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基于小学学科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3 09:38:55 | 浏览次数:

[摘 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案例的内涵、案例的开发、案例的运用三个方面,并通过案例解说法、案例模拟法、案例讨论法、案例辩论法、案例练习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科课堂;案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01-04

课程体系改革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课堂上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它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案例教学就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广州市五区十校,加上清远市一所小学联合开展了《案例教学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以小学语数英课堂教学为例》的课题研究。十一所小学共同开发网站(http://),建立微信公众号(教育人人通)和QQ群(案例教学交流群),建立案例库,为广大教师搭起一个案例教学交流的平台,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案例的内涵

本研究中所说的案例,指的是在小學语数英的一堂课中,教师围绕新课标提出的单元或课文的训练重点,所选择的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训练重点的例子或一组材料。这个例子具有真实性、普适性,在某一类的素材中具有典型性,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个例子既是教师教学的抓手,又是学生学习的入手。本研究中所指的案例不包括整堂课的录像,不包括教学设计,不包括课堂笔录,也不包括教育叙事。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案例的开发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所选案例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教师首先要根据语数英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发或选择教学案例;其次要选择难掌握的、容易错的内容来开发;再次,开发的教学案例应是学生熟知的、容易理解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发的教学案例还应是生动、具体、形象、趣味性强的,以便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案例的运用

1.案例教学的步骤

(1)围绕目标,精选教学案例。

教师应充分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材,调查小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接受水平来确定是否采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开发或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发或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同一类问题。

(2)案例推送,课前自学。

“案例推送,课前自学”这个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前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上课题网站的案例库中阅读案例,根据案例呈现的内容,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可上网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从而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解决案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3)重点突破,课中探究。

“重点突破,课中探究”这一环节体现了“前置后移,课堂重构”的教学方式变革。课中,师生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男女搭配,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结对子,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主持的,有记录的,有负责查资料的,有负责汇报的等。合作学习时要做到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事做,共同探究,齐心解决问题。

(4)评导引领,课后拓展迁移。

“评导引领,课后拓展迁移”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后移。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案例教学的总结;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的学习与表现的评价;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2.案例教学的方法

(1)案例解说法。

案例解说法是通过教师或者学生对案例的解说,使谜团一步一步揭开,知识一点一点掌握的方法。

比如,教学《鲸》一课时,教师针对这一课的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精心绘制了图画,并将其作为突破这一难点的教学案例。课前,教师推送案例让学生自学,并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中,教师再次推送案例“鲸的进化过程”图,请学生围绕案例上台解说鲸的进化过程。学生抢着上台做解说员,他们从巴基鲸和罗德侯鲸谈到齿鲸和须鲸,从陆生、水陆两栖、基本水生谈到完全水生,从距今5700万年前的始新世之初、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约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中期谈到百万年前,从四肢行走、后腿退化谈到前肢、尾巴退化成鳍,一个比一个说得全面、准确。然后,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质疑、解说员的答辩,学生在这一活泼、轻松、愉快的探究过程中,对鲸的进化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所涉猎的知识完全超出了书本内容,大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探究,教师没有说教,只是在关键时候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教师也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由主导变为引导,由主角变为配角。

采用案例解说法进行教学时,事先一定要布置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与案例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只有学生涉猎了大量有关本课案例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进行解说。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采用案例解说法既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积淀知识、学会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核心素养。

(2)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形式,是把课文里重要的内容呈现或表演出来。学生在案例模拟过程中仿佛亲历生活过程,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并自主地建构知识,拓展思维。

