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

发布时间:2022-03-16 09:57:20 | 浏览次数:

摘要:对普洱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动植物景观、气候景现、人文景观等景观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观景台、生态廊道、森林徒步探险、水上游憩等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议,并作了市场细分与定位、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关键词: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糯扎渡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58-04

1引言

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糯扎渡保护区”或“保护区”)批准成立于1996年,目前总面积18997hm2,跨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被澜沧江分为思茅和澜沧两个片区。糯扎渡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拉枯族自治县的结合部,介于东经100°22’18"~100°33’36”,北纬22°30’13"~22°46’31”之间;距普洱市区91km,距离澜沧县城73km,交通基础设施便利。保护区处在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糯扎渡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域内澜沧江更是横断山脉地区的重要河流,水利条件优越,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丰富。保护区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度的明显特征,主要保护对象是北热带南缘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热性竹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糯扎渡保护区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所以特有河谷稀疏灌木草丛和暖热性稀疏灌木草丛的植被类型,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造就了糯扎渡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2景观资源分析与评价

2.1景观资源类型

依据国家标准,把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划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则主要有如下。

2.1.1地文景观

(1)山丘型旅游地:仙顶云山、白马山、薄刀岭等。

(2)自然标志地;沟谷雨带、山地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

(3)凸峰:仙顶云山、白马山、马鬃山。

(4)峡谷地段:勘界河下游、澜沧江谷底、白沙河、南爬河等峡谷。

2.1.2水域景观

(1)观光游憩河段:糯扎渡电站、白木箐、回丙河、白沙河口等。

(2)观光游憩区:白木箐、回丙河等。

(3)悬瀑:南爬河瀑布、南订河瀑布。

2.1.3生物景观

(1)森林类型:南亚热带原始森林、次生林。

(2)森林植物: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分别为藤枣和篦齿苏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3种,分别为千果榄仁、滇楠、黑黄檀、大叶木兰、合果木、红椿、滇南风吹楠、喜树、金养麦、勐仑翅子树、苏铁蕨、金毛狗、翠柏。

(3)林间花卉地:白花羊蹄甲、墨兰、千果榄仁等花卉植物。

(4)野生动物: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保存良好,人为影响少,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极为丰富。保护区内兽类有印度野牛、亚洲象、蜂猴、熊猴、豚尾猴、灰叶猴、金钱豹、马来熊等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中华穿山甲、黑熊、小灵猫、金猫等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类有黑颈长尾雉和绿孔雀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以及红原鸡、白鹇、冠斑犀鸟、黑翅鸢等2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两栖爬行类有巨蜥和蟒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红瘰疣螈和山瑞鳖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1.4气候景观

