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新星轨迹

发布时间:2022-03-19 12:23:31 | 浏览次数:

青年史丰收创立了“快速计算法”白,对古往今来的数字计算程序作了改革尝试,一律从高位算起,自成体系,独创一格,运算简便、迅速。两个八位数相乘,一般只要三、四秒钟,人们按着电子计算器也比不过他,计算速度比世界著名的速算家克莱因快三倍。他犹如一颗闪亮的新星出现在速算苍穹里,引起了中外的关注。

年仅二十三岁的史丰收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有人说是祖传的,不!他的祖父是长工,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农民,都与数学绝缘;有人说是老师教的,不!史丰收的快速计算法,书上没有过,老师没有教。史丰收是否还享有特殊的社会环境?不!史丰收是一九六六年开始研究速算法的,成长、成功就在这十余年间。显见,这颗新星并不升起在千顷平川,万里晴空,而是运行在灾星横行,浊浪排空的危难时期。那么,史丰收究竟是怎样成功的?又为什么能成功?这正是教育学和人才学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在此,先让我们看看这颗速算新星的运行轨迹吧。

上山与下河

一九五六年春,史丰收在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的一家农户“呱呱”落地了,他是“小天使”般地降临这个家庭的。他的爷爷在旧社会熬了大半辈子长工,只养活了一个儿子,此后整整二十六年史家没有过生息,眼下,正当农业社五谷丰登的时候,得了个胖孙子,怎能不叫老汉欢喜呢!“社里丰收,咱家里也丰收,就给娃儿取名‘丰收’吧”!从此,一家人把对后代的全部爱抚与教养都倾注在丰收身上。

别家的娃掏了鸟窝要挨揍,可丰娃抓来了雏雀还养起来,看看小乌是怎样长满羽毛飞上天的。兔子死了,浑身冰凉,丰收将死免抱到炕上,想把它烤暖烤活。“死了为什么就不能再活呢?”他觉得奇怪。每当丰收这样“胡闹”的时候,长者们是绝不轻易去制止他的,有意无意地保护着那稚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良驹若不施以驯服会变为野马,好苗如不注意整修要横生枝叉。丰收的父亲史学聪,这位农村医院的大夫,也是家庭中唯一的学者,虽然和家人一样爱子心切,见解却高出一筹。到丰收稍大一些,开始记事了,他就教识字,教数数,巧妙地将孩子思维的奔马引上学习文化知识的轨道。要去看划拳,或是打架斗殴,办不到!要学写字,好!铅笔、粉笔成打给买;喜欢什么画册、书本,也总是想法子给买来。一句话,只要孩子往学习上用心思,史大夫就支持。有一天,邻居的一个小娃儿跑到史大夫跟前告了一狀:“丰收在幼儿园里不听话!”“怎么啦?”史大夫瞪大了眼睛。

“阿姨让我们写‘大小多少’几个字,丰收把‘小’字写成‘中’了”,那娃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阿姨说写错了,他还不服气,说‘大’字下面的两条腿是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的两条腿就应该向中间并得小小的!”

史大夫听完了娃儿的话,大声喊道:“丰收,过来!”告状的娃吃了一惊,以为要责罚丰收了,有些后悔不安起来。然而,老史将丰收拉到跟前,却笑盈盈地说:“丰娃,你的”小字写得是不对,但想法大胆,很好!今后就应该这样往学习上多动脑子。

八岁那年,丰收背个小书包上学了。一进校,老师们就觉得这娃的脾性儿与众不同。他思维活泼,常常爱问一些谁也没想到的怪问题,而且有时也不太听话。做算术习题,让他一步一步将演算过程写清楚,可他打完草稿只在本子上填一个得数就完了。有一回,老师教同学们打算盘,丰收却不按老师教的那种方法好好算,而自己在那里瞎拔弄,拔了半天,居然得数和大家的一样。他高兴极了,跑到老师跟前说:“我不按你们那种方法算,得数也对!”老师说:“你那是偶然碰上的,不对!”丰收不服气:“得数正确,不就行了吗?”老师说:“你没有按我教你的方法算,不行!”丰收急了,就抱住老师的腿死死不放,说:“您不承认我算得对,就不让走!”

