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渗透“两化融合”元素的探索
【摘 要】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两化融合”教学环境建设、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顶岗课程教学及生产的实施及实施效果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渗透“两化融合”元素进行探索。
【关键词】精益化 信息化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68-02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的升级,许多企业的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大批适应先进管理模式、制造工程、信息技术的现代工业技能人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职业教育比较侧重于单项技能训练,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此,需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模拟现代工厂运作的实训场所,以拓宽人才能力素质模型。通过企业人、机、料、法、环等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培养符合现代工厂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是职业技术院校适应当前工业发展,提升实训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柳州市汽车产业区域环境培育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国家示范性改革、精品资源课建设,以及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结合与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实训基地改造,现已建成具有精益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点、线、面”实训车间。其中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就是“线”建设的成果,通过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开发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实现生产现场、生产组织、物流、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性实践教学。本文试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渗透“两化融合”元素进行探索。
一、精益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教学环境建设
(一)基础建设。教学工厂是柳州市千万元设备值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教学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生产、检测设备,共占地350多平方米,配有沈阳斜床身数控车床2台、宁夏小臣人精密数控车削中心2台、全进口DMG五轴加工中心1台、日本马扎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1台等生产设备8台套;柳工路创MES制造系统一套;塔建成全面融入精益化、信息化要素,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训教学工厂平台。同时,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涉及多工种以及工作内容的复杂性、采用制造岛式布局思路建设精密制造生产线,布局规划如下图1所示。
配套的以下5个功能区,满足了搭建精密生产车间精益化的要素。具体各功能区域配置如下:(1)原材料存储区;(2)生产制造岛单元区;(3)质量确认站;(4)成品存储、备品备件区;(5)班组园地。
(二)师资建设。项目建设之初,同时选派出两位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挂职8个月,全面、系统地学习采埃孚公司生产管理组织、技术设计与开发、设备管理与维修等技术,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班组管理知识。回校后其中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学生顶岗日常管理、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及工艺技术、组织生产活动等工作;另一名主要负责教学工厂生产设备维修与维护、组织编制了相关设备清洁保养、点检指导书等工作。为顶岗教学及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岗位设置。根据零件工艺、生产要求,为保障教学工厂能正常运行,把岗位设置为:粗车一、粗车二、精车一、精车二、钻铣一、钻铣二、磨内孔、滚齿共8操作岗位,对应岗位加工部位如图2所示;质量检测员、班组长(兼物流员)、质量工艺员、设备维护员共4个技术及辅助管理岗位。
二、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一是参考机械加工企业管理、运行的上班方式;二是围绕工厂实际岗位的职责、具体业务以及企业实际岗位每天真实工作而进行设计。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分若干个学习单元,以真实企业环境育人。通过240学时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如表1)。
三、顶岗课程教学及生产的实施
(一)教学的思想指导。本顶岗课程主要让顶岗学生在生产线上进行各岗位的轮训,通过工艺技术岗位、质量检验岗位、一线操作岗位、设备维护岗位等岗位顶岗训练,使学生对现代企业生产模式、生产运行组织、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清晰概念,并以兼职班组长、安全员、5S现场管理员等实地管理身份参与到生产现场管理与运行中,使学生对安全及小组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培养合作团队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培养生产经济运行理念。
(二)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每期顶岗时间为8周时间,采取小班顶岗方式(一般15人左右)。顶岗课程教学实施方法:第一部分岗前培训:采用现场集中授课,由生产主管老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其中一位)讲课;第二部分岗位培训:主要进行加工操作、质量控制、MES制造系统等内容,由3位师傅讲解与示范,采用“教三练四”方式进行培训;第三部分生产顶岗:学生每人负责一个岗位参与生产;师傅1指导监督粗车一、粗车二、精车一及精车二岗位;师傅2指导监督钻铣一、钻铣二、磨内孔及滚齿岗位;师傅3指导监督质量检测员、物流岗位。
每天上班时间为8小时(08:00-16:00,中间午餐及休息1小时),分为三个教学阶段:第一是早会,生产主管任务布置、工艺知识等班组管理;第二是零件生产,注重操作、质控、设备点检与设备日常保养;第三是班后总结与评价。
四、实施效果
(一)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对精益生产运行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和认识;学生通过在产品工艺工程师岗、检验岗、机床操作岗、设备维护岗、物料流转等岗位轮转,能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生产环节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质量管理模式得到了全面理解。同时,学生对机床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真实零件尺寸控制精准度大大提高;夯实了专业能力、打实了专业技能。
(二)经济效益。该教学工厂建成投入使用,将原本在企业生产的零件搬移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课堂,由原来6位企业师傅完成的工作变成了3位师傅+8位学生完成,生产质量及产量没有明显变化。成功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教学工厂项目建设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内容围绕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具体业务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符合现代企业一线岗位与提升岗位要求,使用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有效,成效明显。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成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莫振栋.以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2(6)
[2]唐少琴.《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开发[J].电子世界,2014(11)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一般项目A类2014JGA316)
【作者简介】甘达淅(1983— ),男,广西桂平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加工、数控技术。
(责编 何田田)
推荐访问: 高职 转型 渗透 课程教学 融合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渗透“两化融合”元素的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 1“圆”审美视域下壮族民间舞蹈“圆”美探索
- 2党员各种谈心谈话记录 学生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4小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 5中南海里的“除四害”\“大炼钢”行动
- 6浅谈高原之宝牦牛奶制品的营销策略
- 7党支部会议程序 党组织开会
- 8202X年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三篇 关于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准备情况的报告
- 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方案例文稿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0美国海军航天遥感技术述评
- 11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师生错峰就餐实施方案 中小学疫情期间食堂错峰就餐方案疫情防控食堂错峰就餐安排
- 12学校2021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快递行业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