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

发布时间:2022-04-06 08:32:04 | 浏览次数: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大,人们尤其关注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 本文对我国的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中医药;运动性疲劳;恢复机理

中图分类号: G807.01 文章编号:1009-783X(2007)03-0041-0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Presently,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star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toration of athletic fatigu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training.As western medicine tends to have side effects,the relieving fun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now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especiall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ome of the restoration func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athletic fatigue.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s;Athletic fatigue;Restoration function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度越来越大,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出现的各种疲劳征象,必须用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予以消除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人们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越来越重视。许多学者都在寻找能提高运动员体质和运动能力,尽快消除疲劳,不含违禁成份,无副作用的药物和食物。由于西医中许多药物虽然能提高成绩,消除疲劳,但含有违禁成份,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都转向重视中医中药的作用。中国传统中医药诊治疾病所用皆为天然药物,安全有效,并且十分强调辨证施治及整体观念,重视调节人体自身的抗疲劳能力,通过调补结合,促进机体达到新的平衡而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著名的教练员马俊仁正是科学地利用了这些方法,加快了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过程,增强了运动能力,大幅度提高了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成绩。 中医理论认为精(津) 血为体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它的产生和运行与中医脾、肾、肝、心有密切关系,人的耐力亦由此而生。因此,研究重点集中在补肾、补脾、补肝、活血等中药补剂。

1 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分型:目前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症候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3 种疲劳分型和5 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征候,即形体疲劳(指肌肉、筋、骨与关节的疲劳,表现为肌肉的酸痛、筋骨关节疼痛的征候)、脏腑疲劳(主要是指受累的脏腑功能的下降和失调)、神志疲劳(主要是指精神和情志内伤,表现为虚烦不振、困倦不眠等征候) 和筋肉疲劳酸痛症、运动性失眠症、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症,并认为运动性疲劳症与内伤虚劳病密切相关。不同的运动项目机体能量代谢的特点不同,如力量型疲劳以肾虚为主,但应结合理气;耐力型疲劳以脾虚为主,但应结合补肾养肝柔筋。运动过程中,汗出不止,伤津耗液,易致阴液不足;肌肉劳顿,脾先受损,脾失健运,可致湿热内生,热郁于里。以中医理论对体力性疲劳进行全面辨证的结果来看,气虚阳弱尚不能完整概括体力性疲劳发生、发展的本质,阴虚内热也是体力性疲劳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运动性疲劳出现的气虚多责之于肝脾,阴虚多责之于肝肾。中医理论谓之“劳则气耗”、“气伤必及于精”,这与大部分运动员存在气阴两虚、脾胃不足状况相一致。

西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解释是从分子微观水平进行认识,认为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微观机制不外乎由于机体内能源物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离子代谢的紊乱,以及近几年来研究发展起来的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细胞凋亡等理论来解释产生疲劳的原因,这些学说从微观世界揭示了机体运动中疲劳产生的机制。

中医诊断的方法是望、闻、切﹑问,经诊断以后,根据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恢复措施,对运动性疲劳采用以补气、补血为主的口服药而增强对疲劳的恢复,脾胃功能失调用健脾化痰之法,肾血两虚采用补肾补血填精之法,肌肉酸痛采用活血化瘀之法。近年来对于口服补药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有的学者也提出了在运动之前以“壮阳”为主提高运动能力,在运动之后以“养阳”为主,以期补充消耗的能源物质而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1];另外研究者利用中药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作用,用中药的熏洗液来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表明中药熏洗剂能有效地清除运动后体内的血乳酸,加快肌肉力量的恢复,显示了其潜在的实用价值。

2 中医药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的作用机理

2.1 通过提高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来促进疲劳的恢复

体内自由基增多,尤其是氧自由基不仅可以直接攻击细胞膜,对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同时脂质过氧化物还可以自发分解形成更多的自由基,攻击其它双键,引起自由基连锁反应,造成离子、能量代谢紊乱,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消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是促进疲劳恢复的重要途径。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可以提高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如中药“强身液”(人参、黄芪、草决明、麦冬等组成)可以提高实验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具有外源性自由基防御物质的作用和提高机体各种能力的功效。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减轻由运动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小鼠的伤害,表明该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郑书勤[2]等通过动物和人体实验均发现梅参运动饮料(乌梅汁、绞股蓝皂甙组成)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陈吉棣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力宝猕猴桃饮料能够显著降低机体内过氧化物的生成。