比如,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个童话故事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这个童话故事,课中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故事里的狗熊、老虎、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等角色,让学生表演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开会,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经过一次又一次修改才把通知说清楚的过程。通过演绎狗熊四次播报通知的过程,学生明白了发布通知时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在模拟童话故事的过程中,一部分扮演童话故事里主要角色的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很自豪,倾情演出;另一部分扮演配角动物的学生观看同伴的表演也很投入,情绪跟着剧情的发展而波动。看到狗熊第一次发布通知时间和地点都没说清楚时,“动物们”一脸迷茫,交头接耳,有的说:“什么时候去?”有的说:“到哪里开会呢?”“动物们”连忙推荐“狐狸”去问……因为全班学生都亲历了动物王国开大会的全过程,有些学生还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因此他们不仅开心,而且感受深刻。他们明白了因狗熊发布通知总是说不清楚,所以给大家带来了一次次茫然;明白了发布通知时只有把时间、地点说清楚,伙伴们才知道怎么做,才不会不知所措,才能把事情办好。课后拓展迁移时,教师布置学生回家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布置学生读读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模拟童话故事,亲历生活全过程。这种案例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模仿,所以采用案例模拟法模拟童话故事生动、具體、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采用案例模拟法,对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又如,小学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根据六年级学生心理日趋成熟,崇拜英雄和名人,学习主动性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但抽象思维和判断力还需培养等心理特征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从网络、电视、书刊上对铁路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对铁路设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坐过火车等实际情况,精心开发了案例《“人”字形线路》。教师借助动画的形式模拟青龙桥段“人”字形线路火车运行的实况,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到了“人”字形线路时就倒过来,改变前进的方向,同时降低爬坡难度……课前,教师推送案例给学生自学,让学生初步理解案例内容。课中,教师再次推送案例“人”字形线路的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坐上了火车,亲历了青龙桥段火车经过“人”字形线路的全过程。在这一亲历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詹天佑杰出才华、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的敬佩。同时,案例把抽象的“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构了知识和经验,使学生理解了詹天佑的大胆设计,体会到了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案例模拟法,适合情境性比较强的案例,可以是学生亲自去模仿,如模拟童话故事,也可以是通过动画的形式模拟再现案例情境,如模拟“人”字形线路。案例模拟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搭建台阶,化解难题,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学习内容,突破难点。

(3)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案例进行探讨,从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比如,为了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开发了《猜想列举法和假设尝试法——以<鸡兔同笼>为例》这个案例,这个案例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两个解题方案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第一个方案是教师假设吹一声哨,鸡和兔就抬起一只脚,再吹一声哨……直到脚减少到不能再减。经过大胆猜测、不断验证,全体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头和脚的联系。由于猜想的局限性,教师可通过列举法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第二个方法是教师假设兔子吃了仙草又长出了一个头,现在每只兔子有两个头,四只脚。这样,兔子和小鸡的头和脚的倍数一样,再来推理计算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教学《鸡兔同笼》这一内容时,课前教师推送案例给学生自学,课中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对案例的学习情况展开生生之间、组际之间、全班同学、师生之间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今后遇到同类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将鸡兔同笼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值得提醒的是,案例讨论法强调在每次组织学生讨论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讨论要有问题、有任务,无目标的讨论是无效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讨论要达成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其次,讨论要有组织管理,分工合作,有序推进,无组织的讨论等同于“放羊”。第一步是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小组长要做好组织工作,分配好组员的任务,有主持,有记录,有发言代表,而且要求组员人人发言。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组际交流、全班交流。各合作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体会或提出本小组学习中的困惑,其他小组质疑或帮助解决困惑,教师适时点拨,形成一个质疑、答辩的过程。在组内、组际、全班、师生的充分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都获得了知识的增长,拓宽了思维,达到了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4)案例辩论法。

案例辩论法是指根据学生对案例理解时产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将他们分成正反两方,双方围绕案例各持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直到观点明晰,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为止。

