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我曾经是“麻五类”

发布时间:2022-03-15 08:23:53 | 浏览次数:

现在想来,我的童年,过的是现在无法想象的“贵族生活”。

四川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西医科大学附近,这一片在成都叫做华西坝。我的“贵族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回想起来,那是1958年以前的事了。

我出生于1948年,父亲是四川医学院的教师,母亲是学校医院的护士长。当时,华西坝有一些洋人修的别墅,竹林围着,川医的老师大都住在这些别墅里,一栋别墅能住两户人家。

父母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我的小学校就在川医隔壁,学生大部分都是川医子弟。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

父亲性格特别耿直,再加上他本身是自学成才的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川医毕业后留校,两年就升为讲师了,难免有些桀骜不驯。

1958年5月,青海组建医学院,川医支援了很大一批人才过去,父亲就被派去做部门主任。那时候,我也过腻了封闭的“贵族生活”,还蛮高兴的,也不孤独,同去的邻居有十多家呢。

但是,到了青海才发现太苦了,教育也非常落后,我在那里直接从三年级跳到了五年级。1960年,父亲把我送回了成都。这样,父母在青海工作,我家四个孩子在成都读书。

1966年5月,中央宣布停止高考,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那时就读于成都十三中,学习成绩还可以,我姐姐刚刚在头一年进了大学,所以我对上大学还是很憧憬的。但我们毕业考刚一结束,连高中毕业证也没有拿到,“文革”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我属于“逍遥派”,那个时候都要看成分,除了红五类和黑五类,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种“麻五类”,即介于革命的“红五类”和反革命的“黑五类”之间的那一种人,我就属于“嘛五类”。

成都“文革”时期枪支泛滥,闹得挺厉害,但我当时没有参加任何派别。好在我年纪小,没人把我当回事。

没办法上大学了,之后两年间,我都是在混耍。我有个高中同学喜欢搞无线电,鼓捣半导体收音机。我也非常感兴趣,就跟着他学,整天闷在屋子里面摆弄小电器。

1968年底,上山下乡来了。在城里的年轻人,一竿子全被赶下去了。我被安排去了眉山务农。一听到这个消息,我是万念俱灰,觉得任何出路都没有了,再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前途了。

下乡前,我去青海看望父母。看到火车上一群被某个煤矿招工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交谈,想到自己就要当农民了,一个大小伙子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

一辆闷罐火车把我们拉到了眉山。在农村做活已经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只记得基本都是磨洋工,我经常回成都玩,生产队管得不严。1970年底,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亲戚的帮助下,我居然当兵了,这对我来说比考上大学还要高兴。别说我走后门,那个时候走后门不比现在差,甚至更厉害。

我本来是要去沈阳军区某师警卫连当兵的,部队驻扎在大兴安岭。但在新兵训练的时候,师里宣传队却看上了我。我歌也不会唱,舞也不会跳,好在爱搞无线电,结果就给了我一个灯光布景的差事。

想不到的是,我在地方上不喜欢派别武斗,在部队里却有了“造反”的名声。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宣传队指导员是高中毕业参军的,管理比较人性化。可能是拥有相似的经历,我跟指导员就比较合得来。

但是,师政治部主任却并不赞成宣传队指导员的人性化。在一次会议上,政治部主任不点名批评了我们指导员的一些做法。我当时就站了起来反驳。政治部主任指着我说:“把你的那股子红卫兵造反派的劲头给我收起来。”我再想反驳,被其他人给按住了。但这一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法入党了,更加没法提干。现在想起来,那时确实年轻啊。

后来,指导员被调到其他地方做干事了。我们曾经有过一次通信,是用俄文写的开头,上面的称呼是“亲爱的兄弟”。我平时就放在上衣口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到了政治部那里。结果他们找我谈话,让我翻译给他们看。最后他们批评我说,称呼兄弟是错误的,只能称呼同志。而且,我一个当兵的不应参与到干部矛盾中去。

1973年,宣传队撤销了。由于平时跟工兵连指导员的关系比较好,我又喜欢无线电之类的玩意,就去了工兵连,搞技术革新。我曾经在一个月时间里搞成了打坦克的锥孔装药。1975年,还搞成了遥控雷场。

当时,工兵连有一部海鸥相机,是用来拍资料图片的,我非常感兴趣,整天拿来拍东西。久而久之,好多战友都让我帮他们拍照片。

1975年,大学恢复招生,我申请了退伍,打算找个能够推荐上大学的地方。

1976年5月,我离开了部队。临走的那天,我选择了一趟凌晨两点多的火车,谁也没有告诉,因为我觉得在部队混得挺失败的。但没想到,那天晚上送我的战友居然有好几十个,我很感动。

当年9月,我就到了成都市中药学院的药厂当工人。这次我非常注意与领导的关系,工作表现很好,一心想让领导推荐我上大学。

没想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喜出望外,很轻松地考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在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我喜欢无线电,就被分到了微电子专业。在班里,我是年龄最大的。

大学毕业,我回到成都市中药学院,做了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相对稳定和轻松,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们微电子专业在80年代之后越来越不景气。我那个时候经常出差,在广东看到那里的老师很多都在做第二职业,回来后,我就与朋友一起开了一间小影楼。慢慢的,我们的影楼越来越有名气。

现在,影楼的位置就在华西坝。几十年过去了,我又回到了这个地方。只是,这里现在太嘈杂了,跟过去的那种“贵族生活”记忆已经相距遥远。

推荐访问: 五类 我曾经
本文标题:我曾经是“麻五类”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5/3193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我曾经是“麻五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