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武术中反科学论说剖析二十题

发布时间:2022-04-11 08:40:10 | 浏览次数:

编前语:奇文共欣赏。本文作者的观点,可能让许多习武爱武之人看后不知是啥滋味?

在武术的理论领域,由于长期受“易理”的束缚,存在着诸多反科学的论说,它们玄之又玄,使武术蒙上了重重的神秘色彩,以致于无从识得其庐山真面。因此必须将这些蒙在武术面孔上的尘土扫除干净,还千年瑰宝一个真面目,进行剖析,排除错误理论的干扰,才能正确地认识武术。

1.“返先天”析

据说返先天是非常了不得的武功,是武功的最高阶段,那什么是先天?人一生下就有的叫做先天,返先天就是返回到一生下来就有的那种状态。返先天论者所说的返先天是指人的动作行为的返先天和人体构造上的返先天。

(1)人体动作行为的返先天问题。

返先天论者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动作行为是最正确的,所以要返先天。

《运动生理学》指出:“人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一切动作、技能都是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体育系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P176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这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返了先天,那就什么条件反射也没有了,就只好躺在床上睡大觉,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

近代研究指出,儿童学爬不足就会影响他的统合能力,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不能协调地控制其行为。学爬少了尚且如此,如果不学爬结果又将如何?所以返先天不足取。

(2)人体构造的返先天问题。

返先天论者所说的另外一种返先天是指人体构造方面的返先天,特别是腰屈的返先天。他们认为初生婴儿没有腰屈,而成人是有腰屈的,通过练功要使腰屈消失,就如同初生婴儿那样没有腰屈。真的吗?由《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P118,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在胚胎时,脊柱只有一个凸向后的弯屈,出生以后婴儿开始抬头时,出现颈屈,幼儿开始坐的时候,出现腰屈,站立时更为明显(如图)”。形成腰屈的结构基础是“椎间盘前缘和后缘的差异,腰间盘前缘厚而后缘薄”。

由此可见,要返回到初生婴儿期无腰屈现身,必须改变椎间盘前缘和后缘的厚度,使其没有厚度的差异,但这是做不到的,因为人的椎间盘的发育过程是不可逆的。

结论:所谓的返先天并不存在。

2.“改造生理”析

改造生理也是近年来被吹得最玄的神功之一,确也诱惑了一些朋友。那么什么是生理呢?根据《运动生理学》,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以及适应性。人是不能对这些生理功能进行改造的。所以说根本就没有改造生理这样一回事。

3.返婴寻天籁

籁是什么?是一种箫的声音,泛指声音。那么天籁又是什么?婴所寻的又是怎样的天籁?

据医学研究,婴儿出生后会哭,为什么?因为他离开了他出生前所处的环境——子宫,受到了刺激,此时母亲将他抱入怀中,使婴儿的头贴在母亲身上,婴儿就会不哭,为什么?因为他听到了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以为回到了原来环境——子宫。这就是返婴寻天籁,你相信这是武功吗?

4.“返朴归真”析

由于城市的污染日趋严重,人们向往未有任何污染的原始的自然状态,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回归自然就应运而生。在武术界,为了迎合这一潮流,就出现了所谓的“返朴归真”。那么什么是“返朴归真”?据字典,朴是一种树,返朴没有意义。“返朴归真”就是“归真返璞”,璞是什么?是未经任何加工的原料玉,“归真返璞”就是回归到未经任何雕琢的最原始状态。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就是战国时代卞和氏怀中抱着的那块璞,这块璞后来从石头中被取了出来,经过加工成为和氏璧。秦始皇出价15个城市要交换这块璧。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块璞不经过加工,那它还能值15城吗?有这样一句成语:玉不琢不成器,就算你是卞和氏怀中的那块璞,不经雕琢也不能成为器。就算你是天才,不经教育培养,你也不可能成为人才。

所以“返朴归真”若应用在武术修炼,那就是欺人之谈,因为即使是那位“返朴归真”的始作俑者,难道不是他的师父的教导、培养以获得的功夫吗?

5.“洗髓”析

少林有《洗髓经》,但据说是失传了。太极拳也有“洗髓”,据说是第五层功夫,也是最高层次功夫。又有人说练气功者其“气”可以透过骨缝而进入骨髓,故可“洗髓”,云云。前面已经指出:武术中的气是在神经中运行的反馈肌肉工作的信息流,由《运动生理学》,这个信息流只在肌肉神经中运行,因此“气”是不能达之于骨髓的。所谓“洗髓”只能是一种幻觉。

6.“天人合一”析

上面提到洗髓被认为是太极拳的最高层次,但在太极拳的万人大会上,有人说天人合一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看来太极拳的境界又一次升格了。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呢?“天人合一”就是练功的人在进入“气功态”后,头脑中一片空白,感觉到自己处在“有我无我”之间,也就是所谓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种状态只要做到意守,例如意守丹田,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其实这只是大脑思维被高度抑制的结果,进一步就会产生幻觉,这时思维和反应能力是非常迟钝的,这与武术的实战要求快速反应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本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习保健功时,曾经进入这一境界,因此以为这一境界至少不应是习武者所追求的境界,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之人,奉劝习武的朋友们一定不要去追求它!

7.“筋肉若一”析

“筋肉若一”也叫“肌肉若一”,也被认为是武功的高层次。

现在我们来查字典,筋:古代肌肉之总称,原来筋就是肉,筋、肉本一又何需若一,那不是故弄玄虚吗!

