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大豆高产栽培法

发布时间:2022-03-28 09:53:21 | 浏览次数: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的主要方法。

1.选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一。

2.整地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南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播种

3.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部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精置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3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4.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5施肥

5.1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的机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措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置,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叶面追肥。

6.病虫害防治

大豆锈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后用三唑酮675g/hm2对水1125 kg喷雾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虫种类很多,对产置和品质影响很大,要根据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大豆食心虫盛期用敌敌畏熏杀是防止食心虫的有效措施。花荚期防治豆英螟、造桥虫、豆天蛾幼虫,在3龄前用4.5%氯氰菊酯375mL/hm2加辛硫磷600 mL/hm2,对水450 k进行喷雾。红蜘蛛、蚜虫用1.8%阿维菌素225mL/hm2加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防治。

推荐访问: 栽培法 大豆 高产
本文标题:大豆高产栽培法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8/3778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大豆高产栽培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