老师无可奈何,用教鞭轻轻敲着丰收的脑袋说:“你这娃也真是的,明明教你这样算,你偏要别出心裁那样算。你呀!就是这么个倔脾气,‘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打鼓你敲锣"!”

老师口里这样责怪,心里却带着几分欢喜。因为他觉得丰收这不是无故捣乱,而是肯往学习上动脑子,兴许将来还会有些出息哩!

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算术课上,老师发现丰收坐在那里两眼直瞪瞪地发楞,知道他的思想又在跑马——开小差了。他在想什么呢?原来丰收看着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忽然想出了一个“怪”问题:这些习题、数字真有意思,人们读、写、看都是从左往右,从高位起的,而运算起来,为什么偏要从右往左,从低位起呢?要是有一种办法能从左往右算,将读、写、看、算一致起来该多好哇!说不定还能简化运算过程,直接就写得数哩!

瞅准个空儿,丰收举手发问了:“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呢?”

“什么?从高位算起?”多奇怪的问题!古今中外,世世代代都是从低位算起的。你,一个十来岁的毛娃娃,竟然要把几千年来的传统算法颠倒过来,真是“坐飞机放鞭炮——响(想)得高”哟!

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人老几辈,从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也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

真的,我也要发明创造!

高位算起!发明创造!史丰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掉“海”了

美好的想象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史丰收既已提出问题,就决不打算留待他人解决,而要自己去开辟从幻想到现实的通途。

他首先试验着从高位开始算一位数的乘法。一题又一题,一遍又一遍,数字象海洋一样将他吞没了。他白天算,晚上算,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算。然而,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他感到精疲力竭,却又不甘沉沦。深夜,他手里握着纸和笔迷迷糊糊地倚在炕上睡着了,老奶奶心疼地给他盖好被子,又轻轻吹灭了煤油灯。这时,只听见丰收口里“三三、五五”地嘟囔个不停,原来他正在睡梦中鏖战哩!他仿佛自己正漂泊在童话故事里的大海上,海天之间漆黑一团,没有航标引路,没有岛屿歌脚,只,有千丈恶浪张着血盆大口在嘶叫:“来吧!再敢前进一步就将你吞没!”这是前人未曾到达过的禁区,前进的航道需要他去开辟,引路的灯塔等着他去安装,美丽的绿洲期待他去登临。他劈波斩浪,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忽见迷雾中似有一点灯火在闪烁,啊?希望之光!他惊喜地大喊:“灯!灯一”奶奶一骨碌爬起来,划根火柴点着了油灯。丰收也从梦中惊醒,他急切地拿起纸和笔又写又算,但还是没有成功。煤油灯吹灭了,他眼前又是一片漆黑的海洋。他游啊,游啊,一星灯火再次在眼前跳动,他又大喊:“灯!奶奶,快点灯!”……就这样,一个晚上竞把奶奶叫醒了十四回!

不知熬過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希望之光终于射进了史丰收心灵的洞窗。他在千百次的失败当中,居然也偶有几次成功的,这说明其中必有规律可循。史丰收坚信他要寻找的新大陆是肯定存在的,只是眼前一片迷雾,还没有找到通达的航道罢了。他潜心钻研,上下求索。一天,放学后路过供销社,便扒在柜台上入神地看着营业员打算盘,这是他的老习惯,只要是有关计算的事儿他都感兴趣。看着,看着,见营业员打二乘五时,将五去掉后,在前位上进了一颗算珠。他忽然眼前一亮,啊,进位!关键就在于“进位”问题。史丰收欣喜地立下了第一个崭新的航标塔,又拔开数字的波涛向前游去。

适逢这时学校里停课“闹革命”,教师欲教不能,学生无学可上了。史丰收就一天到晚趴在炕上算呀,算呀,算得如痴如狂。列不完的算式,写不完的数字。没有那么多的纸张,丰收就找废纸写,废纸也不够呀!他就在自己的腿上、胳膊上写;身上写满了,就在小白褂上、炕单上、地上、墙上写,凡是能写字的地方都被他写遍了。

