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再读《文心雕龙》

发布时间:2022-03-16 08:47:33 | 浏览次数:

摘要:《文心雕龙》评论了晋宋以前二百多位重要作家,总结了三十五种文体的源流演变和特点,全面论述了文学创作和评论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共五十篇,本文不在于《文心雕龙》做深入的学术研讨,而是介绍《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读《文心雕龙》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思想、和著书动机、意图等,特别是魏晋以来盛行的世族制与出身寒门的刘勰之间的矛盾;汉末儒学衰微之后佛道思想流行,刘勰既是佛教信徒而又高举“征圣”、“宗经”旗帜的原因和实质;建安以后文学艺术由经学附庸转而独立发展,出现了文学史上的空前繁荣,又很快走上了追逐浮华的道路,产生在这个时期的《文心雕龙》是怎样对待这种趋势的。这些是《文心雕龙》研究者不可心中无数的问题。有的须做专题论述,有的可从历史和文学史著作中知其详情,有的则可从《文心雕龙》本身得到认识,这里不作评述。

一、总论

由《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构成。《原道》中所论“自然之道”,主要说明万事万物有其形就必有其自然之文采:“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刘勰以此说明:文学作品必须有文采。持论既重文采,又反对雕琢繁饰,全书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征圣》、《宗经》两篇主要是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写作原则,这种思想集中体现为《宗经》篇的“六义”,认为学习儒家经典对文学创作有六大好处:“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教)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邪);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要求从儒家经书学得“情深”、“风清”、“事信”“义直”等,是侧重于内容方面的要求。刘勰认为圣人著作“衔华而佩实”,所以《征圣》篇强调:“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这正是《原道》和《征圣》、《宗经》三篇总论提出的核心观点。第四篇《正纬》,主要论纬书(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其中也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也记录一些有关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知识)之伪,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文体论

从第五篇《辨骚》到《书记》共21篇,为文体论。这部分对各种文体大都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文体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二是解释文体的名称、意义。三是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论。四是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写作要领。所以,这部分不仅论文体,还具有分体文学史的意义,是批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创作论证是以这部分所总结各种文体的创作经验为基础提炼出来的。

三、创作论

从《神思》到《总术》共十九篇是创作论;《时序》、《物色》两篇介于创作和批评之间,有一些论创作的重要意见。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分别对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继承与革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论述;也对声律、对偶、比兴、夸张以至用字谋篇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不少论述是相当精辟的,且为文学理论史上第一次所作的专题论述。它总结了先秦以来点点滴滴的有关论述,也对后世文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要逐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不能割断和全书的联系而孤立地看待。首先,每一个论题都是在总论的基本观点指导之下所作论述;其次,各篇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合之则成一整体。如《风骨》篇提出“风清骨峻”的要求,怎样才能把作品写得“风清骨峻”?本篇提到必须“洞晓情变,曲昭文体”,这就是紧接在《风骨》之后的《通变》、《定式》两篇继续论述的内容。有人读到《声律》以下有关艺术技巧的几篇论述,就怀疑刘勰是形式主义论者。如结合《情采》篇强调的“述志为本”,再从“连辞结采,将欲明经”中了解到刘勰论辞采的目的,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应掌握它一篇一论的特殊结构而从全面着眼,这是阅读《文心雕龙》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四、批评论

本书集中阐述文学批评理论的是《知音》篇,这也是需要从全书着眼的一个问题。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看,三篇总论也就是批评论的总论了;文体论就是对各种文体的作品所作评论,也就是作品论了;《才略》篇论述历代作家的才华,《程器》篇论历代作家的品德,就是作家论了。创作论中所论创作原理,也正是刘氏评论作家作品的原理。所以,从整体看,就可见其批评论相当全面丰富;也只有如此,才能认清刘勰的文学评论。

此外,最后一篇《序志》说明作者写此书的动机、意图、态度、以及全书内容的安排等,对了解刘勰其人其书都很重要,虽然列书末,实应先读。在研读《文心雕龙》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以下几个疑问:

第一,《颂赞》篇:“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周振甫注曰:“极,终也。”即是说:“四始”都是美好的,《颂》是排在最后的。这和紧接着的阐述在叙述逻辑上是不通的。因为紧接的阐述是:《颂》呀,包容了世间的一切美德!是众美之极也。所以,我觉得此处的“极”字应该作“最”解为妥。

第二,《诠赋》篇:“诗有六义,其二曰赋。”为什么要强调“赋”居其二呢?这和今天“赋、比、兴、风、雅、颂”或者“风、雅、颂、赋、比、兴”的排法怎么不一样呢?“赋”的古今意义是否一样呢?

对三,陶渊明乃晋、宋时期的大家,为什么《文心雕龙》却不见提及?是不是陶渊明在《文心雕龙》时代还不够伟大呢?又是为什么原因成就了陶渊明在后世地位的了?

以上几个问题,是在读书时偶然想到的。有先贤“述而不作”的漂亮借口在前,笔者也就仅仅提出来罢了。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周振甫.文心雕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81年版.

推荐访问: 文心雕龙 再读
本文标题:再读《文心雕龙》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6/3253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再读《文心雕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