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摘 要:互联网时代,网络与各行各业结合度日益密切。新常态下,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动了教育载体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要想让青年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加快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转变,可以搭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平台,加强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价值观引领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符合新时代、新思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基础
(一)育人目标在成效、本质方面具有相融性
1.育人目标成效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关系到应用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创新创业和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成效来看,二者都是为了满足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1]创新创业教育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出发,用SWOT分析学生自身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让大学生认清现实,明确定位,积极培育青年大学生创新性、发散性和跳跃性思维,提升学生择业创业时综合竞争力,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创业观,让高校大学生不再迷惘,拥有美好发展前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有道德观培养、价值观培养和政治观培育等,引导学生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沟通、特别能创新的精神,从而让青年大学生更好的服务基层,服务大众和服务社会。
2.育人目标本质一致性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促进青年大学生从专业技能知识、社会实践业务和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二者是相互融合关系,思政教育内容被创新创业教育拓宽,使理论可以紧密联系实际,让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新时代、新思想,让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发展。[2]创新创业教育被思政教育里面所包含的价值观、政治观和人生观所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事,只有发展好自己,才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二)育人方法都是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注重时效性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理论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如头脑风暴法是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群体决策能力,形成群体决策思维,提高决策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寻找创业机会,制定创业计划,评估市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责任等,主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大学生打破常规,突破思维的局限,在实践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痛点,解决痛点,构建自己解决问题方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企业实践,大创比赛,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育人功能具有协同发展性
1.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价值观
思政教育一方面对个体来说主要是塑造个体的人格,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规范个体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主要是通过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培养个体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持续向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领青年大学生建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培育青年大学生恰当的择业观,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师可以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进行引导,主要从创业者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心理品质和人格塑造等开展教学,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共筑“中国梦”。
2.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创新型创业教育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坐享其成,守株待兔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何在创业的道路上做到“心志受苦”而知“苦尽甘来”“筋骨受劳”而知“有劳有获”“体肤受饿”而知“来之不易”,这就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作为强大的精神引领。创新创业过程复杂,其相关教育体系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对知识技能、创业品质也有新的要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优化,以此来更好地引领创新创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
(一)二者融合尚未形成合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注重实践为大,以有效育人为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历程后,在课堂形式和日常思政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传统的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一是从现有的课程设计来看,以为例,仍然存在重“授鱼”轻“授渔”的局面,仍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不断“踱步”、停滞不前,使得教育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该学科定位模糊,没有明确创业教育的动机和方向,导致出现千篇一律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二是从教育内容的价值引领方面,更是缺乏清晰的规划。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如日中天地进行,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从总体来看,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如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相应的技能实践较少;只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而忽视其思想意识上的建设与综合能力上的提升。基于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有机融合,将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二者未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不仅仅是高校,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也紧紧跟随时代步伐,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提供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但从现状来看,丰富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整合机制,资源之间没有“交流”、资源之间没有“共享”,因此统筹多方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点工程。从创新创业教育校外主体看,包括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在内的其他机构,虽然提供的教育资源很多,但基本各自為政,缺乏联动机制;[3]从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来看,参与部门包括教务处、创新创业处等部门,这些部门“各扫门前雪”,缺乏整体的统筹和联动。例如教务处负责提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政策,提供政策支持,校团委负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就业指导处负责教育师资,提供技术帮扶。把这些教育活动和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需各个部门的有效联动,而二级学院的专业教师和科研实验室几乎没有实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这导致目前大学生出现创业项目层次较低,学术创业、技术创业发展缓慢、创业失败率较高的问题。
(三)二者未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完全统一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正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宝”,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解决两者统一问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明确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两者的根本都是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者为主任,无论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还是实际问题,都应围绕这个核心任务进行,明确“培养谁”“为谁培养”“怎么培养”的根本问题。[4]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的时代环境下,在接受思想教育上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他们的重心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个人的利得,具有利己主义色彩较为浓厚,这与古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大相径庭。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从其自身发展和利益需求入手,通过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来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开拓进取精神,引导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与时代担当意识,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以达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更好地托举创新创业的光明未来。
三、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平台的构建
(一)搭建体验型平台加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体验型教育平台的搭建,旨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在体验型平台中包含创新创业课程培训项目、创新创业竞赛训练项目、企业家论坛、创业政策解读、创新创业典型等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培训项目包括创新创业意识教育、KAB、SYB、ERP、网络创业基础、创业模拟实训等必修课程、通修课程、培训课程教学。[5]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成功爱国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品质、特征,在企业家分享自身创业经历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包括创业构思、创业机会识别、创业风险识别、创业团队建立等,加强正确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发挥成功爱国企业家示范作用。
(二)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加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红色志愿服务训练项目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中衍生的,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参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不仅进行了思想的洗礼,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如国家级大创项目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可言与协同创新的意识。近年来,国家大创项目中有许多项目突出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作用,如青年大学生对党建文化、共青团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此外,青年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资源散布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训练的项目,引导学生在实现创新创业中成长进步,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6]
(三)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加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1.搭建网络学习平臺意义
通过利用互联网参与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的特点,运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等手段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现代化教学方法可以参考并运用“场景+故事”的表述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予以改造,以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场景,以新常态下各行各业的风云莫测为故事。互联网学习平台对学生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助其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框架
网络学习平台是学生在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实践操作和进行交流的有机融合“场所”。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一是学习园地模块。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课程公告、课程学习和教师信息等。二是中心模块。主要包括学习讲义、典型案例视频、教学课件等内容。学生可以在移动、PC端观看视频,也可以结合教学课件、讲义进行学习。三是用户注册模块。学生在使用网络平台前,需经过实名注册,只有注册后的用户才能在平台内进行交流和学习。四是在线交流模块。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以便快速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五是作业提交模块。教师和学生利用此模块进行双向构建,教师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将作业上传,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宋妍,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意义与现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00-103.
[2]艾军,邹金成,罗二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92-94.
[3]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4]韩照祥,朱惠娟,李强.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82-84,85.
[5]杨兆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点突破[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08-109.
[6]胡小军.新形势下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9-50.
作者简介
韩梅(1983—),女,籍贯:安徽六安,讲师,硕士,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通讯作者:徐幕荣(1996—),女,籍贯:安徽宿州,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通讯作者:孔令韬(1997—),男,籍贯:安徽合肥,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推荐访问: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高校 创新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 1“圆”审美视域下壮族民间舞蹈“圆”美探索
- 2党员各种谈心谈话记录 学生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4小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 5中南海里的“除四害”\“大炼钢”行动
- 6浅谈高原之宝牦牛奶制品的营销策略
- 7202X年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三篇 关于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准备情况的报告
- 8党支部会议程序 党组织开会
- 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方案例文稿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0支部书记与党员谈心谈话活动记录表 支部书记谈心谈话范文
- 11美国海军航天遥感技术述评
- 12学校2021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快递行业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