比如,教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教师课前推送案例《两小儿辩日》的动画,再现两小儿辩日的情境,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两方,甲方持“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观点,乙方持“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观点,展开辩论。甲乙双方各持观点,争辩激烈,气氛非常热烈。因为教师事先布置了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所以双方辩论时论据非常充足,除了案例中所提到的理由,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自然、人文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小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辩论法来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取的案例要是一个好的辩题,双方观点要清晰明了,并且完全对立,通过辩论,双方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悟出道理,并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采用案例辩论法教学,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精心开发案例,案例中要隐含相对立的观点,同时要有支持观点的理由。学生课前要查阅与案例相关的资料,需要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既要了解对方的观点以及相关知识,也要找足、找齐能支撑自己观点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课外知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最后,课中教师要精心组织辩论会。在召开辩论会前,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辩论技巧的培训,如借力打力、顺水推舟、釜底抽薪、移花接木等,告诉学生辩论时要击中要害,一语中的才能取胜。除了培训学生的辩论技巧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辩论会的规则,如每一环节双方使用的时间及铃声提醒,一辩陈词、开篇立论,正反双方二辩、三辩攻辩,正反方辩手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正反方总结陈词,最后选出最佳辩手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务必遵守辩论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除此之外,会前还要在学生中选好辩论会主席、正方参赛队员、反方参赛队员、评委及点评嘉宾,正方和反方要亮出自己的立场。一切准备就绪,辩论会就可以開始了。

采用案例辩论法教学,克服了“满堂灌”的弊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学生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形成了紧密团结的班集体。在辩论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自由发挥,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愿望;另一方面让学生多方去考虑问题,有效促进了他们发散思维能力、辩论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敏锐应对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统筹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5)案例练习法。

案例练习法是指通过学习某个案例,从中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运用这个方法去解答同类作业题的教学方法。

比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场景的方法,教师精心开发了案例《点面结合——以<鸟的天堂>群鸟纷飞场景为例》。课前,教师推送案例让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中“群鸟纷飞”的内容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检查课前学习案例的情况,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讲讲自己通过案例学会了什么,再派代表汇报。这一环节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着,全班交流,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品味,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最后,教师播放拍摄的鱼儿抢食的激烈场面,要求学生运用刚刚学会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模仿课文中“群鸟纷飞”的场景描写,仿写视频中鱼儿抢食的场面。完成仿写练习后,请2~3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仿写的片段,并进行汇报交流。采用案例练习法,把学到的知识拓展迁移到同类练习中,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并复习巩固,加深记忆,教学效果显著。

又比如,教学“开音节与闭音节”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开发了案例《如何区分开音节与闭音节》,这个案例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内容是把26个字母分成势力孤单的元音部队和势力强大的辅音部队,把元音和辅音的相遇称为两军交战,从交战过程中渗透区分开音节和闭音节的方法。课前,教师推送案例《如何区分开音节与闭音节》给学生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开音节与闭音节的区别。课中,教师首先用一首《英文字母歌》导入新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模拟案例中的情境,采用案例练习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巩固从案例中学到的区分开音节和闭音节的方法。教师选了5个学生组成元音部队,把5个元音字母分派到这5个学生手中,另外21个学生组成辅音部队,把21个辅音字母分派到这21个学生手中。5个学生组成的元音部队先站立在讲台前,教师出示一个单词,如“map”,手持辅音“m”的学生和手持辅音“p”的学生马上走上前来把手持元音“a”的学生关闭起来,这时三人组成的音节称之为闭音节,手持元音字母“a”的学生要说出在闭音节中元音字母“a”的发音,并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之后,三个学生一起说出闭音节“map”的读音,全班跟读一遍……如此练习下去,学生就在教师设计的这个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开音节与闭音节,并且记忆深刻,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培养了他们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巩固、练习强化是当今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采用案例练习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熟悉,并做到融会贯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性学习。案例练习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但是要尽量做到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题量适中、分层次、多选择、答案科学,从而培养学生乐练、愿练、想练的品质。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学科课堂的案例教学“四步骤”,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基于小学学科课堂的案例教学“五方法”为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延宁.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编 刘宇帆)

推荐访问: 教学研究 学科 课堂 案例 小学
本文标题:基于小学学科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3/3116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小学学科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