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广闻博见

发布时间:2022-03-06 08:21:47 | 浏览次数:

全球变暖造就北极天然心形湖

严寒的北极看起来不像一个能找到浪漫的风景的地方,但事实正好相反,大自然选择这处寒冷而美丽的北极地带,留下它的惊人杰作——一个心形湖。

随着气候变暖,覆盖在这个地区的冰层慢慢融化,冰川在缩小过程中留下的冰块,在地面上开凿出一个心形洼地。这个心形洼地的面积大约是36米×27米,里面充满了冰雪融水。

法国摄影师布鲁诺·马卓德在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拍到了这张令人震惊的北极风景照。这座距离北极约100千米的挪威小岛,是地球上最靠近北部的人类居留地,不过这里的人口数量远不及北极熊多。

动物语言多种多样

美国一组研究显示,动物在与同类交流时,能够提高或压低声音,或者为了从吵嚷中脱身而打个大哈欠。

研究人员的发现包括:

●在蛙声鼎沸的时候,一些雄性灰树蛙会减少鸣叫次数但提高音量。换言之,当这些青蛙正在大合唱的时候,希望引起雌蛙注意的雄蛙会改变鸣叫的节奏,以求在合唱中脱颖而出。

●科学家使用麦克风记录后发现,尽管野生瓶鼻海豚在群聚情况下叫得更多,但它们在处于大群海豚中时会降低音量,因为这时它们的叫声更容易被淹没在群声中。

●当巢里的一窝小鸟都激烈争吵着要求喂食时,树燕雏鸟会调整自己的叫声音量让父母听到。

●较大群体中的卡罗来纳山雀与较小群体中的相比,前者叫声中包含的信息更多。

这些结果可能意味着,动物具备的用于学习发声的神经可能比人们先前认为的多。

人造电磁场成为动物杀手

德国一项研究表明,手机、音响、输电线以及其他人造磁场、电场和电磁场正在大范围破坏自然环境,造成鸟类和蜜蜂迷失方向、无法繁殖甚至死亡。

萨尔州大学讲师乌尔里希,瓦恩克博士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人造电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他说,人造磁场、电场和电磁场空前密集,压倒了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信息系统”。

自然界的电场和磁场对“物种的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百万年来,物种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电场和磁场判断出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时间,并找到对付恶劣天气的办法。

但现在人类发射的电磁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表面存在的自然界的电磁场能量和作用力,依赖自然磁场辨别方向和导航的动物,因为强大得多且不断变化的人为电场、磁场和电磁场的干扰而陷入混乱。

瓦恩克的研究表明,受输电线周围产生的电场影响的蜜蜂会相互残杀,甚至杀死幼蜂,而受到手机电磁波信号影响的蜜蜂会部分丧失飞回家的能力。

月球表面没有水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想搞清楚月球表面是否存在冰,因为如果有冰,那么未来的月球基地可以利用冰制造供人呼吸的氧气以及供航天器使用的燃料氢。

由于月球大部分表面都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因此冰只能存在于阳光终年照不到的少数几块区域——极地附近某些环形山的内壁和底部。可能存在冰的一个环形山是直径约20千米,高4千米的沙克尔顿环形山。

但日本探测卫星拍摄到的图像,给沙克尔顿环形山存在表层冰的想法泼了冷水。由于环形山的部分地区常年处于背光面,因此探测器依靠对面山壁反射的太阳光获得拍摄照片所需的光线。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分析报告中称,该地区的确非常寒冷,有冰存在的条件,但发射系数显示表面只存在土。即使环形山内部的确有冰存在,冰的数量也极少,并且与土混杂在一起。

发现树木落叶的原因

落叶树木通过一种复杂的细胞机制使树叶脱落,这些树叶在夏天发挥着“太阳能电池”的作用,不过到了光照不强的冬天就显得多余了。

每片叶子的底部都有一个特殊的离层。当秋天来到的时候,这个离层中的细胞就开始膨胀,从而减缓了树木向叶子输送养分的速度。一旦离层被阻塞,一道破裂线就形成了,并逐渐向下移动,直到叶子最终脱落。落叶的伤口处会再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水分蒸发或虫子进入。

研究人员说:“这一过程有几种不同的基因参与。我们正在研究,不同的基因是怎样共同参与树叶脱落过程的。”不过,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树木落叶的原理同样也适用于花瓣或果实的脱落。了解这一过程对于果树培育和花卉业有着特殊意义,因为这样可以设法确保果实在成熟之前留在树枝上。

沉睡能增强记忆力

荷兰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过浅会对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造成影响。如果没有沉睡期或者沉睡期过短,人对此前学习内容的记忆会比正常睡眠时差很多。

研究人员挑选了13名年龄在52至68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女性。研究人员让接受测试的女性在睡觉前看一些房屋和风光的图片,并对其中一半的人的睡眠进行监测,当脑电波显示已进入沉睡时则发出一声轻微的嘀声,音量的大小足以对沉睡者造成干扰,但又不把她真正吵醒。

第二天,接受测试者会继续看其他的图片,并指出其中是否有昨天看过的图片。在学习和回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记录下测试者的大脑活跃程度。虽然两组测试者睡了同样长的时间,但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别;缺乏沉睡期显然对记忆力造成了影响。

