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14.小蜗牛(教案)_14小蜗牛教案

发布时间:2021-10-25 11:24:09 | 浏览次数:

14小蜗牛(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住、孩”等 12 个生字和王字旁 1 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 4 个字。

2.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必备品格力格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认识四季。

【教学难点】 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对照图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
1.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一次都没能完成妈妈的任务,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14小蜗牛)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居住 住房 孩子 小孩 玩耍 玩球 走吧 去吧 发生 发现 发芽 嫩芽 爬行 爬上 来呀 走呀 永久 许久 回家 回来 全国 全部 变化 变色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玩 全 变 ”,翘舌音“住”等。) ②学习禾木旁 1 个偏旁 “王”,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王”的字多与 (1-3) (4-16) “玉”有关。

指导写王字旁 1 个偏旁:
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王字旁,是以前学过的“王”字变化而来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如“王”变成王字旁后,长横变成了提。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A.给已学字加偏旁:巴—吧、爬;
牙—呀、芽。

B.与已学的形近字做比较:金—全;
田—回。

(2)学习多音字:发(fā fà)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树发芽了。

这里的加点字“发”读一声“fā”,意思是“产生,出现”,还有一个读音是“fà”,意思是“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分别如下:
发 fā(发现)(发生) fà(白发)(理发) ②读一读:
我发(fā)现妈妈的头上有白发(fà)了。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从字音到组词再到句子,层层推进,完成对多音字系统学习,使学生学会鉴别多音字的方法。】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发芽 由上而下地遮掩。

许多 很多。

盖 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对 妈 全 回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对”:左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
右边“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直,要落在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妈”:注意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 中线上。

“全”:“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部, “王”部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长横要舒展。

“回”:国字框,字体显宽扁。竖画都要微微往里斜,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会写字的指导,细致到位,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我们了解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还有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7-21) (22) (23-2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照图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善于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大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贝壳,我们用它们串成美丽的项链,但是,你知道吗?大海也有一条条可爱的项链,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小蜗牛)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板书:春天 看小树发芽)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注意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边读边悟,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 6.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1-2) (3-14)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仿写:
几颗草莓 几个蘑菇 几( )学生 几( )老师 几( )铅笔 几( )橡皮 几( )树 几( )花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注意说话的训练,注意多种方法的朗读,这正是重课程的语文教育。】 7.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蜗牛为什么每次都不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 因为小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所以它每次爬回来的时候季节都变了。

2.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本文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体现了小树林四季的景色特点。朗读时,一边观察图片,一边理解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读小蜗牛的话语调要稍高,读出季节的变化。

3.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蜗牛 发现 草莓 蘑菇 4.推荐阅读《小蜗牛》。

听读《小蜗牛》,了解蜗牛的慢吞吞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诵下来。

5.资料链接:《蜗牛》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联系结合图片朗读课文,练习猜字,提高了识字和朗读能力。】 四、阅读方法解密 借助图画、生活实际朗读课文 本文没有全文注音,只给部分难字注音,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朗读时,我们要借助连环画和生活实际,猜测一些生字的读音,然后放入课文中练习朗读,看是否通顺。

五、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了从春天到秋天,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顺便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

六、学会写法 学一法:语言描写 本文是按季节变化安排材料的,但季节变化并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写出了季节的变化,充满了趣味性。如:“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举一例:“怎样可能!”妈妈焦急的说,“这早上还好好的,怎样到学校就发烧了呢? 练一练:你也试着写一写人物的语言吧! 示例:老师说:“是你们的小脚踩出来的呀,你们不停地跑呀跑呀,踩破了大地妈妈的衣服,小草就偷偷钻出来了。”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蜗牛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顺便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的故事,从中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15-17) (18) (19) (20) (21) 八、主题延伸 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 夏天,荷花开了,麦子成熟了,青蛙在田里呱呱地叫着。

春天,冰雪融化,桃花盛开,麦苗返青,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冬天,雪花飞舞,河水结冰了,青蛙冬眠了,人们也穿上了棉衣。

秋天,高粱笑红了脸,果园里的果实都成熟了,大雁飞回南方过冬了。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22) (23-24) 板书设计 (课件25) 春天 玩 看小树发芽 长满叶子 草莓 小 夏天 摘草莓 回 长着蘑菇 树叶黄了 四季交替 蜗 秋天 采蘑菇 来 盖着雪 树叶掉了 牛 冬天 家里过冬 时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已经”等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推荐访问: 教案 小蜗牛 14
本文标题:14.小蜗牛(教案)_14小蜗牛教案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1/1025/1245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14.小蜗牛(教案)_14小蜗牛教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