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9 12:20:11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文章在分析IM的教学功能、网络学习共同体现状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模式和基本模型,并通过QQ群进行网络教学实验,探讨了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IM;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130—06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网络教学应运而生。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的多途径传递、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协作化及探究性等,无不为教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然而,现有的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达到人们期望中的理想效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缺乏沟通和交流是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1]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而意义建构起来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仅传统面授形式的教学如此,数字化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亦如此。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网上协作学习型组织,是促进学习成员交互和社会性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同时,IM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备受人们青睐,其教学功能得以不断发掘和利用。构建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将资源共享、实时与非实时的文字交流,以及同步音视频互动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之间跨时空的会话与交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互的多样进行,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 IM与网络学习共同体

1 IM的教学功能

IM(Instant Messaging)是一种实时通讯服务,腾讯QQ、MSN Messenger、新浪UC、网易POPO、Google Talk、NetMeeting、Skype、百度Hi、雅虎通、飞信等都是目前较受欢迎的IM软件,其中,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有QQ、MSN Messenger、NetMeeting和Skype。QQ支持文字交流、多人音视频会话、文件发送与接收、资源存储与共享、远程协助等多种功能;MSN Messenger支持文字交流、语音对话、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NetMeeting支持文字交流、语音聊天、视频会话以及共享桌面、共享操作等;Skype支持多人文字聊天、视频对话、多人语音会议、文件传送等,并能拨打国内国际电话,实现呼叫转移和短信发送等功能。

IM所具有的实时与非实时的信息发送与反馈、文件传输与共享、多人语音及视频会话、记录的保存与再现等功能无不为网络教学提供便利:资源存储与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步或异步的文字交流有助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传道解惑、多人语音视频会话实现课堂同步教学,等等。教学信息的多途径传递和互动的多样化进行,能够为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基于IM的网络学习型组织里,学习者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及彼此之间的会话协作,实现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实现成员个体的全面发展。

2 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功能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结合网络环境的一种表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而逐渐形成,也称“虚拟学习共同体”(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或“在线学习共同体”(E-learning &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最早是由瑞尼古德(Rheingold,1993)提出。基于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有研究者对“网络学习共同体”定义如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其成员彼此间通过交流、协作,在聚集事实性知识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养和创造出持续探索、质疑的精神和学习气氛,最终实现参与者的知识建构与共同提高。[2] 学习者在这个共同体中应当获得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指出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的因素之一。[3]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学术性、人际性及认知性等多方面的支持,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它不仅发挥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智慧,也凝聚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从学习者中来,到学习者中去”,既依存于学习者,又反哺于学习者。其功能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社会强化作用是基于学习者对归属感的需求,包括对学习共同体的依恋与认同,也包括来自其他成员的尊重与肯定,这都支持者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信息交流功能是指这个团体中的各成员之间不仅实现各种知识信息的共享,同时实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达到相互间的交融互通。

3 网络学习共同体现状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运行与发展需依托网络平台而实现,不同的网络平台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存在差异,其发挥的教学功能也不尽相同。目前,常见的有基于网络课程中较为理想的互动工具——BBS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而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课程管理系统——Moodle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零技术、低成本、强共享、快积累和重个性的知识管理工具——Blog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网络支撑的实时语音交流工具——聊天室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等。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学习共同体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基于以上平台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尚存在某些局限,主要表现为交互形式的单一和互动强度的欠缺,学习共同体凝聚力不足。BBS主要进行同步或异步的文字交流,学习者容易迷航,且缺少有效监控;Moodle的关注点在课程管理上,且安装麻烦,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Blog重在个人自由表达和知识积累,缺少协作,以留言为主要互动方式,交互性不强;聊天室重在语音即时交流,对方的神态、动作等均不可见,交流中所形成的思想不能以文本形式保存,缺少学习资源。

二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

IM既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共享区间,也是同步和异步的文字交流场所,又是多向语音和视频实时互动的舞台,为学习者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彼此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究与提高的网络学习环境。合理利用其资源共享、文字交流和语音及视频互动功能,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网络学习共同体所出现的交互形式单一、互动强度不足、学习监控缺乏、没有学习资源可供选择等种种问题。本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用简单易操作的通用软件,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良好的协作学习空间,促进学习者的交流分享与文化共建,实现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与自我发展。

1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基于明确的构成要素之上,它是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所在。当前学术界对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学习者、助学者和信息流三种要素构成,[4] 这种观点明晰具体、可操作性强,是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较为认可的一种构成观。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从这三方面加以分析。

