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发布时间:2022-04-05 11:07:21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市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艾滋病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3年共发现145例AIDS/HIV,其是AIDS33人,已死亡11人;HIV112人,已死亡22人。2003年19人,2004年22人,2005年23人,2006年23人,2007年16人,2008年9人,2009年4人,2010年7人,2011年7人,2012年12人。男126人,女19人,男死亡32人,女死亡1人。有吸毒史98人(男94人,女4人),异性传播40人(男26人,女14人),同性传播2人,性接触+注射毒品1人,输血2人,母婴传播2人,戒毒所哨点监测89人,术前检测3人,自愿咨询检测11人,在羁押人员监测8人,无偿献血获得2人,其它累计32人108例患者中合并肺结核病患者8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82.41%。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体质量下降你、呼吸困难、淋巴肿大较为常见。采用鸡尾酒抗HIV病毒疗法及抗结核治疗(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机体免疫水平、病灶吸收率、肺部空洞症状均得到好转。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通过鸡尾酒抗HIV病毒疗法及抗结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短期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 肺结核;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92-01

艾滋病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出现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当机体感染HIV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两者可促使患者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加剧,因此可加速患者死亡[1]。为此本文将收集本地区近10年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从而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的治疗方法,旨在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市区经HIV抗体筛查确诊为艾滋病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为0~62岁,平均年龄为(45.3±2.8)岁。其中经血液传播者62例,经母婴传播者24例,性传播者22例。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筛查采用ELISE酶联免疫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核病毒检查:患者均于清晨取痰液进行检验,痰液取样方法:患者咳出痰液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口部进行漱口,并深咳出痰液。对痰液进行连续3次的涂片检查及痰菌培养,患者采用痰涂片找出菌丝及真菌孢子[2]。此外,为了了解结核患者肺部情况,采用X线对病灶进行检查。

1.2.2抗病毒治疗: 采用鸡尾酒疗法对艾滋病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去羟基苷散+奈韦拉平,所有抗病毒药物均由国家免费提供。抗结核治疗:者初诊断时采用利福平(R)、异烟肼(H)、链霉素(S)、乙胺丁醇(E)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核病复诊患者应采用左氧氟杀星、氨基水杨酸进行治疗,对病情允许的患者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免疫增强剂,如白介素、胸腺肽及卡介菌多糖核酸增强患者免疫力。根据患者痰液培养结果,对患者进行药敏实验,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结果

2.1广东省惠来县2003-2012年度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2003-2013年共发现145例AIDS/HIV,其是AIDS33人,已死亡11人;HIV112人,已死亡22人。2003年19人,2004年22人,2005年23人,2006年23人,2007年16人,2008年9人,2009年4人,2010年7人,2011年7人,2012年12人。男126人,女19人,男死亡32人,女死亡1人。有吸毒史98人(男94人,女4人),异性传播40人(男26人,女14人),同性传播2人,性接触+注射毒品1人,输血2人,母婴传播2人,戒毒所哨点监测89人,术前检测3人,自愿咨询检测11人,在羁押人员监测8人,无偿献血获得2人,其它累计32人。

2.2患者临床症状: 108例患者中合并肺结核病患者8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82.41%。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为37.8~38.9℃,其中持续发热<1个月者38例,2~3个月者48例,>3个月者22例。持续咳嗽>1个月42例,2~3个月39例,>3个月27例。持续咳嗽>1个月59例,盗汗>1个月78例,呼吸困难>1个月36例,腹泻28例,体质量下降75例,淋巴肿大36例。

2.3患者治疗效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8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6个月的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病灶吸收情况依次为:全吸收18例(20.22%),显著吸收22例(24.72%),部分吸收26例(29.21%),不变14例(15.73%),恶化9例(10.11%)。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后患者淋巴肿大情况均得到显著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体质量增加5公斤以上者45例。

2.4不良反应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四肢麻木24例(26.97%),胃肠道症状22例(24.72%),药物性皮炎4例(4.49%),肝功能异常27例(30.34%),遗尿2例(1.85%)。

3讨论

据相关报告显示,近年在发展中国家HIV病患者的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由HIV引起的肺结核患者数量则不断上升,且HIV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疾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本研究中108例患者中合并肺结核病患者8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82.41%,HIV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异常高的原因可能与HIV患者免疫水平低下,容易受到肺结核病毒的侵袭有关,也可能与HIV病的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功能及数量会下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道反应,且患者气管道粘膜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导致支气管功能减退,导致咽部真菌下行,从而对肺部组织造成损害有关。加之肺结核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相似,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3]。

本研究资料显示,HIV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体质量下降你、呼吸困难、淋巴肿大较为常见。采用鸡尾酒抗HIV病毒疗法及抗结核治疗(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机体免疫水平、病灶吸收率、肺部空洞症状均得到好转,从而提示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峰.芜湖市1997~2001年肺结核流行情况和控制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2(8):665-666

[2]杜正新,曹满霞.肺结核发热症状的控制与机体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关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6(2):98-99

[3]杜正新,刘桂丝;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对肝功能影响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5(2):63-64

推荐访问: 结核病 艾滋病 合并 临床 效果
本文标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5/4060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