(1)云雾多发区:低纬度的河谷、坝子、澜沧江河谷及周边社区小组等。

(2)避暑地、观察点:忙坝观鸟点及周边社区。

2.1.5遗址、遗迹

(1)军事遗址与古战场:仙顶云山古战场(现存战壕、宫殿选址)、老鸦口土司、整控江摩崖。

(2)废弃生产地:仙顶云山瓦窑。

(3)交通遗迹:茶马古道糯扎渡口,马鬃山茶马古道石楼梯。

(4)史前人类活动场所:老雅口拉祜族土司、芒坝先人洗澡取水处、芒坝大榕树(当地称为神树)、仙顶云山一碗水,仙顶云山小龙塘、芒播大山仙人脚、马鬃山茶马古道喝水处。

2.1.6综合人文旅游地

(1)教学科研实验场所:保护区管护站点、糯扎渡水电站科普馆、芒坝观鸟台、保护区观测塔、保护区实验区。

(2)康体游览休闲度假地:澜沧江河谷、保护区周边社区村寨(大荒田、芒坝、吸允寨、小田、江桥、83、勐矿村、思茅港镇等)、糯扎渡水电站回水区域村寨。

(3)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蛮蚌布朗佛塔、仙人脚,芒坝先人金像洗澡、取水处。

(4)文化活动场所:每个村小组活动场。

(5)建设工程与生产地:万亩橡胶园地、糯扎渡水电站、思茅港大坝、勐矿村泼水节广场、大荒田咖啡观光园、英国人采矿洞。

(6)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83、茨竹林村委会、思茅港镇、那澜镇、丫口镇。

(7)动物与植物展示地:糯扎渡水电站、保护区管护站点。

(8)景物观赏点:仙顶云山,白马山,糯扎渡水电站,蠻约山。

(9)交通:思澜路、思澜高速公路、保护区周边社区村公路。

2.1.7单体活动场馆

(1)聚会接待厅堂:糯扎渡水电站、大歇场、周边村小组活动场。

(2)祭拜场:缅寺、仙人脚。

(3)展示演示场馆:大歇场历史博物馆、糯扎渡水电站。

(4)歌舞游乐场:每个村小组活动场。

2.1.8景观建筑与古迹

(1)景观建筑物:大歇场历史博物馆、拉祜族土司、糯扎渡水电站。

(2)古迹:整控江摩崖、茶马古道、糯扎渡口、英国人采矿洞、石楼梯、仙顶云瓦窑,仙顶云古战壕。

2.1.9居住地与社区

(1)传统与乡土建筑:拉祜族、布朗族建筑。

(2)特色社区:回扁河、攀枝花、芒坝、吸允寨、大歇场、勐矿村、思茅港镇。

(3)特色市场:思茅港、丫口镇集贸市场、86集贸市场、83集贸市场、那澜、茨竹林村委会。

2.1.10历史文化

纪念地:仙顶云山古战场、大歇场、老雅口土司。

2.1.11水工建筑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糯扎渡水电站回水区,澜沧江江桥至思茅港镇河段。

2.1.12旅游商品

(1)野生食用菌: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保存完好,而且林下落叶层丰富,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在糯扎渡保护区较多的菌种有:黄柄牛肝菌(Boletus auripes Peck)、华金牛肝菌(Boletus sino-aurantiacus Zang&Peters-en)、中华隐孔菌(Cryptoporus sinensis Wu et Zang)、大红菇(Russula lepida Fr)、长柄乌芝(Amauroderna lon-gipes(Lev.)Pat)、鸡纵(Termitongces eurhizus Heim)、盾尖鸡纵(T clypeatus Heim)、肉柄華鸡纵(Sinoter-mitomyces caTTtosu$Zang)、空柄华鸡纵(s.cavus Zang)、褐小孔牛肝菌(Boletus fuscimicrporus Zang et R.H.Petersen)、粘盖华牛肝茵(Sinoboletus geldtino-$U5Zang et R.H.Petersen)。

(2)地方旅游商品

特色美食。竹筒饭、剁生、野生蔬菜、酸笋、酸肉、酸鱼、自酿翡翠酒、竹筒茶、酸茶(其他待定)。

农林畜产品。制品笋丝、茶叶、江鱼、多衣、香竹饭、野生菌、木耳、葛根、冬瓜、芒果、番木瓜、山茅野菜。

中草药材及制品。海南草珊瑚、小花八角、狭叶南五味子、顺宁鸡血藤、小木通、黄叶十大功劳、大血藤、四片瓦、酸脚杆、大百部、仙茅。

传统手工产品及工艺品。竹器编织品、树藤编织品、民族服饰、木刻、根雕、芒坝鹦鹉艺术品等。

2.1.13人文活动

(1)人、物、事记录。拉祜族李龙、李虎起事。

(2)艺术。文艺团体拉祜族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团、布朗族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团。

(3)文学艺术作品。大歇场民族雕刻。

(4)民间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傣族和布朗族:泼水节是这两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4月中旬都要举行泼水节,他们唱歌、跳舞互相泼水表示祝福;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们会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拉祜族:葫芦节是拉祜族人民的一个节日,拉祜族称为“阿朋阿龙尼”;每年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羊,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年轻人、老人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着欢快的集体舞,人夜后,燃起篝火,低沉的木鼓,伴随着音乐激情依旧;总共要进行三天三夜,渴了,停下来喝口米酒,饿了,吃一口粑粑,再接着跳,接着唱,累了,困了就休息一下,别的人再继续。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的重要节日,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在节日当晚,各村都会自发组织庆祝活动,入夜各家各户点燃大大小小的火把,红光耀眼,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小伙子们手持火把,臂挂香面袋,穿行于村子之中,互相抛撒松香,使火把发出阵阵火焰,以示祝福,他们还高举火把串田游地,撒香火,驱杀害虫预祝丰收。

(5)民间节庆。拉祜族葫芦节、哈尼族戛汤帕节、泼水节、火把节。

(6)民间演艺拉祜族、布朗族舞蹈。

(7)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打陀螺。

(8)庙会与民间集会。彝族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组织火把节,基本每个村每年立春及初一、初二、初三、正月十五、十六、二月初八都组织打陀螺,傣族和布朗族每年的4月中旬都要举行泼水节,拉祜族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组织葫芦节。

特色饮食习俗。竹筒饭、剁生、野生蔬菜、酸笋、酸肉、酸鱼、自酿翡翠酒、竹筒茶、酸茶。

(9)特色服饰。拉祜族族服饰、布朗族族服饰。

2.2景观资源评价

2.2.1自然资源

糯扎渡保护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气候、土壤、植物即有水平带分布,又有显著的垂直带变化,使得保护区内和周边区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和生物多样性,这里山水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优美。在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有:有地质运动凸起的保护区最高峰仙顶云山峰及奇特形象山石的白马山,保护区周边的蛮约山、小鬃山等;河谷断陷发育的小橄榄坝(思茅港坝);澜沧江河流围绕着保护区边境流经42.3km的生态圈,在保护区附近糯扎渡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河湖峡谷山水画;保护区区域低纬度的河谷、坝子内多雾,尤其是在较干燥的冬暖年,起雾日较多,可弥补下半年降水量偏少的干燥程度。

