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孔子曰:有教无类!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潜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那才是教育的初衷。
然而,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教育却变味了?大家都在追求优质生源,为了抢夺到优质生源,“收买”、“游说”、“强制”……无所不用其极,而个别抢不到所谓“好生源”的学校则愁眉苦脸,甚至哭爹喊娘,就差没有扔下教鞭黯然离去了。
众所周知,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取得高水平成绩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生源。每年招生期间,各高中校、高等院校为抢夺优秀生源燃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出浑身结数,分别打出了种种优惠政策,动用歪招,以达到争抢生源的目的。是什么原因使生源大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又如何来规范这种竞争呢?以高中校为例,对此现象作探讨。
一、生源大战的现状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各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方面,一些学校通过“收买”、“拉拢”、“行政干预”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游说”或“威逼”学生及其家长“就范”。另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暗中较量着:你给优秀生3万元,我就给5万元,你给5万元,我就给8万元,甚至10万元、20万元。在采取各种各样的生源争夺招数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有四种:
1.重金“收买”
有的高中,为了吸引优秀学生,给学生及学生家长开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小王是今年中考考生,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拔尖。中考前,一些学校就找到小王,希望小王能报考他们的学校,并许诺一旦小王报考该校,就给予重金奖励。据说,由于同时有几所中学在争夺,各校给出的奖励也一路飙升,最高出价达20万元。
其实,重金买高分生由来已久。早在去年,某地中考质检成绩一公布,有的中学就对前150名考生“下手”,在重金“攻势”下,过半数高分生被该校收归旗下,“第一名考生据说花了18万元给买走了。”
重金“收买”更走向了公开化,一些学校动不动就数万数十万地喊价,招生变成了半公开的“拍卖”了。
2.以情“要挟”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后,学校就依据考试成绩及排名提前预约“尖子生”。成绩好的学生成为学校重点“攻关”的对象。整个初三下半学期,班主任和校长、副校长轮流以“热爱母校”、“报答师恩”等词汇力劝他们直升本校高中。
如今,从县(区、市)到中学,或多或少存在着“地方保护”现象。一些县市为了保护本地优质生源不“外流”,就向学校下达任务:学校前10名、20名一定要“保”住,或至少百分之多少必须保住。
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学校把任务和老师的工资挂钩:留住一个尖子生奖励1000元,留不住就扣相应的数额。重压之下,一些老师除了亲自上门给学生及家长做思想工作外,还动员和学生、家长关系好的同学、朋友上门进行“人情”战。有的学校甚至请出家长的上司做工作。
3.志愿“误导”
为了留住成绩优秀的考生,有的学校甚至出台内部“规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允许填报本校或者联办学校,其他学校不允许填报。还有的中学把3天的志愿填报时间缩短为半个小时,志愿表随发随填随收,毫无思考余地的家长和学生只能被迫按学校“指导”填上志愿。
除了强制规定志愿填报方向外,一些中学对想填报外校的学生干脆不发志愿填报表,家长只得跑到教育局填报志愿,而大多数不明就里的学生及家长则糊里糊涂成了受害者。
4.广告“轰炸”
为了挖到优质生源,不少学校还重金投入大做广告。高考、中考成绩一揭晓,各个学校纷纷打出“总分状元”、“单科状元”、“市区状元”、“全市状元”等宣传条幅,或者是在电视、报纸、广播里轮番打广告,以期吸引家长的注意。
除了各种状元的大宣传,有的广告还打出“小班化”、“导师制”等承诺来吸引家长。其实即使是大学都还未实现导师制,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更不可能做到导师制。一些学校其实是将设想作为承诺,有欺骗家长之嫌。在宣传时,个别学校为了抬高自己,不惜贬低别人。
二、生源大战的负面影响
1.破坏了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生源大战中的“无序”争夺,破坏了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促使考生与学校处于一种不平等的无序竞争中,导致好学生与优秀教师逐步向少数几所学校集结,加剧了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两极分化态势。好学校就此进入了由于升学质量好而吸引大量的优秀生源、优秀生源保证更好质量的良性循环,而差学校则陷入恶性循环。
2.滋生了教育腐败现象
一些学校把正常的招生工作变成“金钱交易”,不惜花巨资通过给回扣、送礼、公款吃喝、按比例录取奖励等不正当手段录取学生的变味的走调的“生源大战”,扰乱了整个招生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整个教育的形象和信誉。
3.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一,“生源大战”中的重赏,在无形中强化了“唯分数论的思想”,忽视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因为生源大战的实质,还是看学生的成绩,生源大战的背后,是学生们为了获得进入重点学校的“入场券”,而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从而也滋生了各种课外辅导班的长盛不衰,这从本质上违背了“减负”的基本要求。其二,它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生源大战下的学校把主要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这些优秀生的价值增长点——学业成绩上。学生的成长发展、道德情操、身心健康不是学校关注的焦点。其三,以分數论英雄,单纯以重奖的经济方式刺激,让他们过早地接触到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变成唯金钱、唯经济的观念,对他们的成长是种严重的伤害。
4.失去了教育应有的尊严
