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
武义县泉溪镇卫生院于2008年4月~2013年12月组织内外科、B超、心电图、检验科医务人员到辖区28个行政村(2013年底辖区人口总数13801)进行了每2年1轮的参加新农合人员免费成人健康体检,6年间共进行了3轮健康体检。
1 体检对象与方式
1.1泉溪镇辖区18周岁以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
1.2卫生院医务人员下村按统一标准,统一组织体检。
2 统计资料
由各社区责任医生上报各村体检资料到卫生院综合办统一统计。现将3轮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见表1。
3 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
3.1血压异常 2012年~2013年度体检血压偏高925例,占受检人数的14.81%,一次体检血压高,不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境安静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建议经常复测血压,用低盐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有高血压病史者407例,占体检人数的6.52%,建议继续治疗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血容量、心脏收缩、血管的阻力及弹性有关。血容量增加时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小;同样心脏收缩时的射血量多少也与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有关;此外大动脉的弹性也能影响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心脏收缩,射出血液,动脉血压就会上升,血压上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动脉血压就会下降,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
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明确界线。目前,我国多采用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于2009年基层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人群属于高血压的高发人群:①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②食盐摄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③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④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⑤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⑥此外,吸烟,肥胖者也易患高血压。
由此可见,高血压实际上与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远离高血压,就特别应当重视人群一级综合预防,要消除和控制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调整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等等。
在高血压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已证明,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继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量约可下降50%。
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有:①均衡膳食:均衡膳食除获得均衡、充分营养外,还要保持正常体型,避免肥胖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及低钠、高钙、钾、镁食物是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则,一般体力及脑力劳动者每日食物种类:谷类以250~400g(粗细粮搭配);蔬菜300~500g,以黄绿色为佳,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芹菜、韭菜等;水果100~200g;三份高蛋白;鲜牛奶200g;瘦肉50g;豆腐100g;鸡蛋1个;鱼虾100g;鸡鸭 100g,黄豆或花生油25g、食盐5g、黑木耳15g,有粗有细,有甜有咸,每餐八分饱;②适量运动:以不同年龄、体质、习惯选择不同运动项目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最大效果;③戒烟限酒:因烟酒可使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过量饮酒患者高血压危险性增加70%~90%;④心理平衡:是所有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血压与情绪的关系极为密切。兴奋过度、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都会使交感神经紧张,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血管持续收缩而引发血压上升,尤其高血压者更为明显。反复受到不良刺激可使血压居高不下,极易诱发脑出血或冠心病猝死。因此,平时应讲究心理平衡,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保持心情宽松平静,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看书、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等等;⑤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平时要掌握自身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如发现异常(在不同时间测定3次为准)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⑥控制体重;长期医学观察发现,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者,比较瘦的人患高血压多2~3倍,这与肥胖者营养过剩,摄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过多有关。
医学研究证实: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从未测过血压;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46.4%~57.2%,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能够得到正确治疗的仅为23.5%~33%。由此可见,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迫在眉睫。这六项措施是高血压的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运作时可依具体情况和个人的生活习惯,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掌握,量力而行。
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3.2血脂增高 2012年~2013年度体检血脂增高检出1481例,占体检人数23.79%。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
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①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②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③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④有氧运动。
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②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③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节特别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
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如果您属于下列高危人群,请您及早检查血脂,并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普通人:每2年检查1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1年检查1次血脂。
3.3血糖异常 2012年~2013年度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315例,占体检人数5.0%。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2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216例,占体检人数3.45%,建议继续治疗。
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患者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
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
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①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②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③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④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⑤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⑥坚持健康生活。
3.4肝功能异常 2012年~2013年度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谷草转氨酶(AST)偏高748例,占体检人数11.97%。人体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种氨基酸代谢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这种酶就收转氨酶。人体内的转氨酶种类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检查到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简称AST).这两种转氨酶在人体脏器中,肝脏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清中总含量的100倍,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浓度绿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细胞没有坏死,只要肝细胞有病,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也会大量地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转氨酶浓度的明显升高,常先于絮状或浊度试验出现,又在肝炎早期症状之前。因此,血清转氨酶的活动性是肝细胞损伤的非常灵敏的指标。
正常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0~40单位,谷-草转氨酶(AST)为0~40单位。但是转氨酶除在肝脏外,还可分布在心、肾、骨骼肌、胰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有病时,也会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会升高,但由于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诸如胆囊、胆石症、早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诊断为肝炎,而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血清转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而且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大(在正常值4倍以上),且持续时间很长(大于1个月);②肝病时,转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不能区别肝病的性质。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能使转氨酶升高、③在临床上如发现转氨酶(特别是ALT)下降,而胆红素反升高,往往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④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可以正常。
肝功能检查对肝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但还没有一项实验能全面反映肝脏情况,原因复杂,而且可能有多种原因影响及相互影响,少部分原因不明,不能单靠转氨酶来诊断或否定肝炎,必须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全方面分析,方能诊断。
4 讨论
经过3轮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发现与生活习惯相关疾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原因是可能是:①辖区近几年工业发展较快,环境污染加重;②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③居民对各种慢病的防治知识缺乏了解。今后对策:①政府应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②政府应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③当地卫生院社区责任医生要加强各种慢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包括门诊口头教育、利用家庭访视机会进行口头宣教、发放宣传资料、定期在社区内举办健康讲座,提高广大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通过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防治模式,以控制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落实三级预防制度的最初级预防目标,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 参合 分析报告 农民 健康体检 调查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