2.2 通过清除乳酸促进疲劳的恢复

在激烈运动过程中机体内产生大量乳酸,如不及时清除将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造成运动能力下降,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因此清除机体内乳酸是促进疲劳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大量实验表明,中药可以有效地降低机体乳酸值,达到促进疲劳恢复的目的。如“机能一号”(人参、熟地黄、芍药、仙灵脾、杜仲、肉苁蓉、郁金、益母草、桂枝、阿胶等组成,能够降低中长跑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增强有氧能力和无氧耐力,促进疲劳消除。灵芝液能够加快血乳酸清除,提高运动员机体耐酸能力。中药红景天能够降低运动血乳酸值,延缓运动疲劳的出现。蜂花粉可以加强细胞摄取和利用乳酸的能力,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血乳酸水平。另外,刘林亚等人研制出一种中药熏洗剂(川芎、当归、苍术等组成)能够有效地清除运动后体内的血乳酸,加快肌肉力量的恢复。

2.3 通过提高血睾酮水平促进疲劳的恢复

睾酮是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雄性激素,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对抗糖皮质激素的蛋白降解作用,保存体内的蛋白质,有利于机体贮留糖原及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因此,睾酮与人体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增长、疲劳的消除等有关。许多研究证实中药能够提高血睾酮水平,从而起到抗疲劳和促进疲劳恢复的作用。如淫羊霍糖浆能使雄性家兔血睾酮水平升高。补肾中药“仙灵口服液”可以纠正由采用的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引起的大鼠性腺功能低下而出现的低血睾酮,使血睾酮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益寿回春汤”能够提高竞走运动员的睾酮/皮质醇比值的趋势,可保持运动中的能力,促进疲劳恢复。

2.4 通过补充能源物质促进疲劳的恢复

运动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而得不到及时补充,也与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中药可以加快能源物质的补充。张爱芬等研究表明扶正理气中药(主要成份为枳壳、山楂、黄芪、当归)可以使运动训练大鼠运动后血糖恢复加快。

2.5 中药对运动性肾虚(阴虚和阳虚)的恢复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的精气不足,均可影响机体的生殖能力,肾精不足,则雄激素的分泌减少。肾主水,对体内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作用,若肾的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就会引起水液输布和排泄障碍。运动时分解代谢加强,与疲劳有关的许多代谢分解产物必须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运动医学研究表明,雄性激素水平影响运动能力,代谢产物的及时消除有利疲劳的水消除[3]。许多研究表明运动性肾虚型的运动性疲劳者采用补益方剂配以补肝肾、滋阴和补阳的药物来消除运动疲劳是行之有效的,如张俊明等选用的益气助阳为主的“高效强力饮”口服液(含鹿茸等生药),万劲等选用的补肾I号(含仙锁阳等成份),陈碧英等选用的由熟地、黄芪等滋养的中药配成的方剂,解丽芳等的以补益中药为主要成份的“枣力”饮晶(有大枣、枸杞、茯苓、山楂、甘草等),岑浩望等采用的以为花粉主要成份等方剂,具有增强机体内源性激素、防过度训练、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2.6 中药对运动性脾虚的恢复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脾气健运,则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四肢肌肉才能丰满、发达、轻劲有力。脾气虚弱,则营养失调,统血功能下降,四肢肌肉痿软无力[3]。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脾有维持脏腑正常机能与激发和增强元气以抗御病邪的能力,其正气与现代免疫系统功能类似,起着免疫调节和屏障保护的功能。研究表明,采用补益方剂配以健脾胃、补气行血的药物,在改善运动员脾虚证的同时,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清除在训练中增加的氧自由基的能力,并可提高血清睾酮的水平,使肌糖元含量增加并加速肌糖元分解,增强运动能力,加速疲劳消除[4],如于洋的健脾理气汤(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楂肉、麦谷芽、陈皮、半夏等),杨维益的健脾理气方药(含党参、黄芪、山楂、枳壳等),曹健民的补脾活血中药,金宗濂的复方生脉饮(含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大枣、蜂蜜)等方剂,均有抗脾虚改善运动能力、抗疲劳的作用。

