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03-26 10:03:21 | 浏览次数:

【摘 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转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从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方面入手,描述了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预期寿命;人口分布不均;医疗保险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世界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不久前,一篇报道《银发中国》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二、综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五个

特征

(一)老龄人口为世界之最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總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属于未备而老

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似乎很突然, 人力、物力、财力、认识和制度等准备不足, 养老保障制度缺位严重, 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巨大。根据报道, 中国大约有31 8 万家养老院提供120 万张床位。这意味着每1000 个老年人只有81 6 张床位, 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50- 70 张床位。根据国家民政部数据, 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940 万, 其中城市有194 万, 农村有746万。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人口大约为1894 万人。

(三)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与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 — 10000 美元以上。而我国开始人口老龄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1000 美元, 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

(四)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都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五)我国老年人口“孤独终老”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比例达到49、7%,农村达到38、3%。0-30岁的独生子女人口达到1、58亿,占同龄人口的29、3%。孤独终老成为我国老龄化重要特征, 老龄化与少子化、空巢化、残疾化和无偶化结合在一起, 最后导致了一些老年人的老无所依、老难所养, 特别是其中孩子夭折、配偶离世的孤寡“计划生育老人”。

三、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1.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

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

3.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4.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5.人口老龄化使完成脱贫任务更加艰巨

四、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大部分早在50年前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波及许多领域的重要趋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目的就是为了迎接下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养老金支付的危机。基金累积制养老金拥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帮助正在走向老龄化的中国维持充足的存款率和良好的投资与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它能让劳动者分享经济改革成功的果实,并且拓宽和拓深中国的资本市场。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首先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有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人群对老年身心特点的认识和一般保健护理知识。

其次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措施。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对于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其好处至少有四:一是老有所为,于健康有益,延年益寿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能有效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和需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老龄工作机构可帮助把退休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织起来,让他们为企业界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变隐性就业为显性就业既不新增就业压力,又能客观反映我国从业人员结构及就業状况,实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目标向提高总人口就业率目标的过渡,以促成整体国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四是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根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原则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发掘新费源,实现保费的潜在收入水平。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

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呼唤老龄产业。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市场专家指出,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没有实现,换句话说,老龄产业现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和服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缺乏上门服务的保健机构,而这些服务产业和岗位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看看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人很难买到合适的服装鞋帽,老年食品也很少研究开发,老年药品、老年保健护理用品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都处于匮乏状态。

五、总结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全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发展生产,发展科学技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及其医疗保险制度。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同时要善待老人,正确对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迎接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从“未备先老”到“有备而老”.中国社会工作,2010 年第7 期。[2]穆光宗.政府责任和养老机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2010 年第3 期。

[3]穆光宗.老年发展论: 构筑成功老龄化的战略框架.人口研究, 2002 年第5 期。

[4]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第17 页。

推荐访问: 对策 现状 影响 我国 人口老龄化
本文标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6/3708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