学习者是共同目标的实现者、具体任务的执行者、交互协作的体验者,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力量,其一般特征与初始能力影响着共同体目标的设立和规范的制定。学习者带着某种需要参与到共同体中,可能是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可能是体验分享与交流、也可能是争取其他成员支持等。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通过资源共享、文字交流、音视频会话等进行知识构建及意义协商,并逐步形成身份,既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又获得尊重与认可,同时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助学者指参与共同体的教师、辅导员或学科专家,与学习者一起构成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参与主体,其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影响着共同体的经营状况。助学者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也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帮助者,既要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答疑指导与反馈,也要及时疏导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倾向等,他们在促使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发展上功不可没。

信息流不仅包括学习者和助学者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师生共享的各类学习资料及论坛交流的文字内容等途径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流,还包括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在提问、回答、质疑、讨论等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互动信息流,有知识上的互动,也有情感上的互动。信息流作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生命线,维系着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与发展,促使了共同体凝聚力的逐步形成和加强。

2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模式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它的持续再生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乔纳森(Johnson)等经过研究,提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一般过程:形成、规范、执行和冲突解决。[5]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有别于真实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建构、参与者的身份形成及他们之间的分享、会话与交流等都是借助网络媒介而进行。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际教学的一般规律,以及IM软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1)参与者的确定。包括学习者和助学者,明确并分析他们各自在共同体中的角色与作用,助学者可观察学习者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和交际能力等,以便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和适时的帮助。

(2)共同目标的设立。制定具体而明确的共同学习任务,让学习者在不断解决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分享交流,实现自我提高,并让每个参与者的需要和满足感得到实现,真正体验到分享、互惠、信任及归属的感觉。

(3)共同体规范的制定。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些规则和要求来加以保障,一方面对参与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以此标准来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评价,及时调整不符合共同体规范的部分,使个体与整体相互适应,以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形成。

(4)共同体成员的交互。学习成员互动是由边缘性参与到积极互动的过程,学习初始阶段,学习者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关系建立的意识还不强,交互较少。随着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在提问与解答、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逐渐加强联系,彼此关注度上升,共同体凝聚力增强。在学习者交互的不同阶段,助学者要加以适时引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5)共同任务的执行。学习者在共同愿景和特定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对话、协作与反思,共同寻找方法与策,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努力完成共同体预定的学习目标。此阶段,网络学习共同体逐渐形成。

(6)冲突的缓解与调整。一方面,学习者在整个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或意外,比如学习者之间的冲突、学习者心理上的不适应、助学者的不引导等,都会减弱共同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当一项任务已经完成,参与成员的积极性会随之降低,共同体内部的力量也会减弱,这时需要通过新的任务来维持共同体的继续发展。通过冲突的不断调整和问题的逐步解决,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

3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基本模型

现有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仅围绕单一的互动方式和学习途径而进行:群聊及跟帖讨论、聊天室交流,或者视频会议系统等;浏览分享学习资源、提出解答学习问题,或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等。互动途径的单一性不利于网络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有效的社会性交互,群体动力不足。考虑IM软件集文字、语音及视频交互功能于一体,学习者之间在特定学习情况下需要借助技术媒介实现如同真实环境下的对话,结合上述网络学习共同体过程模式,构建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基本模型:学习者依托IM平台,在遵守共同体规范的前提下,依据助学者提供的学习信息和资源,带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相互之间通过文字交流、语音会话和视频互动多种途径进行积极交流、团结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认同感、信任感及归属感,最终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知识的意义构建和成员的共同成长。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

该模型中,IM所具有的学习资源共享、同步和异步文字交流、多人语音、视频会话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将多人同步视频引入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结合已有的资源共享和文字互动,既丰富了学习者信息分享的途径,也满足了学习者不同的互动需求,同时提升了知识信息流和互动信息流的质与量。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传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互动理念,利于共同体凝聚力的增强和学习者学习兴趣及效率的提高。

三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学应用实践——以QQ群开展网络教学为例

IM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其中,市场占有率居首位、教学应用最深入的IM软件非腾讯QQ莫属。相较于其它IM软件而言,学习者群体对QQ的使用更广泛,操作更熟悉,且其界面生动、功能多样、简单易用,颇受学习者青睐。QQ群的私聊实现个别化交流和辅导、群聊实现集体讨论和答疑、多人语音实现群体会话与交流、多人视频实现同步课堂教学、文件传输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发布和分享、邮箱和手机短信实现师生之间的随时联系等。鉴于上述,考虑将QQ群的各种功能和优势加以综合,结合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过程模式和基本模型,构建QQ群网络学习共同体,探究其在实际网络教学中各环节的具体应用,无疑是可取之策。