“原本当老师,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是手上培养出几个好学生。”在某中学任教的林老师说,自从当上了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后,这种成就感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林老师说,以前,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备课、教案、辅导学生方面,但自从当上了毕业班班主任后,大半心思都花在与学生“谈心”、劝说学生报考本校、上门家访劝说等事情上了。他无奈地说,自己和几个教师交谈时,大家都感觉,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学校和老师的尊严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
提起优质生源抢夺战,某市一重点中学校长开玩笑说,抢生源让他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校长。作为校长,本来应该把重心放在学校教学的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上,而优质生源抢夺热潮的出现,让学校耗费大量人力、智力、财力,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都是很大的冲击,同时,教育的尊严受到严重的挑战。
5.违背了教育规律
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爱护、支持的事业。那种靠抢夺优质生源以期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的功利办学方式,违反了教育的政策、方针,也违背了教育的法律法规。
某中学校长指出,学校的责任本来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现在大家动不动就拿大把钱来“买”成绩,这会给孩子正在发育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生,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特别是一些中学,用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资源来培养少数优等生——为了培养尖子生,一边是几个教师同时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一边却对那些缴纳几万元巨资进校的普通学生应付了事,甚至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干脆任其自生自灭。许多家长培养孩子的辛苦钱却被校方投在“尖子生”身上,这样的行为,有违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也剥夺了大多数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而那些抢不到好生源的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教育教学心理也会受到影响
三、生源大战的原因
1.优秀生的社会效益
就目前而言,社会对学校优劣的评价主要还是看成绩,一个学校的优秀生源越多,高考升学率就越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就越好。然而,所谓的优秀生源相对于整个生源来说,毕竟是少數,于是“生源大战”再所难免。挖来了优秀的考生,保证了生源质量,为最终学校在考试中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还可以通过社会媒体对学校的良好生源进行公开报道,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优秀生的经济效益
各学校的优秀生源越多,也就意味着高考的升学率就越高,也就能更好的提升学校在公众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荣誉和鲜花接踵而至。而且,慕名前来就读的学生也越多,甚至出现了花钱都进不去的大好局面,学校的生源充裕了,大把大把的资金也就随之而来,可谓是名利双收,一举多得。
3.优秀生的“品牌效应”
由于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兄弟之间”的竞争由原先的升学率高低逐渐转向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的学生数,而为了在此比拼中战胜“兄弟学校”,实现更高的名牌大学入学率,高中入学时的生源质量也就相当关键。于是,那些实力雄厚的高中,便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力量”与“雄厚资本”来抢夺别的学校的优秀学生。同时高考状元、上重点录取线考生人数的多少,也成为各学校宣传自己、争取下一批好生源的“卖点”。
四、合理争取优秀生源的可行性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高中招生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建康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为了规范“生源大战”,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乱招生行为,规范高中招生行为。
1.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取向应从精英教育转为以大众教育。学校教育应把学科素养培养作为其价值定位,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一是要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能接受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2.加大打击力度,整顿不正之风
设立举报制度,发现一起,举报一起,实行校长责任制。生源争夺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应该依据学校的实力和吸引力,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3.平衡教育资源
政府部门要把经费投入和工作重点转向扶持薄弱学校、平衡教育资源上来,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更不要人为的加大“马太效应”。
4.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
几年前,我们县城区域内推行电脑派位,这一做法得到了大部分学校的认可。3年后,经过努力,一些原本被人们当成薄弱学校的中学,中考成绩十分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一现象曾引起人们的反省:“原来在同等情况下,那些叫座的学校也不见得就比普通学校好!”