五间新房雪白的墙壁都变成了“麻子”,整个家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的海洋”。他整天就搏击在这个“海洋”里,连一会儿都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上来。妈妈三番几次催他吃饭,他一声未吭,只顾埋头在算。妈妈怕他饿坏了,拿来了两个大白馍放在炕上,谁知他一口未吃,却在白馍上写满了算式。学校停了七个月的课,他就在炕上蹲了七个月。

当他从炕上走下来的时候,任何数乘以2至9的速算规律基本上摸索出来了,并初步编成了一套算前位,看后位,提前进位的口诀。这些口诀是有点特别的,比如人们都知道“二二得四”,可他的口诀却是“二二得四、五”,究竞得四还是五呢?这就要看被乘数的后一位数了,如果后一位小于五即得四,大于或等于五,就要提前进一,得数为五。这就是任何数乘以2的一句口诀。这样从高位算起,看见算式就可以直接写出得数,又快、又方便,多高兴啊!

史丰收发现了数学的新大陆,又有人发现了史丰收的“新大陆”。那是一个金秋的傍晚,生产队里正在镇北的凤凰岭上分红薯,会计大声报着一户社员的名字和人口数,接着操起算盘正要拔拉,谁知他算盘珠未响,站在一旁看热闹的史丰收竟脱口而出,报出了应分配的数量。会计以为娃娃顽皮,胡叨叨碰巧叨对了,可一连几次;史丰收都一口报出得数,分毫不差。会计惊奇了:“怎么你比我的算盘还算得快?!”会计对会计说了这件新鲜事儿,会计又对会计说了。一时间,邻近大大小小的会计们纷纷带着算盘前来与史丰收较量,都是疑惑猎奇而来,心悦诚服而归。

史丰收俨然成了会计们所崇拜的小先生。这些“大弟子”们又对小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创造了一位数的快速计算法,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可是算帐用得最多的还是多位数乘多位数呀,你能不能也给来个‘快速"呢?我们盼着呐!”

史丰收刚刚回到现实的岸上吸了一口气,又一个猛子扎入了浩瀚的海洋之中。解决多位数相乘,难度自然更大,要省去那么多中间相加的繁琐过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又埋头算开了。人家在搞“天天读”,他却将一本“红宝书”在桌子上一立,搭起个小屏风,躲在下面搞开了“天天算”。别人在操场上打球,他却在场地上画数字;别人来找他闲聊,他却拉住人家出题给他算。为了节约纸张,他用算盘代替笔算,数字太大,一个算盘摆不下,就将两个接起来再算。算,算,算!他只知道一门心思地算!又算了整整三年,算得面黄肌瘦。十多岁的娃本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他自从迷上了速算,原来胖乎乎的脸蛋儿变得消瘦了,个儿似乎也没长。不!他还是长了,他研究的“速算法”这颗新苗长高了。三年后,他已经找到了多位数相乘的奥秘,原来只要找出得数中的每一个数字,是哪些数字参与计算而得到的和就行了。这种巧妙的规律,他后来命名为“外移法”。接着,又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一举攻克了除法和加减法的堡垒。恒心与毅力终于架起了想象到现实的桥梁,史丰收连蹦带跳地登上了新的速算绿洲,他辛勤播下的种子,在这“大洋”彼岸获得了初步丰收!八位数的加减乘除,他能一口气报出答案,全公社算盘打得最快的人都无法与他较量。那年,他刚刚小学毕业,还是个毛孩子,人们便说他是“神童”。这个消息迅速从两宜小镇传遍大荔县,正在县农场劳动的西北大学的教师们,忙将史丰收请去表演速算,他的运算速度竟然超过了手摇计算机,目击者无不折服。此后,史丰收又去了省城,所到之处,人们都为他的神速计算惊叹,省教育局遂决定将史丰收保送进西北大学附中,让他一面学习,一面继续研究快速计算法。

史丰收踏进了一个新的天地,迎接他的将是朗朗乾坤,还是莽莽风云呢?

