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IT产业迎来战略转型

发布时间:2022-03-23 09:22:22 | 浏览次数:

伴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颠覆性的显现,IT产业迎来战略转型,而PC相关厂商则已遭遇战略转折点。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超极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互联网创新应用等新的计算范式、应用模式和计算设备铺天盖地袭来。

过多的选择往往比没有选择更令人痛苦。在产业变革之际,探究企业和产业发展背后的驱动力,便显得有意义起来。

上篇:拥抱创新经济学

创新推动经济

在从经济学角度审视IT产业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戴上生物学的“眼镜”观察一番。

Facebook、微博等社交媒体之所以替代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发展新的引擎,并非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凭借了“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兼具生物学和社会性的属性取胜的。

类似地,人们也常常用“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来描述开放市场的竞争,这往往是在相关技术平稳发展中,比如说,诺基亚多年称雄功能手机市场,可谓是强者恒强。但当新的颠覆性技术出现后,苹果凭借智能手机取而代之,这个时候,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就要比“优胜劣汰”来得更为重要,过去的强者在技术变革时并非总能大者恒大。究其原因,还要借用“生命周期”这一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上,物种因为个体生命周期的存在得以进化。同样,正是因为有了生命周期,新的技术、产品和产业才能替代原有的技术、产品和产业,进而推动经济乃至社会的进步。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1922年开始发表有关经济长周期波动的论述,因而被称为长波理论的奠基人。在长波理论看来,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200多年的经济,呈5次长周期的波动性发展,这5次长波周期分别是由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信息技术等5项主导技术依次推动的。随着该长波周期内具主导地位的新技术的扩散,围绕该主导技术将建立起新的技术集群和相应的产业,并逐步影响到经济、政治乃至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长波周期始于主导技术的扩散,扩散意味着主导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得到应用,因而能在更大的范围影响市场,进而影响产业乃至经济,这也是其颠覆性逐渐由显现到强化的过程,与之对应的是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发展期而非导入期。

到了1939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出版著作《经济周期》。他认为,经济的发展是动态的,在经历繁荣——萧条——繁荣后,经济从现有均衡走向新的均衡。这是一个创新过程,而正是企业家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扮演着创新开拓者和推进者的角色。

事实上,康德拉季耶夫注重主导技术的扩散与熊彼特侧重企业家推动的创新,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实则异曲同工,主导技术正是在企业家的创新过程中被采纳,才得以扩散。

创新经济学的价值还体现在,当经济处于非均衡态时,凯恩斯理论的部分失灵。凯恩斯主张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处于均衡时,也就是主导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第二阶段的成长期和第三阶段的成熟期,凯恩斯理论是适用的。但当经济处于向新的均衡过渡的非均衡态时,也就是旧有主导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第四阶段的衰退期,本该被新的主导技术逐步替代,而凯恩斯理论的实践只会将衰退期人为拉长,从而延缓了技术的更新换代,进而影响到产业的转型升级。

细分信息技术长波

既然主导技术决定长波周期,那么,道琼斯指数就成为验证当今处于信息技术长波周期的有力证据。

在由《华尔街日报》发布的道琼斯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等3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中,以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最为著名,它收录的美国3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通常被成为道琼斯指数。道琼斯指数不仅是美国工业的晴雨计,而且还是产业变迁的记录者。

截止到2009年,共有AT&T、思科、惠普、IBM、英特尔、微软、威讯(Verizon)等8家信息通信企业榜上有名,占总数的26.7%,就行业而论,已经名列榜首。若以当前市值而论,亚马逊、苹果、谷歌、甲骨文、高通都超过了道琼斯指数的入门门槛。而从1991年至2009年不到20年时间,道琼斯指数新入选或重新入选的企业达到16家,更新率高达53%,折射出这一时期美国产业格局的急剧变化,其中入选的信息通信企业达到6家,占据三分天下。这就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印证了始于1990年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第五次经济增长的长波周期。

应该说,计算技术发源于1945年全球首台电子计算机ENICA,而通信的历史还要悠久。从那时开始到1990年,计算设备的形态经历了主机、小型机、PC,从主机到PC,计算技术的颠覆性体现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非性能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在创新经济学上就是主导技术的扩散。很大程度上说,是PC启动了信息技术长波周期。

当我们把信息技术长波依次细分为由主机、小型机、PC、平板电脑等4种计算设备形态相关技术主导的4个子波的话,长波理论依旧适用。如今,霍尼韦尔、控制数据公司等主机厂商,数据通用公司、数字设备公司等小型机厂商已经消失。究其败因,就是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与相关技术主导的子波紧密捆绑,当技术进入衰退期后,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转型,那么只有被颠覆。

技术价值之判断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看,产品成功的意义在于,在合适的市场时间窗口兑现了产品承载的技术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因此,如何把握技术的价值便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再往前延伸,就是如何做有价值的基础研究。

