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新趋势探究

发布时间:2022-03-14 09:36:28 | 浏览次数:

摘要: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体现出新的趋势。教学目标具有生成性和丰富性:教师应设置弹性目标;丰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选择学生未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1]教学设计与技术具有密切的联系。当今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体现出新趋势,然而大家对其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更好将教学设计与技术相结合,我们应对教学设计新趋势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笔者对其新趋势进行了归纳。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与丰富性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为了明确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目标具有生成性与丰富性。

(一)设置弹性目标

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學的出发点。”台南大学林进材教授认为,任何阶段的教学都要从学生会的地方教起。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了解学生的基础。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中缺乏信息技术,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和课本来获取知识。教师根据已有经验或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了解学生基础变得异常复杂。图书和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局限于教科书、教师的经验。学生通过Internet、手机等科技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目标具有不确定性,教师了解学生不能仅仅通过自身经验或测试,教师应留意学生课堂反应、了解学生课余生活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程度、把握学生现有基础及发展可能,从而适时地调整目标。当教师意识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所了解或已掌握,教师则应加快节奏,对于预设目标进行调整。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应注意设置弹性目标,给予教学目标一定的伸缩空间。

(二)丰富教学目标

中外教育史上,大家都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所以教师在专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容忽视育人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它既强调知识又重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传统的教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则较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3]可见学会共处与学会做人受到忽视。其实技术条件下这两点则恰恰应引起重视。

网络技术既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每天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各种诱惑不断上演,而学生对信息的辨析能力较弱,他们不能理性对待这些信息,这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校园悲剧的不断上演都已证明受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技能习得,它更是一个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重视教学生“如何做人”。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笔者曾在小学听过一堂课,教师设置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观察力、审美能力、思维的创造力以及与伙伴和谐交往的能力。教学目标中提到的“与伙伴和谐交往的能力”在笔者看来是最值得肯定的。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并不能培养学生和谐交往能力,但只要教师有这种意识,通过长期的教学学生的这种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选择的相关知识经验。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选择恰当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

(一)查找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中缺乏相应技术,教师是依靠自身知识积累和教材来准备教学内容。 不管有无技术条件教学设计都不能脱离教材。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曾说过: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意义做随意理解和解释。[4]教师应坚持“以本为纲”原则。

人们习惯于被新创造的事物所束缚,当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各种教学资料随处可见。有些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或照抄教材分析;有些教师则把优秀教案拿来依样画葫芦;有些教师则专门将别人成果不加思索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借鉴别人成果,博采众长。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并不是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认真分析,要善于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其优化以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出现拓宽了教师视野,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依靠信息技术查找各种教学资料并对其进行优化将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全面。

(二)考虑学生实际、选择未知内容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需要,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准备教学内容。美国赖格卢特教授在访谈中提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速度。[5]只有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愿意学、认真学。格尔特兰德通过研究表明:在课堂控制中,动机与兴趣激发所起的作用约占95%,而制定纪律守则所起的作用约5%。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重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而非制定纪律守则。由此看出,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考虑能否满足学生需要,能否激发学生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了解学生需要变得非常复杂。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家都意识到了知识的力量。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为了孩子,他们不惜一切成本。请家教、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是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预习了新知识。但这也使教学内容设计变得复杂化。当学生对所教的新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或达到了掌握水平时,学生在课堂上则提不起兴趣,甚至会出现捣乱行为。如何应对这种情形?根据青少年学生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新颖奇特的事物、令人生疑的事物、有一定难度的事物、能引起悬念的事物、令人产生歧义的事物等均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能给学生强烈的刺激。[6]教师可以考虑学生这些心理,尝试从新点、难点、疑点等处来选择教学内容。

(三)教会学生使用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应有所扩充,除了知识传授也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技术设备,教会学生如何采用技术手段以辅助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好好利用信息技术,适应当今的生活。

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在人类知识总量不太多的情况下,学生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识,并且依靠这些知识基本上就能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但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生已不能掌握所有知识且仅仅依靠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技术条件下教师的主要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不断涌现,推陈出新。学习和人类发展没有终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应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7]教教师唯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才能如鱼得水。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组织的主体性与感官性

科学的教学组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条件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学设施丰富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坚持学生主体、强调自主参与

台湾一些研究文献指出,近几年来由于相关理论的持续研究与发展,从微观视角来看,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习者控制、合作学习、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主题探究等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究。[8]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9]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充当学习促进者、团队协调者角色。在设计教学组织时应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效率图指出,学生仅听教师讲授而不参与整个课堂,课后学生仅能保留所学知识的5%。学生参与讨论则能保留所学知识的50%,进行实际演练则能保留所学知识的75%。可見,后两者学习效率与前者相比要高很多。从学习结果考虑设计教学组织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二)利用多媒体、实施感官化教学

缺乏技术的时代教学设备主要是黑板加粉笔,这将阻碍教学内容的传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均可向学生传递知识,应用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并有声音和动画辅助创设情境,它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信息。[10]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考虑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实施感官化教学。

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广泛的视觉化。[11]视觉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觉醒孕育了教学设计领域的一场新变革,引发了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新转向。[12]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准备知识点的同时可以搜集相关图片或者将知识点图示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法国学者魁奈认为,视觉化并不是取代话语而是使其变得更易理解、更敏捷、更有效率。[13]视觉转化能提高可视化程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学不能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台南大学林进材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凡事有体会,才会有体谅。”这对于怎么教育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所感悟与体会。课前可以利用教学多媒体建立案例教学视频库。上课时将教学内容与相关视频相结合,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有所感悟,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鲁献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7):17-23.

[4]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盛群力,程景利.教学设计要有新视野——美国赖格卢特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3(7):3-5.

[6]段双全.运用桑代克联结理论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6):102-105.

[7]Hans Dobert.Trends in Education and School Development:Germany and Europe[J].European Education,2003,(Winter).

[8]什么是教育科技[EB/OL].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01101/index.htm.2003-03-18.

[9]Charles M.Reigeluth and Robert J.Garfinkle,1992.Envisioning a New System of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J].November,17-23.

[10]何风玲,邓小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6):70-71.

[11]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文学评论,2005(6):136-144.

[12]钱旭鸯.教学设计可视化研究:教学设计的视觉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0(7):30-35.

[13]Mirzoeff,N.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 信息技术 条件下 教学设计 探究 新趋势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新趋势探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4/3165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新趋势探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