钻天杨和垂杨柳

自古贤良惜新秀。史丰收跨进西北大学附中不久,年过六旬的西大化学系教授刘致和就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一九七二年暑假,史丰收在刘教授介绍与资助下上了北京,向北师大数学系赵慈庚教授请教。赵教授热情接待了史丰收,并带他认识了数学大师闵嗣鹤。闵教授让他在北大进行速算表演,北大革委会副主任周培源连夜将史丰收请到家里作客,对他的神速计算给予热情的鼓励与支持,又委派数学系教师帮他总结快速计算法。随后,在物理学家王守觉的引荐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接见了史丰收,对他十分赞赏,并给予热情指导。

史丰收不远千里,赴京求教于科学家、教育家,旨在总结提高速算法,这本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西安等待他的却是一场风波。有的人认为,一个年仅十六岁的中学生与这些名家是风马牛不相及,史丰收去找他们是不知天高地厚,还说他在攀高结贵,追名逐利,更有甚者,说“史丰收搞的那玩艺儿没有用”,扬言要他退学,回两宜公社去。

世俗的偏见,冷酷的指责,汇成了一股旋风,仿佛即刻要把他掀起、卷走。史丰收委曲、苦恼,迷惘、踌躇了。

这情况被校教务部负责人朱润宽同志发觉了,他忙将史丰收找了去,拍着他的肩膀道:“别听那一套,我们支持你!丰收,你还年轻,要知道,社会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创新者,千万不要被不良的社会环境与政治潮流所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把快速计算法继续搞下去,将来争取将你的速算法推广应用到社会上去!”

老朱的话,仿佛一股暖流驱散了丰收浑身的寒意。回来后,他又把全部身心扑到了快速计算法的研究中,苦心寻找速算的内在规律。他潜心钻研,废寝忘食,多少回,同房间的张老师给他打来了饭菜,他都忘了吃;多少趟,走在大街上,他如痴如呆盯着来往车辆尾端的号码,计算出其平方结果。他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在太专心了,连中学的基本课程都忘了关顾。一九七三年期终考试,六门功课中有四门不及格,更令人惊诧的是他的数学也挂了“红灯笼”。有人说,史丰收基础这样差,简直是朽木不可雕!朱润宽同志却不这样看。当年的伽罗华也曾被学校列为劣等生,可他毕竟成了数学的重要分支群论的创始人。史丰收致力于速算法,应该鼓励。当然,中学的基础课是不可忽视的,有必要提醒他一下。老朱拿了成绩单去找史丰收:“丰收,你要明白,沙滩上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你没有起码的基础,怎么能将速算法总结提高?”

几句话重重地击在丰收的心窝上,他被触动了。于是就强将自己的思绪从速算王国里拉了回來,加速补习被耽误了的全部课程。被耽误的太多了,必须集中精力追赶。他起早贪黑,一课课、一门门地追补。这中学的课程毕竟比研究快速计算法容易得多了,在附中老师的热情指导下,不到半年,各门功课都赶了上来。期中考试,数学由56分上升到93分,物理由57分上升到85分,化学由64分上升到95分,外语由47分上升到97分,政治由28分上升到90分,语文由61分上升到85分。

成绩一公布,老师为他高兴,同学向他庆贺,家长感到宽慰,丰收自己也很自豪。一天,他兴致勃勃来到刘致和家里,老教授关切地问道:“丰娃,你的速算研究有什么进展?”

史丰收摇了摇头:“这半年没有搞。”老教授愣了一下,沉思少顷道:“基础课当然要学好,但速算千万不能丢。据说你这次化学考得很好,不过,我这个搞化学的并不希望你成为化学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往往一事无成。”说着,老教授将史丰收引到窗前,指着楼前的两棵树道:“丰收,你看,这两棵树是同一年栽下的,记得当年的幼枝都差不多高矮,可现在,看前面那裸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后面那棵只是矮矮的一簇。同样的年轮,两者高矮相差为什么有四、五倍?因为前者是钻天杨,主杆笔直向上,几乎没有什么又枝,而且周围的每一根小枝及其叶片,都随着主杆,面向蓝天;你再看那垂杨柳,枝叉丛生,旁逸斜出,加上枝条、叶子都倒垂向下,因此成不了什么材。”丰收听着、看着,心里忽然亮堂了:莫学不成材的垂杨柳,要做天天向上的钻天杨!