2.7 中药对运动性肝郁的恢复

肝主疏泄,藏血。肝郁时,肝气抑郁,会出现胸胁胀满、郁闷不乐或易怒,多疑善虑等情志变化,并有“肝气犯胃”、 “肝脾不和”等消化系统症状,女运动员出现经行不畅、痛经或闭经等气滞血瘀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情志变化引起大脑皮层功能改变,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会引发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失调。但目前国内运动医学界对肝郁型的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多。有研究认为采用调和肝脾、养血柔肝的治法对此型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效果[5]。张忠录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武桂新等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理气、扶正中药治疗与运动训练结合有助于提高肝的抗氧化能力,解丽芳的“枣力”运动饮品能增强小白鼠的耐缺氧能力,增高血红蛋白,降低蛋白质分解代谢并促进其合成。

2.8 中药对运动性神疲、运动性心血虚的恢复

某些运动项目如射击、击剑、棋类的运动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紧张,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类似于中医的心气虚。心主血、肝藏血,心血两虚势必影响心肝两脏的功能。故以上两种类型的运动性疲劳宜以养心安神、补气益精为主[6,7]。彭惠荣的补气益精中药胶囊对消除射击运动员精神疲劳、调节血压脉搏和提高运动成绩有良好的作用;杨树基选用的中药饮剂(含黄芪、刺五加、党参、人参、大枣)对中长跑运动员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连续数日饮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提高大脑思维活动频率的作用;陈家旭等的中药复方“体复康”(由积壳、黄芪等药物组成)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神经中枢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双向调节作用。

2.9 中药对运动性脾肾两虚的恢复

脾肾两虚是因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或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所致,多由久病耗气伤阳。在运动训练中多见耐力项目的运动员,由于长期大运动量训练耗损阳气,现代医学认为是超负荷训练引起物质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类似于中医的脾肾两虚[8]。牟秀荣等的脾肾双补参芪补剂(含人参、肉苁蓉、刺五加等)具有抗疲增力的作用。郭建军等的补脾益肾中药“复方芪花粉”能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及耐缺氧能力,并改善体液与细胞的免疫功能。

2.10 中医药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和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大多数中药补剂都有甲基嘌呤类化合物的多种生物碱,有些还含有咖啡碱。生物碱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促进血管扩张,同时可以加快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具有增强心脏收缩能力、提高心输出量的作用[9]

3 中医药用药现状

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单独使用就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单独使用一种中药的用法侧重于对某一方面的症状治疗作用比较明显,以单向调节更为突出,往往体现不出中医的整体观,以及对机体平衡调节的特点。

中药复方继承了中医的特色,它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具有其他单药或中药单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中药复方的特点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即多成分、多系统和多靶点的综合效应。复方中药的特点在于,以整体观的思路设立处方,处方的作用往往是双向调节与适应作用,作用环节表现在多方面、多层次,作用机理较为复杂。

4 小结

中医药抗疲劳的运用及其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它有其它抗疲劳措施和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在反兴奋剂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用中药抗疲劳较之西药安全而可靠。应根据运动性疲劳的不同症型,遵循选药配方的原则,中药方剂除单方外,其它方剂的组成要按君、臣、佐、使的规范排列,中药有四气五味、开降沉浮、归经不同,配伍时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随着证型的变化灵活地化裁。除了充分发挥中医药本身的优势外,还应通过改进提取技术,增加制剂的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成更好的天然活性物质(如某些多肽或氨基酸),或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代谢调节效果更好的产品。总之中医药抗疲劳的运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彭肃惠.中药复合运动保健饮料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

[2]郑书勤,等.梅参运动饮料对小鼠及竞走运动员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14(1)

[3]殷惠,等.霸王七、胶股兰、阿胶等多味中草药配伍抗疲劳效果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14(3)

[4]王满福,等.灵芝液对运动员抗疲劳效果的实验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1)

[5]吕建新,等.蜂花粉抗运动疲劳的机理初探[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11(4)

[6]刘林亚,等.中药熏洗消除运动性肌肉疲劳的研究[Z].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

[7]解丽芳.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4):67.

[8]杨维益.健脾理气方药与能量代谢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2):64.

[9]曹健民.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运动时物质代谢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28

推荐访问: 中医药 作用 恢复 运动 性疲劳
本文标题: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6/4080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