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世还需应心
一
师:同学们,读读第八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辛苦)
师:一桶水可重了!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儿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小朋友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把写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读一读,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孩子的表现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引导学生以“喜欢”和“不喜欢”的两种情感来读。)
师:我们来读读老爷爷的话。
师:大家读懂了老爷爷的话了吗?(引导学生从“赞扬”和“批评”两方面来回答。)
师:谁来把老爷爷的话再读一读?(指名读、悟读、齐读。)如果老爷爷再往下说,会说什么呢?(批评、赞扬)
师:大家想象一下,老爷爷会怎样批评前两个孩子呢?谁来说一说?
师:大家再想象一下,老爷爷会怎样赞扬第三个孩子呢?谁来说一说?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片段。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赵希斌博士在一次报告中以此为例,指出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引领的主导价值观令人匪夷所思,并且有违人文关怀。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要懂得孝敬父母。
赵博士提到最后老人说的话时,他认为这句“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太过残忍了,另两个孩子一个翻着跟斗,一个唱着歌让妈妈们着迷,难道就不是儿子了吗?“不是儿子”这是多么严重的性质啊。他对这种全盘否定表示遗憾。显然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烙上了传统道德印记的主导价值观,而忽略了对当今某种社会意义上的非主流价值观的人文关怀。我们该怪老师吗?老师显然很委屈,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如果不按照教材既定的意图设计,万一考试,学生碰到相应的选择题、问答题之类的,他们该如何应对呢?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就是明知这样的价值引导有问题,他们也不会作勇敢的纠正。如此,教师为了应试,忽略了一些看似非主流的价值取向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但是,仅仅都是应试作的怪吗?针对教学现状,我们不妨三问:
1.选文的“范式”,在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纠结的是谁
选文内容的结构、编排和表述要符合新课程的标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同时,强调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构成了语文选文的范式。一篇文章一旦作为教材进入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学习的文本,它就不仅具有文本原初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具有了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价值承载了教学的价值以及社会的责任和需求,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三个儿子》作为选文的意义,其倡导的课程价值取向显然是无可厚非的——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见,这种既定的价值取向是在把相关作品选入教材的那一刻就已经定型定性了。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为了凸显主流的价值取向而萎缩了看似非主流的东西,是选文的需要。但事实证明这并不科学,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文的态度注定了这一场价值取向“主”与“非主”说的纠结来源。
2.选文的教学,在常规与超常规之间教师可否做主
这里所谓的常规教学,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忠实于选文的意图包括选文对既定价值取向的认可,一丝不苟地据此展开对选文的解读,并扎扎实实地实施相关的课堂教学,就是有不同见解也不越雷池半步。上述对《三个儿子》的设计片段就是常规的典范。而所谓超常规指的是应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超越和突破,具体表现为对教材的质疑,解读的独特以及整体性的思维。常规与超常规谁说了算?教师自己可否做主?作为一线的许多教师其实未必会意识到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已经不仅是课程论专家的权利,新课程已经赋予了一线教师这样的权利。但是正因为缺失了这样的理念,一些教师对选文的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学参考资料或者现成的教学设计既定的目标上,唯教材、教教材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依然时时可见,真正能“用教材教”的教师并不多见。究其本因,其实还是教学理念开放与否的问题,毕竟对有些常规的质疑和突破还是需要认识和勇气的。
3.选文的开发,为了应世还是应心
潘新和老师在《语文课改的出路:表现与存在》中认为:所谓应世就是应付生活,应付生活,主要属于物质需要,应心可以理解为应付自我(心灵),主要理解为精神需要。作为学生来说,应试是应付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本体论,缺失的恰恰就是最能体现人的特性的自我实现的言语动机,忽略了‘应付自我’、‘应付心灵’、实现言语潜能最大发展的‘存在性’需要。这就势必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写作学习的普遍的厌倦。”由此可见“应心”的必要。但现实的应世论和应世现象至少目前为止是无法回避的,所以,遇到《三个儿子》这样的选文,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考虑过仅仅应世是不是就够了?应世与应心可否兼顾?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的教师如何实施教材的开发,这就需要考量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我们不妨为《三个儿子》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你对老爷爷的话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在信息对称的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特长培养如火如荼,相信我们的学生有自己的识别能力,那就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的呢?给予他们具有自我意义的言语动机的机会,而不是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一味强调德性而悖离了人性的关怀。
二
显然,就价值导向的“主”与“非主”的话题,上述三问只是在意识层面进行了初步的诘问,旨在说明,贴上应试的标签并不能回避其他现实的问题,应试不是唯一的本因。选文的范式、教师的理念、教者的水平等等无不制约着“主”与“非主”的导向。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追求?
