来看,农村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一旦发现某种现象或某种渠道,具有一定的利润就会蜂拥而上,最后导致整个市场的秩序紊乱,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当中,还应该强化对发展策略的优化与统筹,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而造成的市场交易混乱以及盲目的现象。只有这样,农村电子商务才能够更好的获得发展的助力。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方面、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以及综合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予以科学的引导与规范[4]。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在上文中,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以问题为着眼点,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一步的探讨今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改进思路。首先,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众所周知,“要想富,先修路”,同样,要想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需要在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方面下更大的力度。一方面,农业相关部门应该从农村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不断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借助网络下乡等国家惠农政策,进一步的提高广大农民上网的积极性,借助主流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商务网络发展的环境。只有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系统的完善,我国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才能够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5]。

其次,强化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从整体来看,我国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还面临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因此,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应该从三农发展角度出发,一方面,加大人才下乡力度,通过对点帮扶等方式来为广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大对农村人口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的培训,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以及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广大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能够科学认识电子商务,积极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使用知识,培养其网络综合素养水平,尤其是网络运营诚信水平。通过系统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网络意识,网络使用能力来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奠定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还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广大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对八零后九零后回鄉创业青年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来更好地应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挑战。最后,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由于市场的开放性的原因,再加上,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缺乏必要的信息统筹与分析意识以及风险预判能力,这都意味着,在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开展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的强化政府的引导与协调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的进行市场信息的分享与告知,避免由于农民的盲目跟风,影响了整个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的进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整顿,避免出现各种违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为广大农村农民借助电子商务发展,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总之,在今后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政府职能执行方面都应该以农村发展为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农村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为新时期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提供更大的助力。

五、结语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日趋繁荣。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繁荣,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尝试探讨农村电子商务运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建议,对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等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完善有着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思逸.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9):56-57.

[2]陈孝强.“精准扶贫”视域下山区农村电商发展研究——以十堰地区为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1):53-57.

[3]李雪,贺盛瑜.“互联网+”背景下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与探索——以达州市通川区为例[J].江苏商论,2017,(26):31-32.

[4]杨泳波.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9):126-128.

推荐访问: 电子商务发展 农村 研究
本文标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28/4974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