从此,在学好中学基础课的同时,丰收又向速算的新高度挺进了。在北大和西大帮助总结的基础上,史丰收将多年摸索出的速算法写成文字,编成顺口溜,再凝炼成口诀,反复运用,反复修改。他定向、专注的辛劳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到高中毕业前夕,史丰收解决了平方、开方的速算法,并全面系统揭示了从高位算起的“进位”和“相加”的规律性,总结出了一整套速算口诀。十三位以内的加减乘除和开方、平方,他能一口气报出答案,谱写了世界速算史上的新篇章。

一颗新星从八百里秦川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遇上了灾星

刚刚问世的新星往往莫不瞩目。

快速计算法的“秘诀”一揭晓,前来求教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西安商业系统先后抽调了数百名售货员、会计和业务人员,请史丰收去举办快速计算法训练班。每期经过二十天左右的集训,绝大部分同志都能掌握这种速算法,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一、二倍。

陕西省教育局将史丰收留在局里从事研究推广速算法的工作,并组织了专门班子,在几所小学一、二年级进行史丰收的速算教学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随后,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甘肃、新疆等省区的一些中小学及师范学校,有的将速算法进位规律编入小学“三算”教材,有的作为中学专业课教材进行试点。

快速计算法迅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国科学院发函给陕西省教育局,了解史丰收的情况,准备给提供深造的机会。

谁料到,就在这时,中国的上空陡起了一股黑色的风暴,向着满天的星斗猛扑过来。“四人帮”蓄谋已久的“反击”开始了!刚要搞上去的国民经济又被冲击了,开始整顿的教育秩序又被打乱了,已被拔正过来的东西又被翻了过去。史丰收象所谓批林批孔时那样,又被打成了“白专典型”,有人说史丰收是被右倾翻案风刮出来的,风源就在省教育局,而教育局负责人田钧瑞则成了搞“天才教育”的风头人物。

田钧瑞同志胸有成竹,据理力争:“史丰收潜心钻研,十年如一日,历尽千辛万苦才搞成快速计算法,哪里是什么天才!”说罢,他就布置史丰收写了篇《实践出真知》的文章,在《陕西教育》上发表,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击。

那些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史丰收是知识青年,不上山下乡,留城搞什么速算,背离了大方向。”并追究“是谁同意每月发给史丰收三十四元的工资?”

有些不干实事,专用鞭子鞭扑别人的人,拿了国家的薪金倒心安理得;而丰收没天没夜地研究推广速算法,在给社会创造着不可估量的财富,每月发给一点生活费怎么就不应该?难道搞科学的人就不该吃饭、不该穿衣?老田怒不可遏,挺身而出:“钱是我让发的!”

“必须立即停发!”

借着天外飞来的黑风,邪气压倒了正气,史丰收有限的工资终于停发了!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秋风瑟瑟,冷雨敲窗,史丰收在伏案编写速算教材,忽觉肌肠辘辘,头晕目眩,室外隐隐传来了大楼的钟声,已是午后一点多了,这顿中饭还不知在那里?老是靠同事老王等人接济也不行呀,看来非走不可了,他含泪开始收拾行囊。

偌大的西安,为什么容不得一个史丰收?田钧瑞同志忍无可忍,不禁拍案而起:“从我的工资中拔出一部分来,发给史丰收!”

老田也实在太冲动了。冷静下来一想,这哪里是几个钱的问题,分明是扼杀还是扶植人才的一场白刃战。一定要奋起出击!老田遂派教育局干部崔志忠同志去市区、地区以至县里联系、商酌,指望在那里能安排下史丰收,好让他的快速计算法继续推广、试验下去。可是,那里也找不到史丰收的立足之地。

史丰收还是得走,正在编写中的速算法教材停辍了,正在进行中的速算教学试点中断了!临别时,小学生们拉着史丰收的衣角说:“史老师,我们要学快速计算法,你不能走,不能走呀!”古都西安撒下了片片雨帘,仿佛也在竭力挽留史丰收。同志们冒雨送行,热泪在眼眶里打转。

老田紧紧握着史丰收的手,凝望着茫茫的雨海,沉吟了半晌说:“丰收,要经得住考验,下去把根子扎稳,相信天总是会晴的!”