1个胖人每年多排1吨二氧化碳

保持苗条的身材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利,而且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英国研究人员指出,体重超重的人,无论是吃还是行方面,都比瘦人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平均每年比瘦人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从而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粮食生产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较肥胖的国度对粮食的消耗更大,产生的温室气体会更多。在人口基数相同的情况下,像越南这种人口普遍较瘦的国家,比像美国这种几乎40%人口都是超重的国家,平均每人少摄入20%的粮食,从而产生更少的温室气体。与此同时,跟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也会减少,因为运载瘦人消耗较少的能量,而且胖人更倾向于乘坐小汽车出行。

清理600万吨太平洋垃圾岛

一个科学家小组于6月从旧金山出发,到太平洋公海给一个“21世纪的大陆”绘图并对它进行探测,这个“大陆”危害极大,而且在不断漂移,面积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2倍,构成物是600万吨废弃的塑料。参与这项远征活动的科学家希望通过这项任务,开始回收利用在北太平洋中部形成的这个垃圾岛。

大量塑料瓶盖、塑料袋、高频绝缘材料和微小的塑料芯片漂浮在海面上,阳光和海浪慢慢分解它们,使它们变成小碎片。这些碎片悬浮在海面下,试图给这个塑料大

陆绘图的船只和卫星根本看不到它们。研究发现,这些碎片的数量是浮游生物的6倍。

据联合国的环保项目估计,每平方千米的海水中含有18 000片塑料垃圾,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总量超过1亿吨。北太平洋环流系统的正式称呼是北半球亚热带聚合区,科学家认为这里的塑料垃圾最多。

用碳纳米管制造最小白炽灯

美国科学家使用一个碳纳米管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白炽灯,灯丝长1 4微米、宽13纳米。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个钯和金电极分别黏附于碳纳米管的两端,碳纳米管则穿过一个硅芯片上的细小的洞,被置于真空中。当电流通过碳纳米管时,碳纳米管被加热并且开始发光,每秒释放出几百万个光子,其中的几千个光子进入眼睛。

科学家制造出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白炽灯,主要用它来作为一个“桥梁”——沟通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之间的不兼容。

热力学第二定律称,熵随着时间而增加,但是,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并不是单向的,无论你前后移动,都不会增加熵。那么,如何从量子力学理论过渡到热力学理论呢?专家认为“量子力学应用于具有非常少的粒子的系统;热力学则应用于非常多的粒子。我们还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应用于中间区域,这个灯泡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太阳风暴导致火星海洋消失?

美国国家宇航局局(NASA)的科学家在对有关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火星表面水的消失很可能也是太阳风暴造成的。

科学家认为,火星上曾经有过大片大片的海洋,这些海洋完全能够孕育生命。然而,这些海洋由于不明的原因在35亿年前消失了。

科学家还表示,太阳爆发会对火星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火星的“自我防护”功能不是很强。与地球能全面防太阳磁暴轰击的能力相比,火星只有个别地区有微弱的自我防护能力。

因此,科学家们推测,火星一旦受到强烈太阳风暴的袭击,那么它所要承受的灾难是相当严重的,这也许就是火星表面海洋消失的一个可能的原因。

中子星表面比钢铁坚硬100亿陪

中子星是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形成超新星时残留的内核,它是密度非常高的天体,相当于将太阳的质量装入一个直径仅有20千米的球体内,中子星能够每秒旋转数百次。由于超强的引力作用和旋转速度,中子星可在时空中形成较大的“涟漪”,但如果其表面包含隆起或其他瑕疵,时空中的“涟漪”将出现不均匀性。

中子星的表面被认为是由富含中子微粒的结晶层,是一种固体坚硬的外层。在近期的一项最新模拟实验中,美国研究人员声称,中子星的表面要比想像的更加坚硬。岩石和钢铁之所以会断裂是由于该材料中存在着间隙和其他瑕疵,受压时很容易出现断裂。但在中子星表面的巨大压力作用下,其表面上的间隙和瑕疵将被完全消除。中子星表面的原子排列得比钢铁更加紧密,其强度是钢铁的100亿倍。

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从0.8亿年前恐龙骨骼中提取出“血液”——胶原蛋白、血红蛋白等细胞组织。

最初,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将研究目标定位在发现第一个恐龙活性组织上,在之后的研究中才从暴龙腿部骨骼中发现了胶原蛋白,但在挖掘过程中胶原蛋白组织遭到了破坏。因此对恐龙蛋白质的研究分析工作要求十分高,要求提供蛋白质序列、较好地保存样本从而避免被污染,并从其他实验室得到证据分析。

目前,研究人员对掩埋在砂岩层中0.8亿年前食草鸭嘴龙的一段未破坏腿骨进行了研究,采用较新更有效的质量分析仪辨别了蛋白质序列。通过研究,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胶原蛋白,还发现了血红蛋白、弹性蛋白和层粘连蛋白,这些是类似血液和骨骼细胞的组织。发现这些胶原蛋白将有助于更好地揭晓恐龙进化之谜。

推荐访问: 广闻博见
本文标题:广闻博见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6/2883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广闻博见》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