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浅议高校体育理论教学

发布时间:2022-04-09 10:08:56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明确性、层次性,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全面性、方向性、选择性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构建新型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二十一世纪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和发展新途径,充分发挥其最佳功效,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十分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实现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好的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

体育理论课程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部分,以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为代表;第二类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以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等为代表;第三类是体育应用课程,如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内容,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应用型、创新型学生的培养是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指导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提升专业能力如教学、指导训练、组织竞赛、科学运动、科研和社会体育指导等能力的培养,并能弥补当前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教育不足的现象。

但目前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一定困难,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必须从学生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学习特点及改革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狠抓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培养出适应当前学校、社会和市场经济需求的人才。体育理论课教学课程目前存在课时少,内容繁多,概念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就本人而言,在十几年的理论教学实践中,也力图用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重术科,轻理论“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多数理论课的课堂上,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打磕睡多、玩手机多的现象极为严重,更有学生干脆逃课外出上网聊天、玩游戏。学生只热衷于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而忽视了理论课的学习。在他们心中,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就只要球打的好、跑得快、跳得高就行了。由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上课没有压力,课堂提问较少,考核形式也主要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学生上课听与不听和成绩关系不大。理论课学习无关紧要,部分学生把拿学分当成了理论课学习的唯一目的,从而造成了目前这种现状。

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很枯燥,听起来没兴趣,所以缺课的、睡觉的等现象较多,如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理论教材内容本身面宽,份量重,由于篇幅所限所含内容又不能展开,因此有乏而无味的感觉,如运动生理学中的运动中的能量利用、肌肉、与运动等章节;又如:体育保健中的营养卫生、按摩等章节,均可单独开课,有目的加深专业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技能的训练。另外,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验课及实践课时占的比重太少,尤其是一般院校的体育专业更少,使学生的教育技能训练明显不足。

体育基础理论课强调其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同其它理论知识的融合,不能很好发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动技术)联系起来,有些内容不适应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需要,内容陈旧,甚至某些内容随着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缺乏对其筛选、更新,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单一,不能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实践,“所学的无用”、“所需的没学”是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的一大感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机械单一、循规蹈矩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目前大部分教师经常采用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技术传承为重点,强调“结论”,忽视“过程”,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消极的知识、技术接受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个性难以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育人的能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及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处理好知识的广博性和精深性的矛盾,采用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积极引进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并重新组合,使之结构更合理、科学,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以及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在重视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新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促进学生把学习过程转变成发现和探索过程,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由“专才”向“通才”逐步转变。

推荐访问: 理论 高校 教学 体育
本文标题:浅议高校体育理论教学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9/4187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议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