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文本处理的得与失

发布时间:2022-03-13 09:41:17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前言

文本(text)是“语言的实际应用”(actual use of language) (Widdowson,2012)。教材文本是指为了学习“语言的实际应用”而编写的教学材料。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教材文本的内容,教师会通过分析、理解、综合、评价文本信息对文本进行处理。2014年5月10日一12日在西安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呈现了29节现场观摩课。大赛中参赛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处理方式,引发笔者思考。通过分析会议手册中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观摩现场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参赛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处理表现出三种不同思路:囿于文本、偏离文本和超越文本。这三种思路各有利弊,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囿于文本,重视知识、技能学习,忽视思维发展

有些教师对文本处理的方式表现出囿于文本、过于关注知识学习的特点,即教学设计偏重于文本各段落内容的灌输以及词汇、句型知识的记忆和操练,而常常忽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某省教师为六年级学生讲解原版英语动画视频“On Arbor Day”改编内容时,对文本的学习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学生观看文本视频,通过回答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isArbor Day?”,了解文本背景知识。然后,教师给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将问题与文章的三个段落进行匹配。答案是第一段对应“How do they plant a tree?”第二段对应“What does a tree have?”第三段对应“Why do they plant a tree?”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各段内容:第一段学习植树过程短语;第二段学习关于树木结构的词汇;第三段习植树意义的句子。

分析与建议:

从上述教师对文本处理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确定了各段落的大意和关键知识,分析了文本具有的教育教学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条理清晰,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也非常扎实。

但是此种文本处理方式存在一定隐患。由于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段落切割”,在大部分时间里,学生都是基于段落大意学习词汇、句子或文段,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因此,笔者建议,除了挖掘文本蕴含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价值外,教师还需充分挖掘文本结构的价值。对于本课而言,文本记录了小主人公的所见、所做、所想,文本结构清晰,对学生日后构建自己的故事富有借鉴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文理解后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思维框架,为学生日后的逻辑思维发展打下基础(见图一)。

文本1:

On Arbor Day

On Arbor Day, we are planting this small tree.Dad is digging a hole in the ground. My mom isputting the tree in the hole. We are patting downthe soil,together.I am watering this tree

My tree has very few leaves and is not very big,now. But my tree will grow more branches, soon.

Then my tree will make the air fresh andclean. My tree will be home for the birds. Mytree will make flowers for the bees. And also, weall can have a rest under the tree. Of course,Ican climbit, too. Ha! Ha!1 wish my tree couldgrow fast!

偏离文本,削弱文本原有价值

偏离文本是指教师在处理教材文本时不同程度地远离文本的做法。偏离文本主要表现为文体把握不当以及主题把握不当。

1.文体把握不当,无法全面体现文本价值

阅读和会话是小学英语教材中最主要的两种文体。它们的教学价值不尽相同。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而会话教学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生生对话。从大赛会议手册的教学设计看,教师对两种文体的价值缺乏充分考虑,会话教学过于偏重于会话内容中细节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而没有突出会话教学的特点。

例如,某省教师在教授EEC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Plans for the Vacation”时,设计了如下听力教学活动:导入后进入听力理解。首先,完整听一遍录音,让学生了解对话中人物的假期计划。然后,分头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抓住细节,例如,“Is today the last day of their class?What does the teacher want to hear? Why isSandy so exited? Is Cody happy? Why?”完成听力理解后,学生跟读录音并表演。最后,学生用“Do you have good plansfor the vacation?/ Yes, I"m going to……”相互采访假期计划,并汇报。

分析与建议:

教材文体为教师主导的多人会话。围绕假期计划,一位教师向三位学生提问,三位学生分别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之间不进行对话,因此会话的内容和结构并不复杂。参赛教师将本课定位为听说课,先听力理解,后口头输出。整体来说,教学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比较侧重听力内容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话文本的连贯性和互动性。从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听力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音、语调模仿和语言应用,而忽视了人物间互动时使用的评价性用语的讲解,例如:That’s good.Good for you.You all have good plans.等。虽然这些用语属于日常会话中的套话,在语言知识层面上不是难点,但是它们非常重要。如果教学中教师忽视这类话语,则可能导致学生语言生硬,只会简单询问关键信息,而无法自然流畅、得体地使用语言。

同上个案例一样,教师对文本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到位,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也非常细致,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突出会话文本的特色,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将更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笔者建议处理文本时要进行必要的文体价值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出会话文本的目的性、连贯性和互动性。例如,本课知识目标可以变成两个孩子的互相提问及回答假期计划:

A: Do you have good plans for the vacation?

