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不同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

发布时间:2022-04-08 08:21:23 | 浏览次数:

摘要:为有效防控甘薯疮痂病,试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噻菌铜悬浮剂和硫磺·多菌灵悬浮剂7种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较好。

关键词:甘薯;疮痂病;药剂;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2.2+6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3-0950

0引言

甘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丰富,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和新型能源作物[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60.0% 以上。广东省是国内栽种甘薯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南方区最大的甘薯生产区。近年来广东的甘薯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粤西地区尤为明显[2]。然而,随着甘薯种薯种苗的频繁调运、检疫手段不完善、病薯病蔓留田和风雨传播等,甘薯疮痂病在粤西地区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给甘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近年来甘薯疮痂病已经发展为南方区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减产5%~20%,严重的会达到50%以上。

甘薯疮痂病又称缩芽病,人们叫它“麻疯病”。疮痴病一般为害甘薯的茎蔓、嫩梢和叶片。叶片上的病斑,主要生在背面的叶脉上,形成突起成灰褐色疣状的疮疤,发病后叶片向内卷曲成屈膝状,嫩梢皱缩,生长畸形,严重的枯干而死[3]。目前,在甘薯生产上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主要采用选择抗病品种、施用化学药剂、培育无病壮苗和建立无病留种田等措施。Ramsey等[4]于1988年对甘薯疮痂病菌进行了分离,并介绍了分析方法。韦修平[5]于1959年用土法对甘薯疮痂病进行了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福建省农科站莆田县北高旱作植保专业点[6]于1973年对福建省各地的甘薯疮痂病发生及防治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1974年安溪县长坑病虫测报站[7]又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试验。后来对甘薯疮痂病的研究较很少见报道,直到2003年余文英等[8]开始对甘薯抗疮痂病进行了生理水平的探讨。2005年方树民等[9]用疮痂病孢子悬液对16个甘薯品种接种与田间病情系统观察,发现不同甘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异。2005—2006年余文英等[10-11]对感病薯种‘金山1255’和抗病薯种‘广薯88-70’染甘薯疮痂病后的细胞超微结构和光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感病品种受到的伤害程度远大于抗病品种。艾育芳等[12-13]对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疮痂病侵染前后发生的多胺与吲哚乙酸代谢变化和蛋白质与核酸代谢变化进行对比。但对甘薯疮痂病防治的最新药剂及其详细试验数据的研究还很少,为了加强对感病甘薯品种感病后的防治和补充试验数据,笔者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7种药剂进行试验,旨在筛选能有效防治甘薯疮痂病的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化学药剂。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和供试品种

试验于2012年8—12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阳江妹’(湛江市优质农家种,高感甘薯疮痂病)。

1.2供试药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华邦生产);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南充宝叶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四川省广汉市利邦生化厂生产);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昆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③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④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⑤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⑥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⑦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⑧对照(清水)。小区为5行区,行距1.1 m,每行栽插32株,株距0.2 m,小区面积35.2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所有试验用薯苗均采用高剪一段苗,药剂在施用时均采用浸苗(浸薯苗5~10 min)的方法,药剂用量均采用药剂说明书的推荐量,药剂处理后薯苗按常规方法栽种和常规田间管理。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8—9月湛江市受到台风暴雨袭击,诱发病害蔓延盛发,调查甘薯叶片疮痂病发病情况,每小区调查中间3行,按甘薯疮痂病地上部调查标准[14]进行调查,并按分级标准(表1)分级,记载各级别的受害株数及叶片受害情况。计算各小区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产量,综合评价各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按式(1)计算,式中:DI—病情指数,%;nx—1~6级各级相应的发病株数;N—供试总株数。病情指数精确到0.1%。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5数据统计分析

对数据使用Excel 2003应用程序和DPS v6.55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处理间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防治甘薯疮痂病的试验效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处理对甘薯疮痂病均产生较好的防控效果。由表2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平均病情指数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处理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平均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其中处理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平均病情指数最低,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平均病情指数最高;各药剂处理之间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处理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也差异不显著,其中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0.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也均达到了70% 以上,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差。

2.2不同药剂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收获期间对各药剂处理小区的鲜薯产量进行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各药剂处理小区的鲜薯产量均比对照增产9%以上,除了处理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外其他处理增产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各药剂处理之间鲜薯产量也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处理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鲜薯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4%,处理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的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最低。

3结论

7种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和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有防治甘薯疮痂病的效果,且鲜薯产量也高于对照。在这7种药剂中,处理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控效果最好,鲜薯产量最高,处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次之,但三者的防治效果差异并不显著。同时,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所以这3种药剂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合适的剂量下,均可以作为有效防治甘薯疮痂病的安全药剂。

4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之间防治甘薯疮痂病的效果有较大差异,在疮痂病发生重的田块,生产上应尽可能应用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很多药剂可以明显抑制甘薯疮痂病的发生,但这些药剂既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又增加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的风险,本试验用到的药剂都是既不污染环境也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的。蔡涛[15]认为防治甘薯疮痂病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但本试验的品种为本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农家种‘阳江妹’,所以只能采用药剂防治。何霭如等[2]通过调查发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甘薯疮痂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并没有提供试验数据,也没有针对‘阳江妹’感病品种作调查及试验,本研究除了能检验前人的试验结果,还能提供新的药剂使用方法,并且是感病品种在发病盛期专用的有效药剂。由于该试验选用的药剂只用了一种浓度配制,选用的药剂数量也较少,是否为最佳的药剂及浓度、是否有更实用简便的施用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2004(9):21-22.

[2]何霭如,余小丽,汪云.甘薯疮痂病的致病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88-189.

[3]黄洁.甘薯丰产栽培技术[M].海口:三环出版社,2010:66.

[4]Ramsey M D, Vawdrey L L, Hardy J. Scab (Sphaceloma batatas) a new disease of sweet potatos in Australian: Fungicide and cultivar evaluatio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1988,28(1):137-141.

[5]韦修平.土法防治甘薯疮痂病[J].中国农业科学,1959(9):14-15.

[6]福建省农科站莆田县北高旱作植保专业点.甘薯疮痂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1973(7):15-17.

[7]安溪县长坑病虫害测报站.甘薯疮痂病的防治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1974(5):13-14.

[8]余文英,潘廷国,柯玉琴,等.甘薯抗疮痂病的活性氧代谢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3):1-6.

[9]方树民,柯玉琴,黄春梅,等.甘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及其机理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04,31(1):38-44.

[10]余文英,潘廷国,柯玉琴,等.不同抗性甘薯品种感染疮痂病后的细胞超微结构[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5,34(2):21-24.

[11]余文英,潘廷国,柯玉琴,等.不同抗病甘薯品种感染疮痂病后光合机理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161-164.

[12]艾育芳,潘廷国,柯玉琴,等.甘薯抗疮痂病多胺与吲哚乙酸代谢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66-68.

[13]艾育芳,潘廷国,柯玉琴,等.疮痂病对甘薯叶片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33(4):23-26.

[14]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8-99.

[15]蔡涛.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06(9):23.

推荐访问: 疮痂 甘薯 药剂 防控 效果
本文标题:不同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8/4151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不同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