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探讨医专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4-11 09:28:08 | 浏览次数:

摘 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志。医学院非医学类专业办学时间比较短,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参差不齐,医学院校需高度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一、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迫切性

(一)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办学年限比较短,学生就业竞争力尚待加强

近年来,医学院校出于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在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办非医学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涉及学科种类增多,从全国单科性本科医学院校来看,51所西医院校只有4所没有开办非医学类的专业,开办最多的西医院校其非医学类专业已经达到17个,远远超出本校开设医学类专业的数目。多所医学院校招收非医学类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工程、市场营销、医药贸易等专业。在以医学类专业为主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缺乏经验的借鉴,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目前难以占有优势。因此,对这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需注重前瞻性、灵活性,指导学生多样化就业。衡量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眼高手低的缺点,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二)社会对医学院校非医学毕业生存在一定偏见

今后几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高校需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务实的作风和开阔的思路完善就业保障机制,迎难而上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由于社会不少人对医学院校的非医学学生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怀疑,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就业信息大多数与医学类专业有关,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为例,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成为行政管理人员非常困难,到公司、企业就业又和其他综合性高校管理类、行政类的毕业生存在激烈的竞争。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和复杂的学生心态,医学院校应努力立足于培养能到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又能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为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帮助非医学类毕业生顺利就业,获得职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二、加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对非医学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就业的质与量

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个人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心希望到大城市发展,这样的学生很容易一次次丧失良好的就业机会。而短期内,有些用人单位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以中共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毕业班老师要详细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和就业情况,深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能力素质,抓住机会尽快落实工作,不要此山望着那山高。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分类指导,对专业基础扎实,有志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鼓励其报考研究生,对行政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对没有特殊专长的学生要教育其做好灵活就业的准备,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之后再图个人发展。毕业班辅导员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积极鼓励毕业生下基层,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探索自主创业,努力在保持就业率的情况下,科学调整学生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影响力和美誉度

鉴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办学年限普遍不长,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加强非医学类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国内外名校访学等途径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根据社会的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允许参加第二学位的学习。第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同时推动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外科研活动、日常学生管理活动。在学生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中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的能力,通过课内与课外、显性与隐性的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拥有专业证书、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做好个人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管理,最终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竞争意识

部分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在就业时困难重重。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热情周到地为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例如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供需见面会,通过就业网站和刊物、开展就业讲座、就业经验分享会、职业生源规划竞赛、校园模拟面试等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就业。鼓励同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司法考试,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强化非医学专业的创业能力教育,举办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论坛、创业设计竞赛,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竞争精神。

(四)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加强自主实习管理与引导

为进一步开辟就业途径,医学院校还应该积极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多渠道开拓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见习实习基地,校内与校外互动结合,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培养质量。医学院校对非医学类学生可以继续探索“顶岗实习”模式,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预就业,让就业关口前移,提早适应社会。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为例,05公管专业86人中共有56人自主实习,06公管75位同学有56位同学选择自主实习,07公管84人共有58位同学选择自主实习,07法学27位学生自主实习有22人。不少学生在大三的暑假已经积极联系适合自己发展的自主实习单位。在实习的后半段学生逐渐熟悉单位工作环境、工作规程、劳动纪律,有的学生在实习中积极主动,综合素质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从而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总之,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就业需要政府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创业环境,使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学以致用。医学院校要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加强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使新办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大学生本人则须未雨绸缪,主动迎接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抓住一切的机会参与校内外有益的实践活动,增强就业自信心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光程,刘吉成.本科医学院校开办非医学类专业的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1-32.

[2]李淼晶,张久涛等.谈就业视觉下的医学管理类学生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8,12:1307-130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新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YB2016419。

作者简介:

杨华 (1982--)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

推荐访问: 医专 竞争能力 探讨 院校 培养
本文标题:探讨医专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11/4266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探讨医专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