B:Yes,I am going to…

A:That"s…(例如,good,great)

B:What about you?

A:I am going to……

B:Good for you.

以上话轮的练习会使学生了解到,对话是在一定目的指引下,连贯地进行互动的过程。另外,在这个话轮框架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适当扩展会话内容。这对孩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文本2:

Plans for the Vacation

Ms Otto: Today is the last day ofour class.1want to hear your plans for the vacation.

Ms. Otto: Do you have good plans for thevacation,Sandy?

Sandy: Yes. I"m going to visit Wonder Landwith my family

Ms. Otto: That"s good. What are you goingto do,Jane?

Jane: I"m going to learn Chinese. Dongdongwill help me.

Ms. Otto: What about you, Cody?

Cody: I"m going to go to Australia

Ms. Otto: Good for you. You all have goodplans.

2.话题把握不当,拓展活动脱离文本

话题把握不当表现为教师在完成文本教学后拓展失当,造成话题偏离了原有文本,致使输入和输出活动不匹配。

以大赛中某省市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教授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六年级)Module 9 Unit 1的对话“A Visit to theUN”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引出话题后,让学生通过听录音,阅读听力文本,完成选择、判断正误、完成表格,帮助学生了解对话的关键信息。之后让学生跟读录音。最后,让学生谈论自己想去的城市(四个城市,选择其一),并仿照教师的范例写一篇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短文。

分析与建议:

同上面两个案例一样,教师对文本中语言知识的学习非常系统,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找到关键信息,并帮助其进行理解,学习过程非常扎实。但是在读后阶段,活动中的话题偏离了原有话题,造成输入和输出活动的不匹配。

教材文本的话题是参观联合国大楼,是对一个地标性建筑进行深度游,关注的是建筑外围和内部的细节。而教师最后的输出任务则是让学生讨论自己想去的某个城市,话题变成了某地的广度游,关注when to go,where to go,withwhom,what to do,how you feel等问题。虽然教师本意是对原有文本进行拓展,但是由于拓展偏离了原有的话题,改变了教材原有的设计意图,因而削弱了教材应有的教育教学价值。

因此,笔者建议,教师通过分析文本题目和内容,抓住话题的核心。基于教材的关键信息,确定学生的最终输出。以本课为例,通过分析文本题目和内容,我们会发现本课的核心话题为“A visit tothe UN”,而教材内容是从话题的两个方面展开——联合国的外部( ontside)和内部(inside),外部游览关注the UNbuilding和flag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内部游览时关注中国赠与联合国的礼物。该文本题目和内容的分析如图二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课给学生的输入是关于著名景点的细节信息,那么学生最终的输出将以输人为基础,谈论自己游览的某个景点是什么样子,例如,外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总之,教学设计时教师只有充分分析文本话题和内容,才有可能使教材的输入与学生的输出相匹配,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

文本3:

A Visit to the UNSimon"s Dad: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in New York?

Simon: Yes.we do!

Daming: What a big building!

Simon: There are flag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Simon"s Dad: That"s right. They"re from 191 countries. They want to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

Simon"s Dad: Do you want to go inside?

Daming: Yes,please!

Simon: Dad,l want to show Daming the present from China.

Simon"s Dad: Okay!

Daming: What is it?

Simon: Here i七is.It"s a train.

Daming: It"s beautiful.1 want to take a photo

Simon"s dad: It says,“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74.”

Daming: What a fantastic present!

基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超越文本是指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刻挖掘教材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创造性地对文本进行调整的文本处理方式。本次大赛中,有些省市的文本解读方式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基于文本,但不拘泥于文本,对文本的形式、内容、主题做了一定程度的超越,对我们今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超越学科界限,开阔学生视野

某省市的教师将英语与科学进行整合,对原有的文本进行再创造,可以说是超越了学科界限,开阔了学生视野,对我们未来的英语教学也具有一定启发。

例如,某省市教师以《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sson 1“MySenses”为教学内容,对文本学习进行如下设计:首先,教师通过简笔画引出话题“My Senses”以及关键句型I……with……。接下来,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的五种感官判断袋子中的物品,并用关键句型将判断过程写成书面报告。最后,通过阅读动物的感官特点,发展学生阅读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

