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医学生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

发布时间:2022-03-10 08:53:55 | 浏览次数:

摘要: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后继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才能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和谐的诊疗活动。本文通过对当前医学生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构建人文关怀的具体对策,即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对血透患者的同情与关爱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关键词:人文关怀;血透;临床轮转;医学生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注重“以人为本”、"医者仁心"、重视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方向。医师若缺乏人文素养,便无法理解和应对隐含在医学技术背后的文化、伦理特质而衍生出来的许多问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尿毒症患病率、存活率的提高,各血液透析中心血透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医师的需求明显增加。医学生主要是肾内科研究生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均需进行血透中心的临床轮转。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伦理道德,加强其推理能力、逻辑演绎、敏锐观察、明辨是非及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其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1]。本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重视人文关怀,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进行探讨。

1血透室诊疗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医疗实践中的人文关怀,是在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断治疗之外,满足他们在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关注其生活质量,维护其尊严和价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体现对人和人的生命的全面关爱。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

血透室患者具有不同于其他诊疗单位患者特点,主要表现为:患者平均年龄较大,老年(65~80岁)和老老年(>80岁)患者比例明显增高;肾脏病病程长,血液透析的透析龄较长;合并症多,除了尿毒症,常长期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等;长期规律就诊,一般3次/w至血透中心进行治疗,4 h/次;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不一,部分家庭对患者缺乏生活和情感上的关心,患者常有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大多数患者长期与医生以及其他尿毒症患者打交道,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知,所谓"久病成医",但往往一知半解,因此对具有一定经验的肾内科或血透室医生比较信任,但对医学生或刚工作的年轻医生则不然。

因此,血透室诊疗中的人文关怀就要求医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术以取得患者的基本信任外,还需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认真负责、体贴入微,具备超乎常人的耐心,对患者的疾病与痛苦予以充分的关注、照顾,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努力营造善待生命、积极向上的氛围。

2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医学生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2.1医患沟通能力不足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师掌握患者真实情况的主要渠道,也是患者信任医师、配合诊断治疗的基础。医学生进入临床轮转,学习专科临床思维方法和疾病诊断治疗技术,首先要学会如何与患者相处,培养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回归度低,家庭情感支持度欠佳,在疾病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不适主诉多,感情十分脆弱。接诊医师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和这个特殊的群体交流和沟通,但初次进入专科临床轮转的医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此外,某些患者和家属出于保护患者或有不信任、怕麻烦的心理,不愿意配合,学生也会因为临床经验、社交经验的不足而缺乏足够的信心,特别是在遭到冷漠对待甚至拒绝合作时常常束手无策。

2.2对患者的同情与关爱不够 当前,医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从小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可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关心或不懂得关心他人[2]。面对沟通不畅、细致琐碎、诊断治疗操作相对专科性强的血透室诊疗工作会产生畏难情绪,在轮转中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不能给患者真诚的关爱。同时,学生缺乏照顾老人的经验,甚至个别学生对久病卧床或出现尿毒症远期并发症(如明显色素沉着、退缩人综合征等)的患者出现害怕、厌恶的情绪。

3构建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的对策

3.1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血透室的诊疗规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其自身的行为也常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并重,加强临床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保证。因此,临床带教者应当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在教学工作中严谨务实、诚挚热情、庄重文雅,建立良好、互信、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医患关系,使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与道德内化的修炼,在临床轮转中体会人文关怀的意义和内涵。

3.2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师诊断治疗疾病的前提。正如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岗宣言》中所言:"所有医师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医患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对疾病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血透患者尤其容易对"生面孔"产生不信任,只有充分地相互沟通、达到彼此理解,才能实施较好的诊疗。结合血透室患者的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主要进行以下沟通技巧的训练。

3.2.1语言沟通技巧 向患者交待病情时,需要考虑其感受与理解能力,使用的语言应当通俗易懂,说话留有余地,不讲绝对的话,保持语言沟通的有利性和灵活性;注意运用恰当的语速、语调、声调,使语言表达清晰,并体现出对其的关爱和体贴;注意双向交流,和患者谈话时,不只是讲话,并且要学会听,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的表述,谈话过程中善于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和言辞导向。此外,不随便评价他人的治疗。血透患者的长期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医务人员对其认识和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若轮转的医生中随便评价他人的治疗,容易导致病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疗纠纷[3]。

3.2.2非语言沟通技巧 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保持亲切的微笑、自信而温和的目光可以缩短与患者的心理距离,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同时也赢得患者的尊重。体格检查时除了保暖之外,尤其应该注意血透中心的透析病床间一般无床帘,体格检查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使用衣物、被褥或屏风进行遮挡。可以运用手势、治疗性触摸等方式使患者感到理解、安慰和支持,但在得到患者信任前应避免随意接触患者血管通路,尤其是透析过程中正在使用的动静脉内瘘,以及透析导管等。

3.2.3常见医疗场景和特殊医疗场景的沟通技能训练 准备好若干个常见的透析案例,和医学生轮流交换角色扮演练习,通过反复的扮演实践和体验,体会到作为医生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沟通问题,学会体验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寻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临床上一些较困难的沟通场景,也是医疗纠纷的多发场景,如告知坏消息、对危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并特意将一些较极端的人格特征(如偏执、抑郁等)、较特殊的背景(如文盲、老年人等)融人到案例中的患者或家属身上(也是临床中医患矛盾冲突时常见的),以增加沟通难度[4]。经过多次的训练,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3培养学生对血透患者的同情与关爱 以往医学生泌尿系统尤其是尿毒症的学习内容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方法,几乎不涉及相关的人文知识,也缺乏相应的教材。且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被家长悉心照顾,缺乏出自内心同情和主动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面对血透患者这一长期患病治疗情感脆弱的特殊群体,学生更需要耐心、同情,给予关爱。

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后继者和接班人,必须认识到医学是以人为本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在沟通交流和诊疗操作中融人人文关怀理念。而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中也要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紧密融合起来.培养出具有高技术水平和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合格医学生。

参考文献:

[1]魏文君.浅谈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22-23.

[2]林晖,魏永越.实施"三早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227-230.

[3]邱秀蓉,张素珍.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397-398.

[4]朱婉儿.医患沟通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张燕

推荐访问: 轮转 缺失 临床 构建 关怀
本文标题:医学生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0/2965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医学生在血透室临床轮转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