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

发布时间:2022-03-03 08:05:39 | 浏览次数:

摘要:高职教育应针对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传统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体,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高效快速地掌握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技能。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项目教学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应以区域或行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

从驱动机制来看,高职教育是职业需求驱动的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的是某一岗位或某些岗位的关键技能与职业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为标准,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针对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课程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既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要考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类课程的比例,因此,必须构建以实践为主、以知识为辅、以项目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培养面向市场的高技能企业人才。

项目课程的结构特征

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对职业教育而言,就是将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核心,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任务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按照工作体系的结构设计课程结构,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学生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学生提供的一项服务。

学生通过项目课程的教学,可以掌握企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体验并经历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提升对职业工作的感悟,增强对企业生产与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统筹能力。项目课程的设计在顺序安排上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先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笔者对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目的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选用、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具备运用标准、规范、手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课程包括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两部分内容,在现行教材中,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相对独立、完整且自成体系,必须经过精选、融合、删补、贯通及相互渗透,优化整合成项目课程。在项目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以任务为载体,将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单元,确定每个单元课程的目标。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课程内容编排的依据是项目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由于项目不同,具体内容是不会重复的,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得到不断提升。

项目教学应整合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与应用性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可按一般通用机械的设计过程安排,将有关工程问题的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学习,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重点,把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变为应用型教学模式,以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产品为主线进行教学,在项目驱动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机械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如“平面连杆机构”一章,学生普遍感到四杆机构的类型多、应用广、内容繁杂、不易把握。可设计“家用缝纫机的拆装”项目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缝纫机的基本构造及各重要零部件的名称、功用。以及引线、钩线、挑线、送布等四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对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平面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形成感性认识。对“家用缝纫机的拆装”中涉及的平面机构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可先由教师进行讲授,再由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深化学习,使整个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查阅更详细的专业理论资料,而不是一定要学完完整的学科知识,这样的理论知识学生能真正掌握,而且更有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具体的项目,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项目教学应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项目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项目课程开发应以工作分析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应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是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与理论,这决定了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的繁琐性,教师必须对各种零件的工作性能与适用场合等进行对比,对其在机器中的功能、相互影响、装配关系等进行分析,找出各零件间的关联与差别。对看似相互独立但实际上有共同点和联系的章节,应分析总结某些普遍规律,用一条或几条线将其贯穿起来,使知识由实际需要引出,而不是由知识体系引出。如在讲授“联接”时,笔者设计了“拆装固定联接”项目(包括拆装螺纹联接、拆装键联接、拆装销联接三个子项目)课程,先给出部件的装配图,进行识图学习,了解部件的结构特点、传动系统以及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明确其用途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拆装。在此过程中,自然引出了螺纹联接、键联接和销联接的相关知识点,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学会了拆装双头螺柱、螺钉、螺母、键联接、销联接,而且能读懂固定联接装配图及其零件图,同时掌握了固定联接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拆装自行车”项目中,笔者设计了链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传动特点、中轴和前后轴滚动轴承的结构与标准滚动轴承的不同、车座弹簧的参数改变对弹力与舒适度的影响及车把转向机构的分析等思考题,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链条松紧度的调整与轴承的安装与调整,由此从理论上引出了链传动、滚动轴承、轴的结构设计等相关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项目教学应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衔接,项目设计要有典型性和综合性可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

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遵循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状况、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若干个典型的任务。教学顺序应按照项目编排展开,项目设计可以是跨工作任务的,只要能服务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就行,不必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其实质是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学科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及实践是为了验证理论的问题。如“减速装置”项目课程包括带传动减速器、链传动减速器、齿轮减速器和蜗杆蜗轮减速器四个子项目,教师应通过试验、演示、CAI课件等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而不是仅进行理论推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如不同零件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失效形式、设计准则、材料选择、参数的正确选取、承载能力的计算及结构设计等。其中“齿轮减速器”项目课程涉及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的知识点,还要用到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应注重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配合,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意识的训练。

几点结论

以“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在一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的项目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企业实践中的众多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应对实际问题、解决机械工程难题的能力。项目化课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项目设计要有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应把单一的工作任务与整体的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并与最终产品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建构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2)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设计项目既要贴近企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又要贴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具有可行性。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涉及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对于较大的项目可以分解成单元进行教学,不要期望通过一个项目实现所有能力的培养,每个项目应该有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一般每个单元应有4-6个学时,以使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可以获得成就感。(3)实施项目化课程必须有充足的设备条件予以保证。目前职业学校的技能训练多属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尚未占据主体地位,实训条件总体上还不够完善,教学环境尚缺乏企业氛围,有待于开发项目化课程学习的训练设备。

推荐访问: 高职 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 课程 基础
本文标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3/2764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