史丰收离城回乡了,消息传出,两宜乡土一片哔然。丰娃有突出的才能,国家把他调进城去培养了五、六年,怎么突然将他下放种地?连户口、粮油关系都迁回了,还听说早被断了工资,真是怪事!

丰收的母亲李改霞不相信有那么回事:国家需要人才,不会让丰收回来的!

谁想到,丰收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他手提行李,脸庞消瘦、阴沉,两眼红肿、发滞,嘴唇在发颤,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丰娃,你还去么?”妈妈鼓足勇气问。丰收沉重地摇了摇头,手里的行李卜笃一声滑落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呀?做娘的心碎了,发呆了!记得丰收刚出门进城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现在已长得这么高大了。这些年来,国家供他上学,教授让他进京,群众请他上课,上上下下,四面八方,为他化了多少心血,對他寄于多大希望。可现在,正需要他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时候,怎么突然被下放回家了?

年近八十高龄的老祖父愕然了,他从炕上坐起来,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炕头上一盏煤油灯。十年前,这盏灯爷爷奶奶一夜要给娃点多少回!十年辛苦,十年熬煎,好容易搞出了点名堂,这一下,怎么全塌伙了?1老人气极了,举起拐杖,一下将煤油灯砸得粉碎:“丰娃,你,你是不是犯错误啦?”

史丰收呆然伫立在门口,上牙紧咬着下嘴唇,几乎要咬出血来自周围弥漫着刺鼻的煤油味,房间里的空气似乎要燃烧起来了!

此刻,省教育局崔志忠同志跨进门来。他是受老田委托,护送史丰收回家的。刚刚,他去公社介绍了史丰收在西安的表现,这会儿大步流星赶来,告诉家人:丰收是个对国家很有贡献的好青年。

“既然是一个有用的人才,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推广速算法?难道国家不需要吗?”

一家人的心头罩上了阴云。

老祖父年迈体弱,经不起打击,乌云积郁在心窝,溘然长逝了!

母亲百思不解,胸口郁闷,双目濒于失明。问大地,问苍天:黑云吞星几时休,丰收何日再出头?

“毛遂呀,毛遂”

一九七七年底,改革了大学招生制度,史丰收欣然参加了高考。不久,被通知去体检,初录选上了!两宜人都为他高兴:十年的心血还没有白化,千里马又将出征。慈母的双目复明了,正就着灯光,密密缝制衣衫,准备赤子远行。在大家的心目中,史丰收这次上大学是铁板上打钉子——敲定了,因为他创造了快速计算法,属于有特殊专长之列。史丰收自己也充满了希望与憧憬。自从回乡前后,在繁重的工作、劳动之余将速算法编写成文,在《陕西教育》上陆续刊登以来,读者来信源源不断,除了热情鼓励的外,有提问求教的,有探讨、研究问题的,还有要求出书的。限于条件和水平,读者提出的许多问题史丰收无法作答,哪里还谈得上写书?他焦急、苦恼,梦寐以求能上大学深造。这一夙愿即将实现,可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了!史丰收是多么欣喜。

然而,客观现实却偏偏要捉弄人。红榜一发,史丰收名落孙山!这一下,全家人又惊呆、傻眼了,过去“四人帮”当道,丰娃被埋没,现在粉碎了“四人帮”,为什么还不能人尽其才?报纸上、广播里不是讲有发明创造的可以破格录取么?丰娃为什么不能上大学了?

春节到了,除旧更新,左邻右舍爆竹声声,欢天喜地地过团圆年。丰收家却冷冷清清,不见新桃换旧符,全家老小没有欢颜,没有笑语,连八岁的小妹妹都整天躲在房里生闷气。丰收更是食不品味,夜不能寝。有人责怪他考分低,没有能耐。丰收却不承认,如果门门功课都全优,也不见得就有发明创造;考不上大学,未必就是熊包。爱因斯坦第一次考瑞士工业大学就未能被录取;伽罗华两次投考法国理工学院都没有考上。攀登科学高峰不容易,人才的成长更艰难。传统的偏见,制度上的缺陷,仍然在压抑着人才的成长。