中国工程院汪成为院士早在1998年全国首届计算机系系主任论坛上,就博士生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提出了两个判别标准:要么能够拓展人的物理空间,要么能够拓展人的思维空间。符合这两个标准之一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尽管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还是可以找到普遍规律。从知识的角度看,企业的技术开发阶段,就是不断提高知识复杂度的过程,而企业的产品设计阶段更多地是尽可能将这种复杂性封装在产品中并提供开放的对外接口。提高知识复杂度主要是应对同行竞争,封装复杂性则是为了更好地用户体验,而开放的接口则是为了营造生态环境。

当前,苹果在消费市场、甲骨文在企业级市场引领的垂直整合将对IT产业带来深刻影响。甲骨文在推出一体机之前,耗资数百亿美元收购SUN、PeopleSoft、Siebel等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形成从CPU、服务器、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乃至一些企业应用,均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加之在垂直整合前,各层技术相互之间进行优化,从而显著提升了技术复杂度。之后,通过垂直整合,将技术的复杂性屏蔽在系统内,从而给用户以更好的使用体验。苹果则更不消说。

从长波理论看,垂直整合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了使用门槛,从而加速了计算技术的扩散。在消费市场上,iPad老少皆宜,无需培训,拿来就用,便是最好的说明。而在企业市场,垂直整合不仅优化了系统性能,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还降低了企业IT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最终会在总体拥有成本上胜出。

最终,商用技术的商业价值兑现,还有赖于企业家的不断创新。最近,亚马逊CEO贝索斯当选财富杂志2012年度企业家。贝索斯简直可以说是创新经济学的活广告,从网上书店到电子书阅读器再到云计算,亚马逊一直以信息为业,而贝索斯则让亚马逊不断地创新和超越。更为可贵是低利润模式扩张。很难想象一个市值近千亿美元,2011年营收480亿美元的企业,净利润只有6.3亿美元,利润率只有1.3%,这就是亚马逊。这种低利润模式让更多的人有能力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扩散。

下篇:改变产业的力量

PC产业模式变迁

要想了解PC产业模式的变革,还得从历史说起。1981年,IBM推出IBM PC个人电脑,由于当时IBM正忙于美国司法部就其大型机涉嫌垄断进行调查,为了避“软硬件捆绑”之嫌,IBM PC的CPU和操作系统分别由英特尔和微软提供,这一开放的架构客观上使得兼容机厂商大批涌现。里根上台后结束了垄断案的调查,IBM开始放手一搏,1987在推出采用专有系统总线——微通道架构的PS/2电脑。

直到英特尔在1991年推出开放的PCI系统总线后,PC产业才最终奠定了其开放性,从CPU、板卡、外设、整机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各个层面引入竞争,水平划分的产业模式让PC迅速崛起。凭借着PCI总线的制定,英特尔开始主导PC系统的发展,到了1997年,英特尔和微软开始为PC系统厂商提供PC 97系统设计规范,之后还提供过1998、1999和2001三个版本。

至此,个人计算市场的竞争已经从零部件的技术竞争上升到PCI总线的平台竞争。凭借着平台优势,英特尔与微软交替升级CPU和Windows,从PC市场获得丰厚的回报。康柏、戴尔和联想分别抓住386、486和奔腾三次CPU升级换代的机会,成就了各自在全球或者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而垂直封闭体系的苹果,在个人计算市场上迅速边缘化,长期维持不足5%的市场份额。

当然,在PC的发展进程中,芯片也做了一定的整合,比如说,486 CPU将协处理器整合进来,又如,用芯片组整合控制电路,再如板上集成声卡等。但这种整合并不彻底,比如说,将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整合到CPU中,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CPU厂商却迟迟没有行动,原因很简单,少一块芯片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然而,苹果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发布的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凭借一体化的垂直整合和基于应用商店的生态环境,给水平划分的PC产业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

战略转折点

英特尔前CEO格鲁夫在《只有偏执才能生存》一书中创造了战略转折点理论:当企业遭遇战略转折点时,要么以十倍速发展,要么以十倍速衰落。

或许很多人会以为,PC企业将会面临战略转折点。事实上,这一战略转折点早已到来,只不过因为发生在移动通信领域而被PC厂商所忽视。

实际上,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不止一次战略转折。在1G时代,生产大哥大的摩托罗拉凭借其在模拟电路上的优势,成为市场当之无愧的“大哥大”。2G的GSM是移动通信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切变,也是移动通信市场的第一个战略转折点,因为数字技术的通话质量不受距离的影响,当摩托罗拉还在绞尽脑汁提高1G通话质量时,诺基亚凭借2G技术异军突起。

