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2-03-21 10:15:08 | 浏览次数:

摘 要:针对目前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检验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实践控制的方法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工作开展要求与操作环境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检验技术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达到精度控制预期。

关键词: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激光测距仪法;拉钢丝法

中图分类号:TH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5-0066-02

0 引言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应用到起重机设备,其能够提升工程开展的效率与安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重机主梁结构存在诸多不稳定性问题,这就降低了其作用于实践的安全可靠性。为改善这一现状,并推动涉及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人员应将起重机主梁上拱度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即通过应用检验技术来提高其作用于实际结构环境的稳定性。此过程,基于对检验技术运用的科学有效性考虑,应对检验技术的运用现状与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这样一来,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的运用,就能以高效率与可靠性状态作用于起重机主梁结构的稳定控制。当工程项目建设使用起重机设备时,其整体的作用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研究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的现实意义

作为桥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主要参数,拱度,其直接决定了起重机的运行使用性能。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不同起重设备结构形式,所采用的主梁上拱度测量方法也存在差异。具体检验技术应用过程中,因起重设备运行所处的环境恶劣,且具有使用年限长等问题,这些均会对主梁上拱度造成影响,进而降低起重机运行使用的安全稳定性。为此,研究人员应结合实际的起重机械结构形式,对主梁上拱度的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这样一來,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检验,就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调整,进而规避不稳定性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从市场角度分析,起重机的首次检验与安装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开展,均要对主梁上拱度进行测量。这是明确主梁上拱度具体变化值的关键,也是保证起重机投入使用安全可靠性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科研对象,即通过分析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应用问题与定义标准,来为检验工作开展质量效果提供环境条件[1]。

2 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的应用现状

由于起重机主梁处于上拱状态,因此,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范围。此过程,如上拱度过大,小车就会处在空载或是轻载状态,进而引发下滑现象。此外,起重机为金属结构设计,故而,主梁弹性变形量应控制在桥架跨度的1/700以内。如,技术人员按照此弹性形变量比例进行空载条件下的上拱数值与满载下挠数值平均分配,其中主梁上拱度的桥梁跨度应为0.71%。其与在满载条件下主梁的下挠值一致[2]。

对于起重机桥架受工艺因素的影响问题,如桥架的铆接结构,其会在初次承载过程,因锚钉松动现象而降低上拱度。而且,桥架的焊接结构,也会随着结构中残余内应力的小时,而降低拱度。为此,起重机主梁上拱度,设置的桥梁跨度0.71‰较小,应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满足结构作用稳定性的控制预期。

就目前来看,通用的桥式起重机,均有相应规范标准进行控制。其中起重机主梁上拱度得桥架跨度为1‰.具体的静负载实验条件下,小车应设置在桥架正中间位置,并提升起1.25倍的额定负荷。如此,就可将负荷卸掉,再对桥架的变形情况进行检查。反复负载与卸载三次操作后,桥架就不会产生永久性变形问题。此时,结构使用的数值,应大于0.8‰来使起重机处于正常有序的工作状态。

对于起重机主梁上拱度问题,因上拱度为桥架跨度的1‰大于0.71‰,所以,技术人员可从设备作用原理入手。即在桥架跨中条件下,对小车自重施加一般的额定负荷,会导致主梁上拱现象消失。但在施加低于额定负荷条件下,主梁则有上拱度问题存在。而施加的额定负荷大于一半,则表示起重机主梁跨度的中心点将出现下凹现象。

3 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

3.1 明确上拱度作用原理

起重机运行使用过程中,起升机构会沿着桥架进行货物搬运,此时,小车自重与货物重量会给主梁造成弹性下挠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爬坡阻力,其扩大了小车运行所需的驱动力,严重的,甚至会使驱动电机烧毁,或是导致小车出现振动或是溜车现象。当起重机设备处于此运行状态下,整个小车的平稳性就会受到影响。为从设计角度补偿这种下挠影响,并保证小车的水平运行状态,进而强化其定位的精度与平稳定,就要通过预留拱度,来使起重机运行处在安全可靠的设施条件下[3]。