史丰收心事重重走进房间,出神地望着桌上的一大堆信札,这其中有科学家、教育家周培源的信,热切地期待卒收“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钻研业务。”此刻,五年前在北京受到老科学家们热情勉励、支持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现。蓦地,心中跳出了一个念头:重上北京,毛遂自荐。决不能让“快速计算法”被黄土高原上的风尘埋没,而要把它献给祖国的四化建设。毛遂呀,毛遂!即使困难再多,我也要学你的精神,去寻找伯乐,效春笋顽强地破土而出。

史丰收央求父亲借了三十元钱作为盘缠,踏上了路途。

大年初四这一天,舂寒料峭,黄土高原上扬起了鹅毛大雪,两宜小镇上阒无人迹,唯有雪被在不断地增厚着,人们都蜷缩进房里,守着热炕欢渡节日,史丰收则迈步出了家门。巳是薄暮时分,开往西安的末班车都赶不上了,十字路口停着一辆去省城的大卡车,史丰收为了赶时间不分青红皂白就往上爬。有人使劲往下拉他,他还死死攥住车帮往上攀。攥得实在太猛、太狠了,冰冷的、有棱有角的钢铁车帮无情地嵌进了他的皮肉,鲜血流了出来。那人一抓他的手脖子,突然触到了粘呼呼的热血,不禁楞了一下,丰收趁机跳进了车里。

人进了车,车又迟迟不开。史丰收站立在露天的车厢里,双脚冻麻了,手上的鲜血滴下来,凝成了紫红色的冰花。过了两个多钟头,车上的积雪几乎淹没到了脚踝。卡车终于开动了。车驰风疾,冰冷透骨,史丰收的心里却散发着不可遏止的热力。至黎明时分,史丰收抵达了西安。随后,搭上了进京的列车。

史丰收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早春季节,北京城里阳光灿灿,和风拂拂,科学的春天姗姗而来。史丰收一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热情接待了他,部队和商业系统又请他去举办速算法训练班。紧接着,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了,专家、教授和科学工作者从祖国各地赶来,京城里会萃精英,伯乐云集,史丰收被请到科学大会上给部分科技工作者,作了快速计算表演。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数学所、应用数学推广办公室等单位,即对史丰收进行了考核与鉴定,肯定了他那种速算法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中国科技大学遂破格录取史丰收入学。

蛟龙入海好扬波,新苗出土能茁长。上了大学,扩大了知识领域,史丰收不断补充与提高快速计算法。学了马克劳林级数,解决了对数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快速计算问题。在校党委的支持鼓励下,史丰收很快写就了《快速计算法》一书,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随后全国有二十多家出版社重印,迄今出了一千多万册;都抢销一空,远售香港和日本。当新华社报道了史丰收创造的快速计算法后,国外许多报纸加以转载;国内更引起了强烈反响。成千上万封书信象雪片一样涌向报社、出版社、电视台,要求推广速算法。中央电视台便将史丰收介绍的快速计算法播送到五湖四海。目前许多单位在学习、应用快速计算法,财务会计在用它提高工效;商店营业员在用它加快售货速度;炮兵战士在用它迅速测距;……

史丰收这颗速算新星,在祖国的上空闪耀着青春的光华。新星是绚丽、闪亮的。可别忘了他洒下的汗水、心血;他经受的磨折、熬煎;他面临的风风雨雨。莫道通途已开拓,前面尚有万里程。还有许多堡垒等待着他去攻克;还有严峻的考验横在他面前,史丰收前进的步履仍不无坎坷啊!可见人才的成功是何等艰难!然而,史丰收毕竟算得是一个幸运者。在我国九亿人口中,还会有多少这样的新星。可是,他们有的被淹没在云雾之中,有的被压在阴山背后,还没有人发现。正象天上的星星一样,仅银河系中大约就有三百万万颗,人的肉眼,即使在最晴朗的夜里,也只能看到三千来颗。而借助100时的反射望远镜却能看到一百万万颗。目前,四化建设人才奇缺,而有许多人才却被埋没、浪费,我们有的同志为什么还不尽快地驾起“人才”的望远镜来呢?

推荐访问: 新星 轨迹
本文标题:新星轨迹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9/3402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星轨迹》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