第二个战略转折点是3G,从2G到3G最大的变化是带宽从窄带变为宽带。实际上,笔者早在2002年对时任英特尔CTO的帕特·基辛格独家专访时,就明确表示:“数据早已替代语音成为通信的主角,这一现象也将在移动通信中重现。

我个人认为,3G通信就是计算,如果现有的通信厂商不去弥补他们在计算方面的弱势,未来的通信市场将由计算厂商唱主角。”(《90纳米:IT产业开始洗牌》)。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传统手机厂商都没有认识到,数据是计算厂商的优势,苹果正是借助3G,颠覆了整个移动通信市场,如今,语音沦落到只是智能手机众多种功能之一。

因为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迫切需求,智能手机得以迅猛发展,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市场迅速扩散。从长波理论看来,主导技术的颠覆强度与扩散速度正相关。

严格说,智能手机并不能对PC带来足够的威胁。我们知道,PC产业之所以辉煌,除了基于标准的开放之外,PC作为个人计算通用平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PC通用平台的属性让PC扩散到各行各业。相对于功能手机而言,智能手机可以加载众多的应用,但受限于屏幕尺寸,还难以满足图像与视频应用的要求,因此,智能手机只能说是个人移动计算的准通用平台。

2010年,苹果公司发布iPad平板电脑,跨越了智能手机与PC之间的鸿沟。平板电脑的问世,才是PC企业遭遇到的战略转折点。因为平板电脑才是个人移动计算通用平台,它的威力在于:笔记本电脑上能做的事,平板电脑也能做,反之则未必。而且,通用计算平台的属性让平板电脑既可以跑消费应用也可以跑商业应用。

笔者搞不懂的是,苹果和谷歌都把平板电脑定位为消费应用,为微软借助商业应用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最后机会。笔者更搞不懂的是,微软还在忙活着把Office移植到iPad上,这不明摆着要自废武功吗?

PC市场玩法变了

较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甲骨文一体机、IBM专家集成系统,包括PC服务器在内的PC厂商更应关注英特尔和微软的下一步举动。因为英特尔和微软位于PC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端。

长久以来,英特尔都将芯片设计与制造两个环节的相互优化,视为核心技术竞争力所在。这种相互优化提升了芯片的性能,与此同时,英特尔采用“1年升级架构,1年升级制程”的钟摆战略,每两年一次的制程升级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也让AMD在追随过程中陷入财务困境。直到2008年,AMD被迫将制造业务剥离,成为一个纯芯片设计公司。

而这几年,ARM公司在移动市场发力后,开始垂涎服务器市场,先是定位在服务器市场的Cortex A15内核去年9月在台积电22nm线上流片成功,后又传来在新推出的64位服务器内核上与AMD合作,显然是想借AMD在服务器芯片设计上的经验,打入服务器市场。

在企业级市场垂直整合之风劲刮下,今年3月,花了3.34亿美元收购微服务器厂商SeaMicro的AMD,已经具备ARM CPU内核、芯片组、GPU和服务器在内的所有系统硬件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AMD会设计ARM内核的CPU,然后卖成套服务器的散件供人DIY呢,还是索性从CPU到服务器,自己来个垂直整合?答案不言自明。

相比之下,英特尔的举动却扑朔迷离,今年夏天英特尔宣布,22nm之后不再生产通用CPU,按照钟摆战略,明年制程将升级到14nm,届时,英特尔将会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英特尔有多种可能做法:一是为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客户端的特定应用生产SoC(片上系统)芯片;二是将第三方IP与自己的IP通过SoC整合,2011年已将Alter公司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到凌动CPU中;三是像ARM那样开放授权,英特尔2010年已与台积电商谈代工凌动CPU,但最终未果;四是开放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生产设施,英特尔已经用22nm制程为Achronix公司代工FPGA芯片;五是从CPU到服务器整合。

谈到整合能力,PC市场只有微软能够从CPU整合到SQL Server。如果说Google能够自己设计服务器和存储器,那么对于坐拥ARM架构授权的微软,生产SQL Server一体机在硬件整合上并没有太大的障碍。

企业级市场能够容纳的垂直生态系统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有理由相信微软将会继甲骨文和IBM之后,推出SQL Server一体机。理由之一是微软去年已经委托惠普生产SQL Server一体机,理由之二是,今年10月,微软CEO鲍尔默在给股东的信中表示,硬件加在线服务将会是微软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以为,企业级市场对垂直生态系统的容纳数量要高于消费市场,因此,企业级市场的垂直整合未来将会给微软带来最为丰厚的回报。

当企业将其所有资源都基于现有技术生命周期优化配置后,一旦该项技术进入衰退期,最好是忘掉凯恩斯,多想想熊彼特吧。

推荐访问: 转型 迎来 战略 产业
本文标题:IT产业迎来战略转型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3/3566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IT产业迎来战略转型》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