3.2 上拱度检验标准

当起重机处在空载试车规范标准条件下,检验技术人员应对该设备进行起重重量设计,即通过负荷与承载试验,来提高作用于实践的安全可靠性。此过程,在检验抗塑性过程中,应开展1.1倍的载荷试验。而抗弹性变形力的检验,应通过1.25倍的静态负荷试验。如此,就可判断起重机主梁是否处在稳定运行状态。

天车的首次检验与监督检验,或是后续的大修处理工作,均要对起重机进行载荷试验,并在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实际使用。空载试验工作的开展,应围绕主梁上拱度的实际变化值,通过深入分析来确定承载力。这里的主梁弹性变形程度越大,给主梁连接点所带来的变化也更为明显。故而,针对不同种类与工作级别的起重机,应采用相应的金属材料和设备结构。此外,当起重机处于长期使用状态时,应考虑上拱度变化。一旦其超出一定限制,不仅其自身的安全性与精度会受到影响,还会造成安全隐患[4]。

3.3 水准仪法

在采用水准仪进行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测量时,先要按照既定的规范标准进行水准仪的装配,并注重避风位置。而后,就可利用水准仪进行上拱度的测量,即通过数据记录等操作,来获得上拱度值的真实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吊具或是小车的情况下,检验技术人员应通过修正,来保证数据结果获取的准确性。

3.4 拉钢丝法

该方法,作为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的主要技术之一,其能够通过钢丝来完成测量操作。对于钢丝设施的使用,应将选用直径控制在0.049-0.052之间,并把拉力控制在147N。此外,还应选取主梁的中心位置进行检验,以保证获取上拱度值的代表性与可靠性。最后,在进行测量棒的设置。此过程,技术人员应根据具体的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情况进行安放点的设置。如发现与规范标准要求不符的问题,应立即进行修正来使拉钢丝法的检验测量效果不受影响。

3.5 激光测距仪法

对于激光测距仪,其应防止在可自由调节的支架上,以为后续的操作位置调整提供环境条件。具体的检验部位,应在起重机跨度中心,且主梁正下方。首先,要打开激光测距仪;其次,在空载条件下测量主梁上挠高度数值;最后,对额定负载条件下的主梁高度进行测量,并在明确两个数值绝对值差的情况下获得数值结果[5]。

3.6 全站仪测量法

起重机主梁上拱度再用全站仪测量方法后,不仅能够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上拱度值,还可判斷主梁上拱度是否满足设施运行使用的规范标准。实际测量工作的开展,检验测量人员应对全站仪进行规范放置,即综合多方因素保证安放位置的科学合理性,来使水平型全站仪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此过程,还要保证全站仪与起重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后,就可利用全站仪测量设备,对起重机内部的两支腿支点,或是悬臂端高度进行测量。

上述是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运用的主要方法,为保证检验测量获取的数值结果准确性,研究人员应根据不同方法的优势与缺陷,来提高起重机运用检验技术的科学有效性。如表1所示,为各种检验方法的优势、缺陷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检验操作要求简便,应优先考虑水准仪法与拉钢丝法。如,对检验技术运用精度要求高,则应采用全站仪法与激光测距仪法,来达到控制预期。如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检验环境在露天环境下,应避免激光测距仪法运用,以提高检验工作开展的精度[6]。

4 结语

综上所述,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检验工作开展难度,集中在额定负荷施加大小,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为此,研究人员应结合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环境,选取最具适用性的检验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上拱度检验结果体现出起重机主梁结构作用的真实情况,继而采取的调整措施才能达到预期。为此,研究人员应将上述分析内容与科研结果,更多地作用于不同检验条件与起重机主梁类型,以提高设备运行使用整体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钱舒.门式起重机的二则定期检验问题案例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13.

[2] 黄灵峰,贾雪峰.双刚支腿门式起重机挠度预测方法的分析[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8(06):30-32.

[3] 孙嘉杰.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冗余设计方法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4):100-101.

[4] 李俊平.浅谈桥式起重机电气保护系统检验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33):140-141.

[5] 叶建华,席东青.桥门式起重机检验方法及其对比研究[J].化工管理,2018(32):134.

[6] 谢南煊.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149.

推荐访问: 机主 检验 分析 技术 梁上拱度
本文标题: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1/3493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起重机主梁上拱度检验技术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