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4-28 16:25:01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凝、降脂、扩血管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CD62p、GMP-140水平,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62p、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62p、GMP-140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CD62p、GMP-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并且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值得应用。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6-91-03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心肌缺血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研究显示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活化有密切关系[1]。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中主要成分丹参素可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研究显示其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效果较好[2]。本研究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6~69岁,平均(58.2±8.3)岁。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7~66岁,平均(57.8±7.5)岁;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19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6~69岁,平均(58.9±6.7)岁;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给予硝酸脂类药物、钙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150mg/次,1次/d,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力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Z10950111)治疗,每次10粒,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室温下放置0.5h内,4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于-20℃下保存,采用美国MK-3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采用ELISA法检测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福建太阳生物制品公司的ELISA试剂盒。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ST段回升0.5mV以上,倒置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传导阻滞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减轻,心电图异常无明显好转[3]。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D62p、GMP-140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9,P<0.05)。两组治疗前CD62p、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62p、GMP-140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CD62p、GMP-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4]。

近年研究显示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活化有密切关系,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5]。CD62p及GMP-140都是反应血小板活性的有效指标,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Weibe-l Palade小体膜上及血小板α颗粒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在受到组胺、凝血酶、钙离子载体的刺激后,其迅速在质膜上表达,缺氧/再氧化或氧自由基也可诱导表达[6]。临床研究显示心绞痛患者由于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等因素血CD62p及GMP-140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在血栓形成过程中GMP-140起始动作用使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粘附、聚集,形成血栓[7]。本文研究组治疗后CD62p、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复方丹参滴丸在抑制血小板活化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复方丹参滴丸是丹参、三七有效成分制成的纯中药滴丸剂,具有剂量小、溶出速度快、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无胃肠刺激、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8-9]。调查显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10-11]。本文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后患者CD62p、GMP-140显著下降,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复方丹参滴丸除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缓解心绞痛症状外,还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抑制血栓形成,阻止心绞痛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并且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洪滨,姚朱华,高仪.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54(6):500-502.

[2] 白虎明.复方丹参滴丸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58.

[3] 王昕.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17(2):78-80.

[4] 乌力吉,庞秀丽.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7):2512-2513.

[5] 孙桂月,刘青平,程思,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3):228-229.

[6] 金露.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6):415-417.

[7] 王山岭,王丽霞,孙月和.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8(5):354-356.

[8] 马贤珍,张成立,贾凤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4):420-421.

[9] 李永平,杨楠,刘光霞.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30例[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9):23-24.

[10] 危小军,谢东阳,严章林,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2):173-175.

[11] 邓兴臣,冯愉态.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57-1058.

(收稿日期:2014-01-24)

推荐访问: 丹参 心绞痛 血小板 复方 活化
本文标题: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28/4968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