1.拉近应世与应心之间的距离:从敬畏教材走向敬畏人的价值
作品一旦上升为教材,教材既定的性质具有“范”的特点——所谓范文,就是样本,就是榜样,其权威性是令人敬畏的。但要拉近应世与应心之间的距离,我们必须从敬畏教材走向对人价值的敬畏。“人的价值是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对社会作出贡献,并且得到社会的肯定。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于人格得到发展,尊严得到维护,并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这篇文章与《三个儿子》看起来有相似之处,有的教师从所谓主流的价值取向来判断这篇选文的意义,把弘扬小猴的长远打算和聪明能干作为主导。其在教学目标陈述时就作了如下目标的设定:“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这样确定的目标下的小猪和小牛的思维方法就是不正确的了。其结论即是,人人都应该用相同的生活方式,过步调一致的生活,这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显然是悖离了人的多重价值取向。而另一位老师则作了不同的处理。以下是设计片段:
师:(总结课文。)
1.出示:比一比,看谁的做法最好?
2.分组讨论、交流。
3.请同学各抒己见,说一说谁的做法好。
师:(学生讨论后,总结)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虑得很长远,我们给小猴加三颗星。我们一起夸一夸小猴。(生齐说:“小猴!小猴!你真棒!”学生边说边拍两下手)
师:那么小猪、小牛的身上有没有优点呢?(指名回答)
师:小猪、小牛的做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在它们身上也有可取之处,我们给它们加两颗星。(闪烁两颗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性格各异,然而都很可爱,小猪憨厚得可爱,小牛的可爱在于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主”与“非主”问题的引导上并未出现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教者所设计的请同学各抒己见,说一说谁的做法好,并寻找小猪和小牛身上的优点,无论从应试还是应心的角度,都作了必要的兼顾。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德智体和谐发展,心理学关于个体发展的不同层级分四层,第一层级:全面和谐发展;第二层级:和谐发展;第三层级:一般发展;第四层级:片面发展。陆启光老师在《课程价值取向》中认为:“这四个层级从高到低排列,不同层级对人性与科学的要求有所不同。片面发展是鲜明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文艺复兴时期以个性为取向,要求片面弘扬人性。进入现代社会后,又片面推崇科学,以科学为取向。由这二者作取向培养出来的人常常引起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都会引起人性的异化。”可见,唯教材而忽略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片面的发展。
2.缩小“主”与“非主”之间的认识偏差:从功利性思维走向整体性思维
教材的主流价值取向与非主流价值之分实际是“主”与“非主”之间认识上的偏差。绝对的“非主”其实未必存在,不过是相对主流而言,其实质是功利性的思维在作祟。
有段时间,网友针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用书第7册童话单元的课文《去年的树》一文的主流价值取向进行了热烈的争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这样的选文时,硬是把当前热门的环保教育纳入了本文的主流,好像友情、诺言这样的取向就可以矮化,甚至淡化至无。可见应世观念的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解读设计教学的角度。因此,语文教学要缩小“主”与“非主”之间的认识偏差,必须从功利性思维走向整体性思维。所谓整体性是辨证思维的重要特征,整体性思维倡导把事物作为整体来思考,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待问题。薛法根老师设计教学的《爱之链》一课,堪称从功利性思维走向整体性思维的典型案例。以下是实录片段:
师: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叫“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彼此之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细节并不知道,而我们读者却好像是上帝,对这一切全都知道。而那些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的细节,却往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仔细读一读这篇小说,用心感受一下那些“人物不知道”的细节,可以在边上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专注地阅读体会,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专心!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交流的时候,先说一说你所发现的那个“人物不知道”的细节,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同一个细节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补充。
生:老妇人不知道的细节是乔伊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乔伊已经失业了,并且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
师:你能将小说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很好!读小说就是要注意前后联系。请继续!