1 QQ群学习共同体的应用过程

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生课程中,我们以QQ群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基于QQ群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如图3所示:

QQ群学习共同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教学环节:

(1)学习者课前预习。助学者通过群公告发和手机短信发送信息通知、群共享上传教学资源、群聊和论坛进行解疑答惑。信息通知包括每个共同体参与者应当遵守的规则,交流的文字内容能够得以保存,以供其他学习者分享与学习。此过程中,学习者较多关注发布的信息资源,成员之间沟通量不多,处在边缘性互动阶段。不过,共同体的助学者和学习者都是以真实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即使相互之间不能听见、看到,彼此也容易形成较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利于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2)课堂同步视频教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没有进行如同课堂面授的网络教学只能算是自学。授课教师和学习者通过多人视频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同步视频授课和集体讨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共同体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听见和看到,助学者可以对学习者进行实时监控和引导,信息交换更及时,互动强度更大,如同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学习者对共同体的信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成员之间积极交流互动,热情分享各自观点,共同体凝聚力明显增强。

(3)课后复习巩固。学习者可通过QQ邮箱、私聊或群聊、手机短信,以及群论坛等各种途径向助学者寻求个别化帮助与指导,学习者之间也可进行同步和异步的集体文字研讨,助学者提供必要支持,并给予评价反馈。学习者通过共同的交流与协作,对共同体逐渐形成很强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并满足内心归属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共同体一方面促进了参与者的互动与学习,另一方面又依靠参与者而存在和发展,并随着任务的一个个解决而不断循环进行,实现螺旋式向前发展。

2 QQ群学习共同体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QQ群学习共同体较传统基于BBS、Moodle及Blog等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而言,成员互动更丰富,信息流更强大。通过QQ群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集资源、同步视频课堂,以及文字和视频互动相结合的QQ群学习共同体,确实提高了学习者的互动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共同体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对QQ群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教学的认可度上,得出结果如表1:

每个问题设置完全同意(5分)、同意(4分)、基本同意(3分)、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五个等级,统计结果达到3分及3分以上的子问题是被认可的。由以上统计得分及对部分参与者进行的网络访谈可知,助学者和学习者对QQ群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持认可态度,主要体现在QQ群的多人视频功能上,同步课堂教学、实时引导与监控、及时交流与反馈的实现,有效弥补了现有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不足,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同时,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体验和学习者在群论坛上的反馈,我们也认识到构建QQ群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故障、设备运行等问题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QQ群学习共同体成员中,包括大多数在校学习者,也包括湖南、河南及浙江的在职学习者,有通过有线网络参与的学习者,也有通过无线网络参与的学习者。他们的成功参与解决了个别在校学生的泛在学习需求和部分在职学生的异地学习需求。

四 研究结论与展望

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不断渗透教育教学,促进人类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也是使命使然。将互联网中最为流行的通用聊天工具——IM软件应用于实际教学,无疑是人类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本文针对现有网络学习共同体所存在的交互形式单一及互动强度不足等情况,结合IM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际,将IM引入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QQ群开展网络教学实验,探究其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研究表明,创造性地发挥IM软件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文字交流、语音会话和视频互动等多种教学功能与优势,构建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目前,通过构建基于IM的学习共同体普遍开展网络学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它对网络、设备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教学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加大了教学准备工作量,提高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等。相信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观念的逐渐转变下,随着3G网络和新型移动IM的实现,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更加深入,构建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进行移动教学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Helen Ritchie, Timothy J..Newby. Classroom lecture/discussion vs. live televised instruction:A comparison of effects on student performance, attitude and interac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89, (3):36-45.

[2] 高倩.Moodle平台上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3] 熊文.刍议如何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04-105.

[4]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4):33-35.

[5] Scott D. Johnson,Chanidprapa Suriya, Seung Won Yoon, et al.Team development and group processes of virtual learning teams[J].Computers & Education,2002,39:379-393.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M

SUN Juan XIONG Cai-ping XIE Yao-hu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Learning,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Abstract: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can promote communicating and exchanging among learners, and improve their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schema and the basic model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M after analyzing the instructional function of I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elements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We carry out network instruction through QQ, and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M in the authentic instruction.

Keywords: IM; learning community; network instruction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YJCZH18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003260)”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CCNU09A0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1年3月18日

编辑:红叶

推荐访问: 共同体 构建 研究 学习 网络
本文标题: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9/3402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