分析与建议:

该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独到的文本处理方式。原文本是一个小孩子从听到妈妈做汉堡的声音到吃到汉堡的绘本故事,每张图片下一句话,都是关于用五种感官做什么。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都非常简单。如果完全基于这种文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收获不大,最多意识到文本用英语讲了一个故事,并就关键句型进行操练。但是该位教师在文本中捕捉到了“过程”这个信息,并将之延伸,使之与科学实验过程相连,创造性地把英语与科学结合起来,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仅在“学习语言”,也在“用语言学习”,最终把语言由学习的目的变成了表达的媒介,实现了语言学习与生活的对接。而且为了实现“使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逐渐成为一名‘世界人’”这一目的(程晔,2014),教师在最终完成文本学习后,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动物的感官特点。这充分体现出教师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考虑英语教学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

教师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不但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视野。因此笔者建议我们一线教师首先成为一位好学深思者,将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体验引入英语教学,给学生推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

文本4:

My Sense

I listen and hear with my ears.

I smell with my nose.

I look and see with my eyes.

I touch and feel with my hands.

I taste with my tongue.

2.超越文本的形式、内容和主题,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某市教师以改编后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9“Life in the Year2050”为教材内容,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1) Pre-reading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师提问:When you see“life in the year 2050”,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2) While-reading借助表格帮助学生获取和梳理文本信息,并学习“同意”与“不同意”的英语表达(如表一)。

教师渗透学习策略,学生在老师一步步指导下获得正确信息,填写Ann、Ken、Sue、Daniel、Lisa的观点,并找到谁同意或者不同意谁的观点。

(3) Post-reading

小组活动:畅谈未来,综合运用所学。

教师总结: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为后面的写作作业提供思维框架。

教师升华主题:Future is in yourhands.I think you will build a more beauti-ful world(如图三)。

分析与建议:

这位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表明,对文本进行处理前,她不但分析了文本的形式、内容、主题,而且分析了文本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基于她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分析的思路(如表二)。

正是基于对文本的系统分析,教师确定了上课“教什么”。之后,教师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包括选择课型、攻克重难点的方法等等。基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观摩录像,笔者发现大赛教师对“如何教”进行了分析(如表三)。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文本处理的特点:基于文本教育教学价值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表格梳理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人物观点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文本;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进一步拓展文本;用富有启发的话语,努力实现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意识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终升华文本。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该大赛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但是由于该教师来自发达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条件较好,因此她的文本处理更多关注了文本对于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意义,而对于文本中语言知识提取和操练并不十分关注。所以对于普通地区的教师来说,还需基于自己学生的情况,对文本的难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加强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文本5:

Life in the Year 2050 Picturel

Ken: In the year 2050 l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 Picture 2 Ann: And l’ll be more than 50 years old. I think we’ll all live on other planets. Sue:I hope not.I really like our planet Earth. Picture 3 Ken:I think in the year 2050 computer will do everything. Daniel: But computers can"t smile.I don"t agree with you Picture4 Sue:I don"t either. But I think robots will do our shopping. Daniel:I hope so.I hate shopping.I hope robots will wash the dishes, too. Picture 5 Daniel:I think in the year 2050, everyone willlive in modern aties. Ann:I agree. And no one will see birds or animals. Picture 6Liza:I think we willlive on farms with horses and cows and chickens. Charlie: So do I. Let"s try to keep our world beautiful.

教材文本处理的建议

对教材文本的处理始于文本分析。而文本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的教育使命(斯腾豪斯,转引自施良方《课程理论》,p.177)。如果教师在文本处理中贯彻这一理念,学生将更加自由,也更有创造力。

除了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师还需要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对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如表四)。

使用以上文本分析框架,教师不但能够恰当地处理文本,而且能够比较系统地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为教学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还需仔细研读英语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标的理念、自己学生的情况以及文本内容和价值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文本。

结束语

教材文本分析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不断思考“文本里有什么”、“文本对学生有什么价值”、“如何实现文本的价值”以及“如何判断文本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它对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而在教材文本处理中,教师要本着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尽量避免对教材文本的误读,让教材文本真起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等作用。

推荐访问: 小学英语 文本 教材 得与失 教学中
本文标题: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文本处理的得与失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3/3117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文本处理的得与失》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