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3-13 08:14:43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方法 收集资料,确定问题,检索有关文献,评价相关实证,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在应用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制定输液方案,加强留置针输液期间的护理管理,可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高输液质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循证护理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保留静脉通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穿刺部位不当,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无菌技术操作不严等原因,对静脉造成损害,易出现静脉炎。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科应用留置针的患者共836例,其中男475例,女361例,年龄23~89岁。留置针保留时间3~5d。

1.2 确定问题 应用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避免和减少它的发生。

1.3 循证 通过检索有关文献,查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资料,对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与需求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

2 循证护理

2.1 血管选择不当

2.1.1 循证 选择关节部位的血管置管,因关节部位活动频繁,留置针在血管内活动易造成血管内膜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1],导致静脉炎和栓塞。

2.1.2 护理干预。合理选择血管,避免使用下肢及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避免多次穿刺同一静脉。特殊情况需要在下肢静脉进行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减轻药物和液体对下肢静脉的刺激。输注高分子液体、刺激性强药物或液体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的血管,对长期输注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2.2 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

2.2.1循证。高分子液体、刺激性药物输入会引起局部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刺激性药物稀释浓度不够,将会增加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2],造成静脉壁的损伤。

2.2.2 护理干预。合理选择血管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输入药物及液体。在输液过程中宜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输入高浓度、大分子溶液的脂肪乳、氨基酸等减慢输液速度,并给予足够稀释;对于输血患者给予另外建立静脉通道。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应充分冲管,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对长期需要胃肠外营养患者应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2.3 输液速度过快、日液体输入量大于1500ml

2.3.1 循证 输液速度过快,大于血流速度,则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易发生血管损伤。日输入液体量超过1500ml较日输入液体量小于1500ml易发生静脉炎[3],大量液体输入使血管壁受到机械性冲击,同样使血管内皮细胞遭到损伤。特别是在下肢静脉内大量输液,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容易形成血栓。

2.3.2 护理干预 对计划长期输液患者,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每日在1500ml以内。根据药物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持续大剂量静脉快速输液患者,尽量选择深静脉置管,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

2.4 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污染

2.4.1循证 输液过程中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等致微粒污染,微粒一旦进入血管,可直接阻塞血管引起供血不足,局部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而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置管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小,消毒液未待干等致细菌污染穿刺点;消毒液通过皮肤渗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红、肿、硬结[4];穿刺技术不佳或留置针型号选择不合理,留置针太粗导致血管壁受到刺激;对穿刺部位固定不恰当造成针头在血管内滑动血管内膜受到损害,导致静脉炎。

2.4.2 护理干预 配药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微粒污染,穿刺前严格检查输液器、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或过期禁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化洗手,消毒面积要超过敷料覆盖面积,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逆行侵入血管。消毒液一定要待干后再穿刺,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情况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穿刺、送管、固定技术。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与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

2.5 置管期间护理不当造成污染

2.5.1 循证 置管期间敷贴污染、潮湿、脱落、输液器或肝素帽未及时更换,造成细菌污染,导致细菌性静脉炎。

2.5.2 护理干预 观察贴膜的情况:如发现贴膜有污染、潮湿、脱落时应及时更换;输液器每日更换,在输血、血液制品及脂肪乳剂时,每日更换肝素帽,防止造成细菌的滋生。加强对患者留置针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置管肢体勿过度活动、碰撞、或局部摩擦;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为防止液体外渗,嘱患者将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静脉上方衣服勿过紧影响血液回流。

2.6 冲封管操作不当

2.6.1 循证 输注大分子液体、刺激性药物后未冲管或冲管不彻底,药液滞留刺激血管;封管液用量过少,推注速度快、封管时未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等致药液回流,刺激静脉壁[5],导致静脉炎。

2.6.2 护理干预 将大分子液体、刺激性药物于中间输注或输注毕用生理盐水20ml彻底冲管后,再用5ml肝素钠封管液脉冲式正压封管,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推注时避免速度过快,以免损伤血管内膜。

2.7 机体免疫力低下

2.7.1 循证 免疫力低下时,患者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易发生静脉炎[6]。

2.7.2 护理干预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给予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对血管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需要静脉高营养患者尽量给予深静脉置管。

3 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我科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013年6月~11月开展循证护理前我科住院患者应用留置针753例 ,并发静脉炎69例(9.16﹪),Ⅰ度35例,Ⅱ度28例,Ⅲ度6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开展循证护理后我科住院患者应用留置针836例,并发静脉炎33例(3.95﹪),Ⅰ度27例,Ⅱ度6例。

4 讨论

应用循证护理指导护理过程,以临床中的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将研科成果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提高了输液质量。护士在寻找科研证据,查阅大量专业相关资料过程中也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更新。循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惠玲,张明珠 .非穿刺损伤引起化疗药外渗的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⑴: 571.

[2] 黄仕明,王秋梅,张昌美,等.静脉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后两种封管方式与静脉炎的相关性探讨 [J].吉林医学,2009 16 (30):1761.

[3] 武海珍,邓桂珍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8.

[4] 郑锡莉,钱小毛.静脉留置针污染的病原学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9 16(19):2109.

[5] 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当代护理,2010 05 45.

[6]孙伟霞,曲建平,赵耀涛.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机理与预防措施研究 [J].中国医学装备,2007,04(12):38~39.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 留置 静脉炎 护理 预防
本文标题: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3/3097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