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报告 >

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10 08:28:09 | 浏览次数:

[摘要] 历代以来,中医药在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福建省近代中医药感染病学的发展史,并从基地建设、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新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当代中医药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中医药感染病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医药 感染病学科 发展现状 定位 策略

中医感染病学,是基于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重点研究感染性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多种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涵盖着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理论发展。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医学史就是一部中国历代医学家同各种感染性疾病做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了大量著作,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任何其他民族无法相比的。感染性疾病,中医上又称为疫、疫疬、温疫、温病、伤寒等,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医学典籍《内经》就有诸多热病的论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也详细阐述有关传染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明末吴有性的《温疫论》,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著作,对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更有系统的论述。明代陈司成在《霉疮密录》中治疗梅毒的主方“生生乳”,是世界上最早运用砷剂治疗梅毒的复合处方。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当白喉、猩红热、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相继由国外传入中国时,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面对新传染病的挑战,从大量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传染病的认识,相继发展了一套中医理论和比较成功的治疗方法,并撰写了大批专科专病著作,这种对各种急性传染病的研究热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40年代。在传染病的预防方面,《内经·素问》也有记载,强调末病先防的重要理念即“上工治末病”,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对传染病的预防阐述具体而明确,明代民间采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更是开创了以免疫学方法预防疾病的先河。我国历代医学家对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及理论的探索,对传染病的研究与认识的深化,不但具有历史性的贡献,而且对当今防治传染病仍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20世纪以来,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医学的强烈冲击,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是,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流行,抗生素的滥用和病原体的不断变异,是人们在发明抗生素和疫苗时始料末及的,同时也给中医提供了展示其独特优势的机会,尤其是在近年来发生的手足口病、禽流感、甲型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按照中医药温病学理论,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能迅速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而且具有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的作用。2002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了《传统医学——不断增长的需求》为题的报告,同年,在北京举行传统医药大会上通过的《北京宣言》,明确指出了“应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尊重、保护、促进以及广泛并且适当地传播传统医学治疗和实践的知识”。当然,中医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善于总结前人的防治经验,以辨证论治的理论应对各种变异的、新发的传染病,为人类控制与消灭传染病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学科以当前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热点、难点为切入点,以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为平台,对全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水平,这是本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出发点。

1 福建省近代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历史回顾

福建省历代瘟疫肆虐,是古民的第一杀手,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瘟疫又称时疫,其发病,沿门履巷、遍地相传,近代福建省烈性传染病以鼠疫、霍乱、天花等为主。光绪26年,福州境内大疫,接连发现行人死于道路,官府下令行人,应配挂木制字牌,书明地址,一旦突死于街旁,即由当地地保按牌通知家属。《新修罗源县志》中邑人黄诠诗云:“东闻少妇哭其夫,西见孤儿号其父。南山术尽供棺椁,道上犹陈死人脯”,由此可见瘟疫发生时的凄惨景象。晚清著名医家方澍桐,1902年出任福州中医公会会长,他创办了中医联合讲习所,定期举办讲座,传授防治瘟疫经验,推荐治疗瘟疫的验方200多首,此外,我省内一大批医学专家在长期实践中,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鼠疫、霍乱、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留下了一大批对当今临床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宝贵资料,在医学界和群众中得到广泛赞誉。

1.1 鼠疫

1884年鼠疫由香港传人厦门,而后逐年向北蔓延,力钧(1885~1925),字轩举,永泰人,前清举人,后弃儒习医,曾为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诊病,著《崇陵病案》等,1894年返榕,时值福州发生鼠疫,他以大青汤救治千余人;郑奋扬(1848~1920),字肖岩,整理汇编《鼠疫约编》并广为传播,内容包括防鼠环境卫生、辟秽丹防病,辨证论治等,尚著《痘证慈航》、《疹证宝筏》等书。据记载,至1952年9月,全省累计发病达82万例,死亡71万人,病死率86.3%;平潭县1900年~1948年鼠疫患者共7504人,死亡7323人,死亡率97.58%。1921年,李健颐对平潭鼠疫病人辨证,认为病情多实,疫毒内炽,应用二一解毒汤,得心应手,活人不少。

1.2 白喉

据省卫生防疫站的疫情统计资料,建国以来,我省曾发生四次大流行,分别出现在1959年、1964年、1965年和1966年,其中50年代病死率在11%~14%之间,1988年降至8.11%。中草药在防治白喉方面,朱幼彬(1896~1954),福州朱氏中医喉科第五代传人,擅治白喉,曾向柴井医院西医倪宗宽学习先进经验,采用现代医学的诊察方法和某些有效方法(如白喉抗毒血清等),在福州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风气之先。1956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与福建省人民医院联合组织了中医中药治疗白喉小组,采用中药清凉解毒养阴内服和局部处理的办法来治疗,局部处理方法采用福州市喉科王亨瑛中医的祖传秘方“漱喉散”、“调蜜散”及市民唐鸿桢提供的秘方“吹喉散”,治愈了51例白喉患者,治愈率达92,3%;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王子野、柳惠玲等人采用民间验方复方滷地菊煎剂治疗各类型的白喉患者2481例,取得很好疗效,无发现有任何毒性反应。1958年结合西医疗法,采用复方滷地菊、本地万年青配合西药青霉素治疗各类型白喉3061例,总治愈率高达97.3%。另外,用单昧土牛膝煎剂治疗白喉15例均得治愈,实验窒研究也证明有良好效果,用养阴清肺汤、吹喉散、嗽喉散、调密散和四季春等进行疗效观察,亦得到显著

推荐访问: 福建省 中医药 学科 感染 报告
本文标题: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diaochabaogao/2022/0310/2958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