2.2.2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山川秀丽,美若仙境,是动植物资源的富集地。鹦鹉,榕、千果榄仁、篦齿苏铁、蒲葵、榆绿木是保护区特色物种。

2.2.3人文资源

2.2.3.1布朗族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的芒坝小组是一个布朗族村寨,当地布朗族民风淳朴,有其独特的语言和民族习俗。以前,每年的泼水节,当地人每家拿着一个水壶到先人取水处(汉化叫大白树箐)取水一壶拿回家就给金象洗澡(金象就是当地人的给祖先做的,放在榕树枝、丫上);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很热闹的,大家在一起祭拜,唱歌跳舞。

寨内有20余株古榕树,400余只大紫胸鹦鹉及其他多种鸟类在此世代繁衍,这里除了鹦鹉以外,其他鸟类种类繁多,有凤头鹰、冠斑犀鸟、红耳鹎、蜂鸟、长尾阔嘴鸟、铜蓝鹟、缝叶莺等。村庄周围耕地、茶园环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与当地人生活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生态体系。

2.2.3.2拉祜族

荒坝河村是一个集彝族、拉祜族的村寨,民族气息浓厚,每晚,村里的妇女做完农活归家,还要相约相聚唱歌跳舞。她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会用拉祜话唱祝酒歌,欢迎远到的客人。

这里还是云南最大的拉祜族土司根据地,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拉枯族农民起义的发祥地和失败后顽守了两年多的盘据地。据说,在18世纪,有一支拉祜族农民起义军从景谷牛肩山一路西迁,横渡澜沧江,在雅口一带繁衍下来,并把他们渡江的地方取名糯扎渡。这里是历史上內地通往边境地区的交通要口,境内有座仙顶云山,险峻、秀美而神奇,又积淀着拉祜族厚重而神秘的历史文化,是糯扎渡一带各族人民敬仰的“神山”。

2.2.3.3大歇场与茶马古道

大歇场,是一个有80余户农家的村落,居民热情好客,以前是马帮、牛对歇脚的一片荒坡草地;该区域低纬度的坝子多雾,可在这里观体验大自然风景,品少数民族手工茶、咖啡。这里现在建成了茶马古道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目前,政府正在大力的建设基础设施,号召居民改建住房,建盖民俗,打造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特色旅游。

2.2.3.4糯扎渡水电站

糯扎渡电站是澜沧江流域规划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国际旅游区,同时它也处于澜沧江水电流域的核心区域。从旅游区位、资源区位、文化区位等方面来分析,糯扎渡电站特色旅游资源多样、资源优势明显,文化特色突出。

糯扎渡水电站优势资源为:①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糯扎渡电站大石坝,高台永驻,雄伟壮观;②世界最长的敞开式泄洪道飞瀑,开闸时,飞流奔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面优美的色带;③库区一条隧道,有长有短,在炎热的夏天穿梭在里面给人清爽,成了天然的空调;④蓄水面积云南最大,回水区域沿线长,涉及周边村寨多,所到之处依山傍水,更是在部分区域形成千岛湖,休闲、观赏得天独厚,特别闲游在水面上就像一幅水墨画,浓淡相宜;⑤糯扎渡水电站也处在糯扎渡保护区周边,在电站的回水区域沿岸分布着许多珍稀动植物,观赏、科普价值极高;⑥电站有珍稀动植物保护及拯救站,特别是珍稀鱼类增殖站,在这里都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动植物世界的声音;⑦澜沧江两岸受特殊的澜沧江谷地热辐射和强烈蒸发产生的热气流影响,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的景观带;⑧这里分布着汉族、拉祜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佤族等10多种民族聚居区具有的多元化民俗资源,特别是拉祜族、哈尼族、傣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糯扎渡水电站具有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的优势,同时还具有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打造成集企业、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2.2.4市场细分

根据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经济能力和社会阶层等这几个主要因素来对市场进行细分。

(1)大众生态旅游:指工薪阶层,大众旅游团队及散客,一般的自驾车游客,参加实习或科普教育活动的大、中学生团队等。

(2)专业生态旅游:指专业户外运动团队及散客,探险旅游者、从事摄影、绘画的文艺工作者、科学考察人员等。

(3)生态休闲旅游:指休闲观光团队及散客、康体健身旅游者、分时度假旅游者、体验地方特色美食及休闲娱乐旅游者、业余户外运动团队及散客、咖啡文化体验旅游者等。

(4)社区生态旅游:指农事参与体验旅游者、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者、地方美食体验旅游者、民俗观光与节庆参与旅游者、特色民族建筑游赏旅游者、宗教文化体验旅游者、茶马古道足迹追怀旅游者、民族工艺品观赏及购买旅游者等。

推荐访问: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探讨 规划 糯扎渡
本文标题: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6/3265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