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考历史,世界市场】 历史高考真题

发布时间:2021-11-06 16:21:18 | 浏览次数:

世界市场 ——2018.4.25历史课 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 从时间来看:欧洲中心(1500-1900)→美国主导(1900-1995) 1500-1900四个阶段:①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早期的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00-1945走向瓦解 原因: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的崛起;

②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欧洲的经济严重下滑;

③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④经济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抬头。

美国主导:1945-1995 (1) 建立:两大体系:①国际货币体系;
②国际贸易体系 三大支柱: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2)特点:①美国主导;
②体系化,制度化 (3)走向瓦解: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日益显露,从而导致其瓦解,新的贸易体系的形成(牙买加体系)。

②关贸总协定在调节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组织已非常必要,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1995年)。

2.从构成来看: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市场。

3.从市场内部来看:国家之间具有不平等性的特点。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强大的武力后盾等是获得主动权和优势的重要因素。

4.从形成过程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侵略和扩张,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5.影响:
①积极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当今正在构建的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1. 目标:建立公正、合理、平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经济秩序 2. 手段:①规范化,法制化。

②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

附一:牙买加体系 主要内容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规定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体系运行 储备货币多元化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汇率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包括: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国往往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时,往往会受到“米德冲突”的限制,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牺牲了其他的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财政平衡等,因而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才不至于顾此失彼。

(2)运用汇率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外贸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的制约,其功能往往令人失望。

(3)国际融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

(4)加强国际协调。

这主要体现在:①以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②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的作用。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主要特征 (1)黄金非货币化。

即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取消国家之间必须用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使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下降,促成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的建立。

(2)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经济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牙买加体系允许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并试图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用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IMF 把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分为以下三种:“硬钉住汇率( hard pegs) ”,如货币局制度、货币联盟制等;
“软钉住汇率(soft pegs)”,包括传统的固定钉住制、爬行钉住制、带内浮动制和爬行带内浮动制;

“浮动汇率群(the floatinggroup)”,包括完全浮动汇率制以及各种实施不同程度管制的浮动汇率制。

(3)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牙买加体系中, 可供一国选择的国际储备不单只是美元,还可以黄金储备、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性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SDRs),尽管如此,美元仍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原有货币体系的根本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4)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IMF允许国际收支不平衡国家可以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资金融通机制等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相机抉择。

体系评价 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体系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到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附二:经济民粹主义的主要表现 1、财政紧缩 紧缩财政是最符合民粹主义的,财经紧缩的民意基础是政府“乱花钱”,媒体总是给政府扣上“乱花钱”的帽子,笔者也赞同财政平衡,反对大幅赤字,但是这要看时候,危机时的紧缩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在经济危机时实行财政紧缩,倒霉是整个社会。财政紧缩会导致国家迟迟走不出危机。在本轮危机中,美国的表现还算不错,这是因为美国没有进行紧缩,而是在最关键时刻提高了债务上限,拯救了国家,欧盟最开始的时候是实行的紧缩,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指导奥朗德上台,欧盟才开始纠正了紧缩的错误政策,开始重新寻求“稳增长” 2、反通胀与货币紧缩    当社会已经陷入通缩时,人们还停留在通胀的阴影当中,危机之前一般伴随通胀,危机的爆发一般是“治理通胀”的结果,回顾任何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经济危机,其爆发都跟错误的“紧缩货币”有关,  但是危机爆发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再有危机前的通胀,伴随危机的肯定是通缩,但人们仍然生活在通胀的阴影当下,反通胀的民意基础是政府“滥发货币”,但这是毫无根据的。而错误的反通胀而实行的紧缩不仅会导致迟迟走不出危机,而且导致实体经济的恶化。

   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美国并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而是采取了量化宽松,美国经济虽然踉踉跄跄,但起逐渐走出危机的趋势一直不错,中国本来是本轮危机中表现最好的国家,因为中国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但是接下来中国在民粹压力下实行了错误的货币紧缩,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全面恶化,危害至今。

3、是私有化     马克思的公有化是以中下层人民利益为依托的,但是客观的话,包括中下层人民在内的人们天然的喜欢私有制,这是人性,中国毛泽东时代在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拥护者并不多,即使最穷的人他们都不太愿意将自己家的财产交给公社,政府只能不停的做思想工作,但是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时无论是什么人都非常的踊跃,这就是人性,是人性的自私,私有化成为民粹主义的一个主张,其基础也是人民对私有财产的天然情感,但是现在社会是不同的,私有并不等于人人有份,有些领域私有后也只是属于少数人,当然公有也不一定人人有份,也不一定人人得到分红,但是在自然垄断领域,私有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公有则是更低的价格。

4、 低税收或减税   减税或低税也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主张,他的民意基础是民众对政府的天然不信任,民粹分子们不遗余力的丑化政府,造成人们对政府的怀疑、恐惧和不信任,似乎取消政府而后快,而这些人对政府的正面作为则丝毫不提,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政府和市场是分工关系,市场永远代替不了政府。社会越文明,需要政府承担的事情就越多,社会在进步,经济分工在深入,政府需要做的统筹协调保障等工作就越多,低税和减税只能让社会走向紊乱和野蛮。

这些民粹主义是右翼的,因为这些都符合保守主义的特点,而且也是右翼保守主义分子一直在操弄的议题。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一样,持这些民粹论调的都是右派,在中国为右派公知,在西方也是右派政党,比如美国主张紧缩的是右派的共和党,而左派的民主党则反紧缩,右派的共和党主张减税,而左派的民主党则主张加税,在希腊反紧缩的是左翼政党联盟,在法国反紧缩的也是奥朗德的社会党,左翼人士是中下层民众的代言人,为什么左翼人士不赞同这些民粹论调呢,因为左翼人士是坚持的是民本,而不是民粹,这是与右翼的区别,以上这些论调虽然带有极大的民粹性,但是却与民本是相违背的,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冲突的,并不符合人民的实质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左派的政党和知识分子都反对这些。左翼与右翼的区别也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好人才是真正对人们好,而坏人则是打着对人民好的幌子谋自己的私利,右翼分子煽动这些民粹论调是对人们的利用。大家一定要分清为人民谋利的和利用人民的是不同人。

推荐访问: 高考 世界市场 历史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世界市场】 历史高考真题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1/1106/2283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考历史,世界市场】 历史高考真题》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