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有效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2-03-02 00:05:10 | 浏览次数: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并特别强调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学模式转变,由“以课堂为阵地”向“以社会为阵地”的开放性教学模式转变。本文结合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开放教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手段和开发教学评价等途径,阐述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构建与运用。

关键词:初中思品 开放性教学 策略构建运用 人文性关怀

教育历来具有无比神奇的“魔性”效力——“它在启智益能过程中,既可禁锢人们的活力思维,又能激创人们的思维活力。”在科技信息大力支持下,社会教育的多元化程度日益提升。开放性社会呼唤开放型教育,开放型教育催生开放性教学。有业内人士说:“过去教科书是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成了课程学习的教科书。”理论和实践表明: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将会为学生提供极其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活动渠道,有利于他们冲破课堂和学科的局限,在丰富多元、自由活泼的环境下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性元素。

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呢?本文在正确认识“开放性教学”适应范围基础上,主要从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手段和开放教学评价等方面,试作出简要性阐述。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适应范围

学校教育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活动。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而言,开放性元素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的任何活动环节。一是开放教学目标。必须以立足于学科育人价值、学生健康成长为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树立集“认知、能力、情感”为一体的开放性、立体性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统帅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二是开放教学资源。正确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结合基础教材以及校园、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的各类资源,加以大力开发、优化整合和充分利用。三是开放组织形式。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既可把图片欣赏、图表填写、故事续写、观点反思、时事开讲等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又能采取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辩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成果展示等形式来丰富学科活动。四是开放课程设置。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时事和生活实际等方面,为学生设置具有实际探究意义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微型课题”,通过“指定+引导+自愿”的方式,作为学期探究作业——期初布置、期末考评,充分体现“小课题、长作业”的开放性教学思想。五是开放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和“评价原则包容化”等方面。

二、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有效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开放性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开放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材固然是链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但它绝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和唯一来源。为了让学科教学更加丰富化、生动化和精彩化,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有效,我们应在“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挖掘并充分利用基础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源,为开放性教学活动不断地着色添彩。比如,在教学“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就联系历史现实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历史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再如根據实际教学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国际反恐合作、联合国机构改革、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程等极具时代性的政治信息引入课堂中来。还有,可把课程教学与历史、地理等一些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优化与整合中攫取“一举多得”的综合性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开放

现代教育论认为,“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封闭型课程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开放与发展,甚至成为教学进程中的障碍性因素。不仅如此,教学方法与形式应当随着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在革故鼎新中多加开放,努力构建丰富多元、多维互动的课程模式,切实地让教学过程灵动起来,让教学对象活跃起来,让学习体验丰富起来,让求异思维飞扬起来,从而在开放性教学活动中获取巨额的“红利”。如教学“我国人口问题”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线人满为患的社会生活状况,接着借助一些文字符号的描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有的人口状况及其所引发的负面问题。再如,对于一些抽象枯燥的学科概念和理论观点,应当摒弃传统教法,可转换为表演式、讨论式、探究式和圆桌谈话式。还有,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环境保护、中学生不宜上网等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学科知识教学,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演讲、辩论、小品、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让他们从中切实地感受和体验到利害关系。两相比较起来,教学效果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学手段的开放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它不仅是各类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发展过程,更是引领学生开启人生智慧并实现思想觉悟的渐进过程。就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而言,它是对学生开发智能、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技能培养的重要形式阵地,这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组织并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和校门,与多媒体、影视媒介、阅览室、科技馆甚至社区、街道、工厂和农村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感操守,让他们在多看、多思、多动和多悟中求取“真经”、再接再厉。比如,在教学“交通法规”基本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上街体验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的实际生活,再布置学生作如下调查:①一些社会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例;②学生安全交通事故现象及其主要原因;③实地调查行人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情况。并且要求学生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主要分为“违反交通规则情况”“重大交通危害”“主要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初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守法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获得深入性发展。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学评价的开放

在开放型课程活动体系中,如果说“开放性目标”“开放性内容”“开放性教学”与“开放性评价”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那么开放性教学评价还肩负着“承前启后”“促进循环”的重大职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应当成为教学评价活动的指导理念和实施准则。在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评价环节,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我们要坚决摒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教材中心”“应试中心”的陈旧意识和落后行为,着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且科学合理的开放性评价体系,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逐步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在评价活动主体上,要把“教师评学”与“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活动对象上,要把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与“群体(小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有效培养他们的个体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在评价活动内容上,要把结果性与过程性、诊断性与形成性等评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求赢得全面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和效果。如此而为,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科教学的开展。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实践的点滴反思

“开放性教学”,这是与传统“封闭型”教学相对而言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只有实行开放性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宽容、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和健康情感的陶冶,才能在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中攫取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情绪智力”效应。值得强调的是,开放性教学应与生成性教學属于“孪生”关系,我们要努力追求教学“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统一,如果缺乏应有的生成性,开放活动也就难以获取良好效果,或者从根本上失去应有的意义。此外,开放性教学活动应当坚持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也要达到相应的高度和深度,以充分激发学生及其学习过程的活力。还有,坚决反对那些通过煽情手段而浮现出来的“机械开放”和“伪开放”做法。“拿来主义”是我们实施教学开放的永久选择。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模式是一项方兴未艾、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实践活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点中心工作。作为坚守一线岗位的基层教师,我们应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善于反思与总结,努力为之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沈荣玲.如何营造一个开放的政治课堂[J].文理导航(中旬),2012(08).

[2]陈小东.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3).

[3]佘小龙.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考试周刊,2011(53).

[4]司长征.浅谈初中政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22).

推荐访问: 开放性 思想品德 构建 初中 策略
本文标题: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有效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2/2716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有效策略的构建与运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