生:照理,乔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心情肯定是很糟糕的。(师插话:凄凉)心情很是凄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乔伊还是热情地帮助了老妇人,最最重要的是没有接受老妇人的钱。这一点,让所有读过的人都很感动。
师:你说得真好,这份感动,有个名字,就叫——
生:(齐声)爱!
师:身处困境,满目凄凉,却依然热心助人,毫无怨言。这样的人心中有的是“大爱”!老妇人不知道,而我们却知道!
显然,上述设计教者抓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是设计的匠心之处,更是整体性思维的体现。因为这样的结构特点不大可能成为考试的内容,但却契合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正所谓“应心”。如果薛老师也仅从应世的主流角度来考虑教学,也许就失去了本课的精彩。所以,从大处着眼,整体考虑,摈弃功利,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亮色。
3.放大教师专业水平的效用:学习、学习、再学习
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典范性作品或有典型意义的文章。但丰富的课文内容并不要求每一个方面都要交给学生。取舍之间很重要,尤其是文本价值取向上的把握,需要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语文功底。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薛法根老师《夜雪》一课,是古诗教学的超常规案例。薛老师运用“还原法”以三个问题拉动了全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个问题:晚上外面下雪,诗人也就是作者,他在哪里?从这首诗找到答案,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
第二个问题:他既然睡在自己的被窝里面,又没起床,外面下雪,他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一行一行地读读看,轻轻地读,每一行里面有没有依据?你能不能看出来?
第三个问题: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
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体悟意会的过程,在薛老师的这堂课上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超常规的“还原法”的魅力,“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家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像出来,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不愁没有矛盾。”这是让学生觉得适切的读诗方法,简单实用,利于学生在最方便的条件下习得古诗。
请看,“诗人在哪里?”“诗人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诗人写的是大雪还是小雪?”学生只要回答得上这几个问题,有关诗的一切疑问都会迎刃而解,变得轻松自然。薛老师在这堂课上并不纠缠于古诗的价值取向,而是提出三个问题,显然是给予了学生一种方法,一种让学生接近古诗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解诗意,又能在形式上对诗人的遣词以及诗情进行一定程度的品味,堪属妙招,也足见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及教学功力。
当我们在质疑对文本的教学,在常规与非常规之间能否做主的时候,薛老师用真实的课堂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超越常规,除了有决战课堂的勇气,更需要一份厚实的积淀。那个时候,我们大可不必再在“主”与“非主”的价值取向上大费周章。
不禁再次想起窦桂梅老师在自述个人成长经历时说的话:“我的发展只有一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同样不只是为了应世,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答自我的内心吧。
(蒋惠琴,武进区星韵学校,213100)
推荐访问: 还需本栏目阅读排行
- 1“圆”审美视域下壮族民间舞蹈“圆”美探索
- 2党员各种谈心谈话记录 学生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4小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 5中南海里的“除四害”\“大炼钢”行动
- 6浅谈高原之宝牦牛奶制品的营销策略
- 7党支部会议程序 党组织开会
- 8202X年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三篇 关于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准备情况的报告
- 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方案例文稿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0美国海军航天遥感技术述评
- 11学校2021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快递行业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2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师生错峰就餐实施方案 中小学疫情期间食堂错峰就餐方案疫情防控食堂错峰就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