8.“骨生棱”析

“骨生棱”也是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武功,但骨是不是真的生了棱呢?还没有医学解剖的报告。所以有待练成此功的武术家,在他死后能捐献遗体,供医学解剖验证之。

由《肌肉力学》,人体的动作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就算是真的骨生了棱吧,肌肉的肌力也并不因骨有了棱而有所增加。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增加骨密质的厚度,增强了骨的一些物理性能,但它不是武术运动的专利,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同样能做到。

9.“感应地心引力和感应万有引力”析

“感应地心引力”据说也是高层次武功,因为地心引力也是万有引力,所以“感应地心引力”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感应万有引力”了。那么人体有没有能直接感应地心引力的“感应元件”呢?所谓的感应地心引力又是怎样一回事?

请你躺在地面上,地心对你的引力(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重力)压在地面上,地面给人体以反作用力,肌肉中的感觉神经感觉到了它的刺激,感觉到了力的存在。这时人体所感觉到的力不是重心,而是地面对重力的反作用力。不管你练什么功,你只能感觉反作用力而不可能感应地心引力。

当你前倾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身躯前倾,此时重力对髋骨轴产生了一个力矩,这个力矩对髋骨周围的肌肉产生了拉力,肌肉神经将此信息传递给了大脑,所以此时人并没有直接感应到地心引力,只是感觉到了重力对髋的作用力矩。

所以所谓“感应地心引力”纯系无稽之谈。如果你真的能感应地心引力或者万有引力,那好,请你感应一下农历初一、十五、初八、廿三这几日引力的差别,因为此时太阳引力、月亮引力、地心引力三者之和是不相同的。你能感应出它们的差异吗?但海水能感应这一差异,所以农历初一和十五有大潮,初八、廿三有小潮(中国沿海由于潮龄的原因,推迟2~3天)。

10.“感应地磁”析

“感应地磁”也是近年来出现的功夫,据说可在站桩时发生,其实纯系胡说,因为迄今并未发现人体内有磁感应元件,更没有用实验方法验证过在站桩时有可被极化的元件存在,从而对地磁产生感应。

人如真能感应地磁,那么他与地磁磁力线处于不同角度时的磁感应强度就会不一样,就能像指南针那样指出方向,但没有发现有这样功夫的人。

11.“周身皆弹簧”析

肌肉力学的研究说明,人体的每一条肌肉纤维就是一个弹簧,既有并联成分,还有串联成分,人体被肌肉所包裹,也因此人的躯体处处都是弹簧了。习武者如此,不习武者也同样如此,活人如此,即便是死人也是周身处处皆弹簧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女尸,死了二千多年,出土时其肌肉还有弹性呢!所以周身皆弹簧不是习武者的专利。

12.“移重心出体外”析

移重心出体也是近年来出现的“神功”。

重心是什么?是地球重心场对人体作用的合力点。

第一种情况:保持直立,那么任谁也没有本事将重心移到体外去!

第二种情况:保持侧身弯曲,重心就会移出体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就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上述情况习武者如此,不习武也是如此,又能算作什么功夫呢?

13.“脊柱带动”析

“脊柱带动”也是近年来出现的“神功”,但这是反科学的。生物力学指出,人体的力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骨骼不能产生力,而只能被肌肉所牵动,也就是说脊柱本身并不产生动力,所以它不能去带动什么。

14.“重心带动四肢”析

人体的重心有三种位置:

第一种位置重心在体外,此时重心周围没有肌肉,也就没有动力,也就不能带动肢体的任何部位。

第二种位置重心在胸腔、腹腔及骨内,此时重心周围没有骨骼肌,也没有动力,也不能带动肢体的任何部位。

第三种位置重心在某一条运动肌上,但重心所处位置的那一条肌肉是由大脑支配的,而不是重心所支配,同时四肢的运动还需全身其他部分肌肉相配合,而绝非重心所在位置的那条肌肉所能完成。故“重心带动四肢”之说是错误的。

15.“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析

由运动学,所谓“动”是指物体发生位移,不动就是不发生位移。在武术实战中,双方所处的位置迅速地变化着,慢了就会挨打,何况不动,所以武术有“慢打不吃快打吃”、“彼不动矣我不动,彼若动矣我先动”之说。在传统武术理论中有许多宝贵财富,但也不乏错误,需要认真筛选。

16.“无处不是点,无处不‘发人’”析

这就是说,人体的每一个点都是可以“发人”的。这显然是夸大其辞,不信你就请他用鼻子、眼睛、咀唇、耳门、人中、天突、膻中、会阴、期门等处“发人”看看,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17.“无重力负担的步法”析

《运动生物力学》指出,人体对地面产生运动是遵循反作用力定律的,人要在地面上行走,必须从地面获得反作用力,以推动人体前进。没有体重的步法就不能从地面获得反作用力,没有反作用力又如何能使人体产生运动呢!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无重力负担的步法”,不信你就可以踏在磅秤上去做实验。

18.“不用力则有力”析

“不用力则有力”是太极拳的著名理论,但这与肌肉力学的研究是相背的,这一点周稔丰先生早就在《太极拳问答》一书中指出来了,可就是有那么几个人抱着错误喋喋不休,而且还要上电视台,可悲!

19.“力要方”析

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沿着作用力的方向作用。“力方”之说与力的上述性质不相符合。

20.“进必闪”析

这不是普遍规律,例如膝打就不必闪,挑枪也不能闪。□

-----------

推荐访问: 二十 武术 剖析 科学
本文标题:武术中反科学论说剖析二十题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11/4245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武术中反科学论说剖析二十题》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