然而,时隔没有几年,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一切。当一些学校纷纷拿状元、尖子生、高分生的数量大事宣扬自己的办学能耐有多强时,人们却忘了问一问,如今的这些尖子、状元是否3年前就是状元、尖子?在这些拿状元、尖子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学校中,状元、尖子之外的大多数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看一所学校好不好,不应该只看它有几个学生上了重点大学,而应该“追本溯源”,看看它3年前招收的学生情况如何。如果3年前,这些学生中只有100人上重点线,而3年后却有200人上了重点线。那么,这样的学校肯定要比那些3年前有400人上了重点线,3年后剩下350人上重点线的学校好得多。虽然从数量上看,前者似乎不及后者。
可见,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各校的情况,准确定位。可以将学校分为三类: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标准化学校,然后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引导学校沿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前行。
(二)学校层面
作为学校层面要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做文章。因为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学校在规范化招生的前提下,也可作招生理念、招生策略方面的改革;制定招生计划、提出奖优资困优惠政策、加强与毕业院校的联系、研究了解考生求学心理、有的放失做好招生宣传等。
1.打造自己,以实力吸引优秀生源
学校生源良性竞争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学校除了在招生工作上下功夫,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自身建设,以优质的师资、过硬的设施、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校风和精细管理来吸引学生。
2.凸显特色,以特色取胜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办学重点,其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应有所区别和侧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的传统定位,与地方的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文化精神等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失,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宣传,让考生了解学校
学校宣传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面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形势,学校应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宣传媒介,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考生了解学校。
4.打造生源基地,构建合作伙伴
当前,学校争夺生源的主要阵地逐渐从原先的自愿填报转、为深入挖掘优秀生源,学校正试图改变以往招生中的被动局面,化被动为主动,深入学校一线,有计划、有目的地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共建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争夺优质学校培养的优秀生源。
5.量身定做,打通成才通道
谁不想把学校办成一流的学校?如果大家都为了办一流的学校只选择一流的学生来教,那么,谁来教那些暂时算不上“一流”的学生?因此,学校要正视校情,充分挖掘学生兴趣、潜力,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規划教育,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激发学习内驱力。
在这方面,我校做了有益尝试。目前,学校已根据生源状态,打通六个成才通道: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体育高考、美术高考、艺术高考、中意国际课程班。学校积极为不同层次、不同特长、不同需要的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让“中等生”成长为优等生,为社会和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多元化人才。
什么叫好学校?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有本事把成绩一般的孩子培养成尖子生,那才算好学校!那才算有真本事!因此,要破解招生的这一乱象,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立足生源,积极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因为,办有温度的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出彩机会的教育;办有温度的教育,是能够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的教育;办有温度的教育,是让孩子站在学校中央,选择成才的绿色通道,各尽所能,各美其美。
推荐访问: 温度 学校本栏目阅读排行
- 1“圆”审美视域下壮族民间舞蹈“圆”美探索
- 2党员各种谈心谈话记录 学生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4小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 5中南海里的“除四害”\“大炼钢”行动
- 6浅谈高原之宝牦牛奶制品的营销策略
- 7党支部会议程序 党组织开会
- 8202X年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三篇 关于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准备情况的报告
- 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方案例文稿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0美国海军航天遥感技术述评
- 11学校2021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快递行业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2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师生错峰就餐实施方案 中小学疫情期间食堂错峰就餐方案疫情防控食堂错峰就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